鹽鹼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鹽鹼地(鹽類集積的一個種類)
鹽鹼地是鹽類集積的一個種類,是指土壤裡面所含的鹽分影響到作物的正常生長,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糧農組織不完全統計,全世界鹽鹼地的面積為9.5438億公頃,其中我國為9913萬公頃。我國鹼土和鹼化土壤的形成,大部分與土壤中碳酸鹽的累計有關,因而鹼化度普遍較高,嚴重的鹽鹼土壤地區植物幾乎不能生存。
基本信息
概況
鹽鹼地在利用過程當中,簡單說,可以分為輕鹽鹼地、中度鹽鹼地和重鹽鹼地。輕鹽鹼地是指它的出苗率在70%—80%,它含鹽量在千分之三以下;重鹽鹼地是指它的含鹽量超過千分之六,出苗率低於50%;中間這塊就是中度鹽鹼地(用pH值表示為:輕度鹽鹼地pH值為:7.1—8.5,中度鹽鹼地pH值為:8.5—9.5,重度鹽鹼地pH值為:9.5以上)。
形成原因
各種鹽鹼土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條件下形成的,其形成的實質主要是各種易溶性鹽類在地面作水平方向與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從而使鹽分在集鹽地區的土壤表層逐漸積聚起來。影響鹽鹼土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1、氣候條件
在我國東北、西北、華北的乾旱、半乾旱地區,降水量小,蒸發量大,溶解在水中的鹽分容易在土壤表層積聚。夏季雨水多而集中,大量可溶性鹽隨水滲到下層或流走,這就是「脫鹽」季節;春季地表水分蒸發強烈,地下水中的鹽分隨毛管水上升而聚集在土壤表層,這是主要的「返鹽」季節。東北、華北、半乾旱地區的鹽鹼土有明顯的「脫鹽」「返鹽」季節,而西北地區,由於降水量很少,土壤鹽分的季節性變化不明顯。
2、地理條件
地形部位高低對鹽鹼土的形成影響很大,地形高低直接影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運動,也就與鹽分的移動和積聚有密切關係,從大地形看,水溶性鹽隨水從高處向低處移動,在低洼地帶積聚。鹽鹼土主要分布在內陸盆地、山間窪地和平坦排水不暢的平原區,如松遼平原。從小地形(局部範圍內)來看,土壤積鹽情況與大地形正相反,鹽分往往積聚在局部的小凸處。
3、土壤質地和地下水
質地粗細可影響土壤毛管水運動的速度與高度,一般來說,壤質土毛管水上升速度較快,高度也高,砂土和粘土積鹽均慢些。地下水影響土壤鹽鹼的關鍵問題是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地下水礦化度的大小,地下水位高,礦化度大,容易積鹽。
4、河流和海水的影響
河流及渠道兩旁的土地,因河水側滲而使地下水位抬高,促使積鹽。沿海地區因海水浸漬,可形成濱海鹽鹼土。
5、耕作管理的不當
有些地方澆水時大水漫灌,或低洼地區只灌不排,以致地下水位很快上升而積鹽,使原來的好地變成了鹽鹼地,這個過程叫次生鹽漬化。為防止次生鹽漬化,水利設施要排灌配套,嚴禁大水漫灌,灌水後要及時耕鋤。
鹽鹼土的改良
鹽鹼土形成的根本原因在於水分狀況不良,所以在改良初期,重點應放在改善土壤的水分狀況上面。一般分幾步進行,首先排鹽、洗鹽、降低土壤鹽分含量;再種植耐鹽鹼的植物,培肥土壤;最後種植作物。具體的改良措施是:排水,灌溉洗鹽,放淤改良,種植水稻,培肥改良,平整土地和化學改良。[1]
改良措施
