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皺唇鯊

學名  Triakis scyllium

命名者 Müller & Henle, 1839

英文名 Banded houndshark

別名  Triakis scyllia 、

    沙條、九道三峰齒鮫

觀賞魚/食用魚  否/是

最大體長     150 cm

分類

  軟骨魚 Chondrichthyes

  真鯊 Carcharhiniformes

  皺唇鯊 Triakidae

  皺唇鯊 Triakis

皺唇鯊,體頗延長,前部粗大,後部細小。頭平扁而略短。吻短,吻端寬圓。眼橢圓形,眼眶隆脊明顯,具瞬褶。前鼻瓣稍延長如葉片狀;遠離口裂;不具口鼻溝。口裂呈淺弧狀;上唇溝延伸幾與上頜縫合部相對;齒多而近似刀狀,上下頜齒同形,多行在使用,每齒均具一中央齒頭,向後或向外彎曲,兩側各具1-2小齒尖。

噴水孔小。盾鱗具3棘突2縱脊。背鰭2個,形狀相同,第二背鰭較小;前緣圓凸,後緣深凹,上角鈍尖,下角延長尖突;第一背鰭起點在胸鰭內角之上方或稍後;第二背鰭起點在臀鰭之前;腹、臀鰭皆較第二背鰭小;胸鰭等大或略大於第一背鰭,成魚呈寬三角形;尾鰭狹長,稍大於頭長,上葉頗發達,下葉前部稍突出,中部較低,與後部間有一深缺刻,後部小三角形突出,尾端圓鈍。

體灰褐帶紫色,腹面淡色,沿體側具許多寬鞍狀斑及散佈稀疏之黑點,隨著成長而黑點漸消失。[1]

目錄

棲地環境及深度

礁區、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潟湖、礁沙混合區 。棲息深度1 - 50公尺

棲息於大陸棚或島嶼棚的底棲性魚類,經常出現於河口區域或港灣淺水域,特別是有底藻覆蓋的砂泥地,能忍受低鹽度。[2]

分佈

西北太平洋西伯利亞南部到台灣分布南部、東北部 。[3]

繁殖

卵生卵,胚胎僅以卵黃為食。

保育

最少關注(LC) ;評估日期: 2007年7月8日

視頻

ドチザメ Banded houndshark Triakis scyllium

參考文獻

  1. 皺唇鯊,fishdb.sinica.edu.tw
  2. 皺唇鯊,fishdb.sinica.edu.tw
  3. Triakis scyllium,fishbas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