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皺蓋假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皺蓋假芝

中文學名:皺蓋假芝

別稱:皺蓋烏芝、假靈芝、烏芝、血靈芝

門:真菌門

綱:層菌綱

目:非褶菌目

科:鵝膏菌科

屬:假芝屬

皺蓋假芝是靈芝科的一種植物。菌柄偏生,圓柱形,往往彎曲,下部似假根狀,有時分叉,長4-12cm,粗3-10mm,與菌蓋同色,有細微絨毛。夏秋季生於林中地上,其基部附着於土中的腐木上,南方多見於相思樹下。[1]

形態特徵

子實體:擔子果一年生, 有短柄,干後硬木栓質;菌蓋半圓形或不規則形,外伸可達8cm,寬可達12cm,基部厚可達3cm;菌蓋表面黑色,具明顯環溝和放射狀縱溝,有似漆樣光澤;孔口表面肉桂色至銹褐色;不育邊緣明顯,深褐色至黑色,寬可達3mm;孔口圓形,每毫米3~4個;管口邊緣很厚,全緣;上表面形成皮殼,菌肉厚可達1.5cm;菌管茶褐色,長可達1.7cm;菌柄側生,與菌蓋同色,長可達1.5cm,直徑可達2.2cm。 菌絲結構菌絲系統三體系:生殖菌絲具鎖狀聯合;骨架菌絲和纏繞菌絲IKI-,CB+;菌絲組織在KOH試劑中變黑。 菌肉:生殖菌絲極少見,無色,薄壁,直徑為2~3μm;骨架菌絲淺黃色,厚壁至近曲實心,彎曲,偶爾分枝,直徑為3~5.5μm;分枝菌絲形成纏繞菌絲,常見,近實心,彎曲,頻繁分枝,交織排列,直徑為1.5~2.5um。 菌管:生殖菌絲極少見,無色至淺黃色,薄壁至稍厚壁,直徑為1.5-3μm;骨架菌絲無色至淺黃色,厚壁至近實心,平直或稍彎曲,偶爾分枝,平行於菌管排列,直徑為3~5μm;分枝菌絲形成纏繞菌絲,常見,近實心,彎曲,頻繁分枝,交織排列,直徑為1~-2um;子實層中無囊狀體和擬囊狀體;擔子寬棒狀,大小為21~26x 15~19um。 孢子:擔孢子廣卵圓形,無色至淺黃色,雙層壁,外壁無色,光滑,內壁具小刺,IK1-,CB+,大小為(13.9~)14.2~17.5(~18.1) x (9.3~)9.4~12.1(~13.4)um,平均長L-15.6lum,平均寬W-10.47μm,長寬比Q-1.49 (n-30/1) 。

分布範圍

中國福建南靖縣(37999)、福州鼓山(23630)、廈門( 72334);海南五指山(29137)、壩王嶺雅加林場( 47515)、萬寧縣興隆(60540,62009);貴州梵淨山( 63664);雲南西雙版納大勐龍(27934)、西疇縣( 26489)。以及國外的澳大利亞巴西南非

功效作用

【功 效】:利尿通淋、補腎。
【主 治】:治急、慢性腎炎、消化不良、食積腹脹、噯腐吞酸、小便不利。
【性味歸經】:淡,平。胃、腎二經。

生長季節及採集方式

皺蓋假芝從春季到秋季均出現,其中春季和夏季的長勢最佳,而秋季通常已經死亡,用採集刀從基質上直接採摘即可獲得子實體。

與相近物種辨別

紅芝呈暗紅色,革質,韌性強;紫芝呈黑紫色,質脆。在採集和收購野生靈芝時,要注意:假芝屬中皺蓋假芝的外形與紅芝很相似。黑漆假芝的外形與紫芝很相似。它們常與紅芝和紫芝混生在一起,肉眼難以區分。必須藉助高倍顯微鏡,在它們散發孢子的時期觀察其孢子形狀。生有卵形孢子的才是靈芝,而生有球形或近似球形孢子的是假芝。靈芝屬於木腐菌。

成分

對皺蓋假芝(Amauroderma rude)子實體提取物的化學成分進行分離及結構鑑定。皺蓋假芝子實體經乾燥、粉碎,採用熱水浸提,依次採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進行萃取,最終得到氯仿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及水溶物;採用各種分離手段,從皺蓋假芝提取物中分離出6個化合物單體,並通過現代波譜分析方法及結合文獻,最終確定為尿苷、5』-甲氧基尿苷、星魚甾醇、腺苷、尿嘧啶、原兒茶酸,所有化合物均屬首次從皺蓋假芝中分離得到。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