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戊戌變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百日维新)
前往: 導覽搜尋

戊戌變法,( Hundred Days Reform ),又名百日維新、戊戌維新、維新變法、維新運動,是大清光緒二十四年間(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戊戌年)的短暫政治改革運動,變法最初由慈禧太后默許、光緒帝主導,深入經濟、教育、軍事、政治及官僚制度等多個層面,希祈中國走上君主立憲的道路。然而後期改革過於激烈,加上光緒帝有意通過維新派奪回權力,且有維新派首領康有為建議將慈禧太后囚禁、暗殺等傳聞,從而惹怒慈禧,加上以慈禧為首的清朝當權保守勢力擔心變法中的「合邦」計劃最終會導致中國被日本和英國瓜分,步上朝鮮乙未事變的後塵,因而發動了戊戌政變,戊戌變法僅經歷了103日就告終。維新派首領康有為和梁啓超逃入日本駐北京大使館,譚嗣同等維新人士陸續被捕殺害,光緒帝則被軟禁於中南海瀛台,慈禧重新當政,引發了民間輿論支持孫文和黃興等更為激烈的革命主張,推翻帝制,建立共和。

背景

1840年鴉片戰爭戰敗後,清朝與世界的關係日益緊密。接踵而至的內憂外患,迫使清政府及一眾知識分子醒覺到必須要改變以自強。同治年間(1861年)開始,清政府進行洋務運動,希望能夠以「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方式,改良生產技術。全國各地先後引入了外國新科技,開設礦業、工廠,建設鐵路及架設電報網,培訓技術人材;在軍事上亦建立了亞洲最具規模的海軍──北洋水師

1895年,清朝在甲午戰爭敗給日本,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大清因此割讓了台灣及澎湖列島,賠款二萬萬三仟萬兩銀即二億三仟萬兩白銀。證明了洋務運動未能根本地改變清朝落後的境況。於是湧現出了要求從更基本層面,包括政治體制上,進行變法維新的聲音。

變法內容

新政內容主要涵蓋教育及軍事等多方面的政策和體制。其最終目標,是推行君主立憲制[1]康有為向光緒皇帝贈送自己的著作《日本變政考》和《俄羅斯大彼得變政記》,還有李提摩太翻譯的《泰西新史攬要》和其他有關各國改革的書。這令光緒傾向以明治維新為改革的藍本。

結局

戊戌政變結束了只有一百零三天的維新[2]。維新黨人中,康有為早離開北京,梁啓超逃入日本使館。其他數十人被捕,包括稱為「戊戌六君子」的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楊深秀康有溥,六人於9月28日被棄市於菜市口法場。剛毅親自監斬。徐致靖處以終身監禁(庚子之亂後得赦免);張蔭桓則流放新疆。所有新政,除京師大學堂外,一律都被廢止。

視頻

戊戌變法 相關視頻

百日維新之戊戌變法
10_戊戌變法與近代中國(上)-楊天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