鹽鹼土是鹽土和鹼土的總稱。鹽土主要指含氯化物或硫酸鹽較高的鹽漬化土壤,土壤呈鹼性,但pH值不一定很高。鹼土是指含碳酸鹽或重磷酸鹽的土壤,pH值較高,土壤呈鹼性,鹽鹼土的有機質含量少,土壤肥力低,理化性狀差,對作物有害的陰、陽離子多,作物不易促苗。鹽鹼土的施肥原則是以施有機肥料和高效複合肥為主,控制低濃度化肥的使用。有機肥含有大量的有機質,對土壤中的有害陰、陽離子起緩衝作用,有利於髮根、促苗。高濃度複合肥無效成分少,殘留少,但化肥的用量每次也不能過多,以避免加重土壤的次生鹽漬化,施過化肥後應結合灌水,以降低土壤溶液濃度。[2]
鹽鹼地的改良方法如下:
1、洗鹽。洗鹽就是把水灌到鹽鹼地里,使土壤鹽分溶解,通過下滲把表土層中的可溶性鹽鹼排到深層土中或淋洗出去,側滲入排水溝加以排除。
2、平整土地。平整土地可使水分均勻下滲,提高降雨淋鹽和灌溉洗鹽的效果,防止土壤斑狀鹽漬化。 深耕深翻。鹽分在土壤中的分布情況為地表層多,下層少,經過耕翻,可把表層土壤中鹽分翻扣到耕層下邊,把下層含鹽較少的土壤翻到表面。翻耕能疏鬆耕作層,切斷土壤毛細管,減弱土壤水分蒸發,有效地控制土壤返鹽。鹽鹼地翻耕的時間最好是春季和秋季。春、秋是返鹽較重的季節。秋季耕翻尤其有利於殺死病蟲卵,清除雜草,深埋根茬,加強有機質分解和遲效養分的釋放,所以值得提倡。
3、適時耙地。耙地可疏鬆表土,截斷土壤毛細管水向地表輸送鹽分,起到防止返鹽的作用。耙地要適時,要淺春耕,搶伏耕,早秋耕,耕干不耕濕。
4、增施有機肥,合理施用化肥。鹽鹼地一般有低溫、土瘦、結構差的特點。有機肥經微生物分解、轉化形成腐殖質,能提高土壤的緩衝能力,並可和碳酸鈉作用形成腐殖酸鈉,降低土壤鹼性。腐殖酸鈉還能刺激作物生長,增強抗鹽能力。腐殖質可以促進團粒結構形成,從而使孔度增加,透水性增強,有利於鹽分淋洗,抑制返鹽。有機質在分解過程中產生大量有機酸,一方面可以中和土壤鹼性,另一方面可加速養分分解,促進遲效養分轉化,提高磷的有效性。因此,增施有機肥料是改良鹽鹼地,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 此外,化肥對改良鹽鹼的作用也受到人們重視,化肥給土壤中增加氮磷鉀,促進作物生長,提高了作物的耐鹽力。施用化肥可以改變土壤鹽分組成,抑制鹽類對植物的不良影響。無機肥可增加作物產量,多出秸稈,擴大有機肥源,以無機促有機。 當然,鹽鹼地施用化肥時要避免施用鹼性肥料,如氨水、碳酸氫銨、石灰氮、鈣鎂磷肥等,而應以中性和酸性肥料為好。硫酸鉀複合肥是微酸性肥料,適合在鹽鹼地上施用,且有改良鹽鹼地的良好作用。
5、非化學手段防治,可以用鹽鹼地專用土壤調理劑「治鹼」對土壤進行有效改良,第一、能促進土壤中金屬離子交換釋放出來,降低鹽分含量;第二、內含一種植物源提取酸性物質,能有效中和土壤中鹼性成分,並且對植物和土壤本身不產生任何傷害,符合未來綠色農業發展方向;第三、這種植物源酸性物質本身對植物病毒病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能有效防治植物苗期病害的發生。其具體使用方式簡介如下:
漫灌:先將準備施用治鹼的土地深翻、耙平,然後將定量治鹼加水稀釋(稀釋倍數不限,以省時、省力為宜),均勻噴於地表後再灌水,並且防止跑水、串灌。
滴灌:直接將治鹼加入施肥罐中隨水滴施。先滴清水3小時左右,再加入治鹼隨水滴施。
噴灌:有貯水池的,可以將治鹼加入其中;沒有貯水池的,可以將治鹼先噴於地表,再噴灌。噴灌的時間要適當延長,至少濕潤耕層30厘米以上,濕潤層越深越好。 施用時間:
棉花:冬灌或春灌時施用;滴灌時可以在滴出苗水時施用,增加出苗率,也可以在苗期隨水滴施,苗期施用時間越早越好;缺水地區可以穴施。
水稻:水稻育苗時,苗床噴施,促使苗齊、苗壯;插秧前後在水田中噴施,秧苗返青快,分櫱率大大提高,成熟期提前一周左右。[3]
玉米、小麥、大豆等:播種前處理土壤,提高出苗率;苗期澆水時應用。
經濟林:樹苗栽植後,隨水穴施;樹苗生長期應用;花期或果實膨大期應用,可以增加產量,提高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