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菜褐腐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菜褐腐病 ]

白菜褐腐病
原圖鏈接  

白菜褐腐病主要為害菜株外葉,多是接近地面的菜幫發病。病斑呈不規則形,周緣不大明顯,褐色或黑褐色、凹陷。濕度大時病斑出現淡褐色蛛網狀菌絲及菌核。發病嚴重時葉柄基部腐爛,造成葉片黃枯、脫落。棚室和露地都有發病,對生產有一定影響。在全國各地均有發生。

基本信息

中文名:白菜褐腐病

白菜褐腐病
原圖鏈接

外文名:Chinese cabbage brown rot

病 原:立枯絲核菌

分 布:全國各地均有發生

田間識別

主要為害菜株外葉,多是接近地面的菜幫發病。病斑呈不規則形,周緣不大明顯,褐色或黑褐色、凹陷。濕度大時病斑出現淡褐色蛛網狀菌絲及菌核。發病嚴重時葉柄基部腐爛,造成葉片黃枯、脫落。

多在幼苗嫩莖基部侵入,病部形成溢縮,呈淡褐色,嚴重者枯死成立枯或猝到狀。繼後危害葉柄外側近地表處,開始生淡褐色至褐色斑點,逐漸擴大成不規則形病斑,稍向內凹陷,暗褐色;條件適宜,葉柄基部腐爛,葉片枯黃,易脫落,潮濕天氣,病部生出黃褐色蛛形菌絲體和疏鬆的菌核[1]

侵染循環

土壤傳播病害。病原主要以菌核隨病殘體在土中越冬。可土壤中營腐生生活,可存活2~3年。菌核萌發後產生菌絲,與白菜受害部接觸後引起發病,主要借雨水、灌溉水、農具及農家肥傳播。

病原介紹

(1)形態:幼嫩菌絲無色,老熟時呈黃褐色,分枝處縊縮,離分枝不遠處具隔膜,直徑8~12微米;菌核不定形,初白色,後變淺褐至暗褐色,稍扁平饅頭狀,直徑1.5~3.5毫米,表面粗糙似海綿狀,分不明顯的內外兩層,內層系活細胞層,外層為死細胞腔。擔孢子圓形,大小(6~9)微米×(5~7)微米。

(2)特性:生長發育適溫28~32℃,40~42℃,13~15℃。菌核在27~30℃及足夠濕度條件下,1~2天即萌發,產出菌絲,6~10天後又形成新菌核。

發病規律

病原主要以菌核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條件適宜時病菌從根部的氣孔、傷口或表皮直接侵入,引起發病。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傳播和繁殖,其生長發育最適溫度24℃左右,42℃以上、13℃以下生長不利。在田間可通過雨水、灌溉水、農具及帶菌肥料傳播。

栽培密度過大、田間通透性差、栽植過深、菜地經常積水或濕度大時易發病;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機肥發病重。[2]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 a.選擇抗病品種並進行種子消毒(用0.1-0.3%高錳酸鉀

b.農業防治要加強田間管理,避免發芽期高溫影響,苗床育苗採用遮蔭降溫或套種,幼苗期及時拔除病苗,結合農事操作及時拔除病株,摘除近地面的病葉,攜出田外深埋或銷毀,防止蔓延。合理的澆水降地溫也可減少病毒病;

c.及時防治蚜蟲,因為蚜蟲傳播病毒;

d.濃度為0.5%的辣椒汁可預防病毒病

e.物防治時用1:1:200 硫酸銅:生石灰:水配製的波爾多液噴灑中心病株;0.1%的高錳酸鉀加0.3%木醋液防治

(2)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噴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14%絡氨銅400倍液、40%雙效靈500倍液、20%利克菌1500倍液、15%惡霉靈500倍液、30%苯噻氰(倍生)乳油1300倍液、35%福·甲(立枯淨)可濕性粉劑900倍液、50%農利靈或50%撲海因或5%井岡黴素600-800倍液。每隔5~7天噴施1次,連噴2~3次。


相關視頻

春季大白菜病蟲害防治及管理技術


白菜腐爛病是否會擴散?該怎麼治療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