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百慕達驚魂 (X檔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百慕達驚魂 (X檔案)
圖片來自xuite

百慕大驚魂》(Triangle)是美國科幻電視劇《X檔案》第六季的第三集,於1998年11月22日通過福克斯電視網在美國首播。節目由劇集主創人克里斯·卡特編劇並執導,屬「每周怪物」系列作品,同主線劇情的層層謎團沒有聯繫。本集首播的尼爾森家庭收視比率為10.8,觀眾人數約有1820萬。《百慕大驚魂》得到評論界的普遍好評,許多評論家都對節目獨特的攝製風格讚賞有加。

聯邦調查局特工福克斯·穆德大衛·杜考夫尼)和丹娜·斯嘉麗吉蓮·安德森飾)受命調查人稱「X檔案」的懸案,這些案件大多同超自然現象有關。穆德相信有超自然現象存在,但斯嘉麗對此抱懷疑態度,希望能證明實情並非如此,但兩人依然結成深厚的友誼。穆德在這集裡意外來到百慕大三角邊緣的一艘豪華客輪上,發現自己已經穿越時空回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的1939年9月3日。德國軍人登上客輪尋找「雷神之錘」,據稱得到此物就能確保贏得戰爭。與此同時,斯嘉麗從孤槍狹處得知穆德失蹤的消息後趕往約翰·埃德加·胡佛大樓,找人幫忙尋回下落不明的搭檔。

《百慕大驚魂》以獨特的拍攝風格著稱,劇集的攝製手法受到1948年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電影《奪魂索》的顯著影響,多個鏡頭經剪輯後看起來仿佛是一鏡到底拍攝完成。此外,本集還有多名主、配角演員出鏡並扮演多個角色,如安德森、威廉·B·戴維斯、克里斯·歐文斯、小詹姆斯·皮肯斯和米徹·佩勒吉除飾演各自在《X檔案》中的固定角色外,還需詮釋1939年登上豪華客輪的另一個人物。學者細緻探討節目中的多項主題,例如整集劇情到底是發生在「平行宇宙」亦或只是主角的夢境,劇中納粹與其他影視作品的不同之處,以及各演員扮演多個人物之間的對比。

製作

構想、編劇和攝製

X檔案》主創人克里斯·卡特第五季第14集《X病人》(The Red and the Black)製作期間產生拍攝《百慕大驚魂》的構想。卡特在《X檔案》所有劇集導演的膠片消耗量中排名第二,僅次於金·曼納斯(Kim Manners),劇組為此還送獎盃給卡特以示嘲諷,後者為此決定創作一集鏡頭連貫的節目,把膠片使用量降到最低水平。經過構想,卡特決定模仿1948年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電影《奪魂索》的拍攝風格[1]福克斯公司高管起初沒有馬上批准《百慕大驚魂》投入製作,因為估計這集的預算會超過250萬美元。卡特於是告訴他們本集包含多種希區柯克攝製風格元素。據卡特之後回憶,這種辦法「百試百靈」,電視台高管很快乖乖上鈎,大開綠燈。。另據卡特表示,電視劇《迷離時空》1964年改編同名短片的劇集《梟河橋記事》(An Occurrence at Owl Creek Bridge)也對《百慕大驚魂》的創作有相當影響。

劇情

福克斯·穆德(Fox Mulder,大衛·杜考夫尼飾)的小船在海上失事,人也失去知覺,幸得「安妮女王號」(Queen Anne)客輪的英國船員所救。船員帶着穆德去見船長,穆德堅稱「安妮女王號」於1939年在百慕大三角失蹤,之後直到1998年才再度出現。船員對他的話不置可否,懷疑他是納粹間諜。就在此時,一支親衛隊分隊在某個相貌和癌人非常相似的隊長(威廉·B·戴維斯飾)帶領下登上「安妮女王號」,然後更改船隻航向朝德國進發。「安妮女王號」船員把穆德鎖進船長的宿舍,後者從廣播裡聽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消息,這才意識到並不是「安妮女王號」1998年再度出現,而是他不知何故回到1939年。

鏡頭換回1998年,孤槍狹告知丹娜·斯嘉麗(吉蓮·安德森飾),他們已同出外搜尋「安妮女王號」的穆德失去聯繫。斯嘉麗起初向沃爾特·斯金納(Walter Skinner,米徹·佩勒吉飾)求助,未果後又找上聯邦調查局助理局長阿爾文·克什(Alvin Kersh,小詹姆斯·皮肯斯飾)。走投無路之下,她還一度威脅特工傑弗里·斯彭德(Jeffrey Spender,克里斯·歐文斯飾),但此時斯金納趕來,並帶有從五角大樓獲取的情報,斯嘉麗於是同孤槍狹一同離開去找穆德。鏡頭回到「安妮女王號」,某英國船員告訴穆德,德國人正在船上尋找據稱叫「雷神之錘」的武器。穆德於是告訴對方,「雷神之錘」並非武器,而是能造出某種武器的科學家。沒想到,這名船員實際上是德國間諜,穆德和英國船員接下來都被他鎖在機艙里。船員中有一人同克什非常像,他打算把船開往牙買加,但穆德說服眾人,最好是把船開回百慕大三角,以求再度穿越時空,到達1998年。

參考文獻

  1. Strachan, Alex. X-Files Producer Can't Let Go of Vancouver. The Vancouver Sun (Postmedia Network Inc.). 1998-11-21 [2016-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