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邊卷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邊卷柏

中文名稱:白邊卷柏

拉丁學名 Selaginella albocincta Ching

界 植物界

白邊卷柏(學名:Selaginella albocincta Ching )為土生或石生,旱生,夏綠植物,直立或長匍匐,能育枝直立,莖枝纖細,根托在主莖與分枝上斷續着生,由莖枝的分叉處下面生出,根多分叉,密被根毛。葉質較厚,表面光滑,邊緣不為全緣或近全緣,不具白邊,中葉綠色,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孢子葉穗緊密,四稜柱形,單生於小枝末端;大、小孢子葉在孢子葉穗下側間斷排列。產四川、雲南、西藏。生於乾熱河谷岩石山坡灌叢下,海拔1700-3250米。

信息

門 蕨類植物門

綱 石松綱

目 卷柏目

科 卷柏科

屬 卷柏屬

種 白邊卷柏

命名者及年代 Ching,1981

形態特徵

土生或石生,旱生,夏綠植物,直立或長匍匐,能育枝直立,莖枝纖細,禾稈色或土生或石生,旱生,夏綠植物,高(5-)10-30厘米,匍匐,具橫走的根狀莖,莖枝纖細,交織成片。根托在主莖與分枝上斷續着生,由莖枝的分叉處下面生出,長2.5-5(-15)厘米,纖細,直徑0.24-0.38毫米;根多分叉,密被根毛。主莖全部分枝,不呈「之」字形,或多少呈「之」字形,主莖下部直徑0.36-0.74毫米,莖圓柱狀,不具溝槽。紅褐色或褐色,光滑無毛,內具維管束1條。側枝3-4回羽狀分枝,相鄰側枝間距2-4厘米,分枝光滑,末回分枝連葉寬0.7-1.9毫米。

葉覆瓦狀排列,不明顯的二形,葉質較厚,表面光滑,邊緣不為全緣或近全緣,不具白邊;主莖上的葉覆瓦狀排列,略大於分枝上的葉,略二形,中葉綠色,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鞘狀,葉背呈龍骨狀,基部盾狀,邊緣撕裂,有睫毛。主莖上的腋葉較分枝上的大,狹長圓形,頂端圓鈍,基部盾狀;分枝上的腋葉對稱,狹橢圓形或狹長圓形,0.8-2.1毫米x0.4-0.8毫米,邊緣撕裂,有睫毛。中葉多少對稱,主莖上的略大於分枝上的,分枝上的卵狀斜方形,0.8-1.5毫米×0.4-0.8毫米,覆瓦狀排列,脊狀隆起或強烈隆起,葉先端與軸平行,具小尖頭,基部斜,盾狀,邊緣近全緣或撕裂狀並具睫毛。側葉不對稱,主莖上的較分枝上的大;分枝上的長圓狀倒卵形或倒卵形,略斜升,緊密排列,1-2毫米x0.4-0.8毫米,先端短芒狀或具小尖頭,基部上側不擴大,覆蓋小枝,上側邊緣膜質近全緣;基部下側下延,撕裂狀並有睫毛。[1]

生長環境

生於石灰岩上,海拔1400-3450米。

分布範圍

產北京、甘肅(玉門、迭部)、貴州(安順、貴陽、赫章、平壩、普安、威寧、西秀)、河南(博愛、輝縣、濟源、林縣、靈寶、欒川、西峽、淅川)、河北(北戴河、承德、內丘、青龍、小五台山、蔚縣、張家口)、湖南(衡山)、黑龍江、遼寧(鞍山、大連、建平、凌源、瓦房店)、寧夏(賀蘭山)、內蒙古(赤峰、呼倫貝爾盟、興安盟、哲里木盟)、陝西(長安、華陰、眉縣)、山西(五台山)、四川(寶興、丹巴、道孚、稻城、德格、都江堰、甘洛、甘孜、金川、九龍、九寨溝、康定、里塘、理縣、滬定、爐霍、馬爾康、茂縣、美姑、木里、南坪、滎經、汶川、鄉城、新龍、雅江、越西)、西藏(昌都)、雲南(維西、貢山、德欽、鶴慶、昆明、麗江、中甸)。

也分布到蒙古、俄羅斯西伯利亞、喜馬拉雅[2]

參考來源

  1. 白邊卷柏,在線查詢
  2. 白邊卷柏,植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