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皮卡地里圓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皮卡地里圓環
圖片來自mook

皮卡迪利圓環(Piccadilly Circus),倫敦最有名的圓形廣場,港譯「皮加地利圍」,興建於1819年,早期是英國零售商店所在地,今日為英國倫敦市中心購物街道的圓心點,有五條主要道路交錯於此。倫敦地鐵於該廣場地下設有皮卡迪利圓環站[1]

歷史

皮卡迪利廣場連接到皮卡迪利街,這條大道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1626年的皮卡迪利音樂廳,命名後的房子屬於羅伯特·貝克著名的銷售piccadills,裁縫,或piccadillies,一個術語,用於各種衣領。

皮卡迪利廣場創建於1819年,與攝政街交界處,當時正在建的規劃下,約翰·納什在網站上的房子和花園屬於夫人赫頓。

在交界處一直以來建設的一個非常繁忙的交通交匯處,因為它在劇院區的中心。

地點和景點

沙夫茨伯里紀念噴泉和安忒洛斯像

圓環西南側是沙夫茨伯里紀念噴泉,為了紀念第7代沙夫茨伯里伯爵的善行而於1892-1893年建造。噴泉頂端有一座展開雙翼的雕像,以希臘神話的相愛之神安忒洛斯為範本設計,題名為「基督教慈善的天使」,但經常被誤認為安忒洛斯的雙生兄弟愛慾之神厄洛斯

標準劇院

標準劇院,一個二級文物保護建築,矗立在皮卡迪利廣場(Piccadilly Circus)的南側。除了售票區,整個劇場,擁有近600個座位。 由Thomas Verity設計的劇院於1874年3月21日開幕,雖然原計劃是為它成為一個音樂廳。1883年,為了改善通風它被強制關閉,以電燈取代煤氣燈,並於隔年開放。劇院關閉於1989年,經過徹底翻新,於1992年10月重新開放。

倫敦館

倫敦館位於皮卡迪利廣場的東北邊,沙夫茨伯里大道和考文垂街之間的角落。第一個印有名字的建築物建於1859年,是一個音樂廳。沙夫茨伯里大道在1885年,通過建立國家館的舊址,並構建了一個新的倫敦館,還擔任音樂大廳。1923年,電動廣告牌豎立在旁邊建築。

1934年,這座建築經歷了顯著的結構上的改動,並轉換成一個電影院。1986年,該建築被重建,保留了1885年的立面,並轉換成一個購物商場。2000年,該建築被連接到鄰近的德洛卡德羅廣場中心,並在2003年發生了改變,改為「倫敦德洛卡德羅」的地標建設。大樓的地下室與皮卡迪利廣場(Piccadilly Circus)地鐵站相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