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楊禮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楊禮讚》是茅盾寫的一篇散文,關於《白楊禮讚》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呢?小編來給大家介紹《白楊禮讚》原文及賞析。

原文

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讚美白楊樹!

當汽車在望不到邊際的高原上奔馳,撲入你的視野的,是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黃的,那是土,未開墾的處女土,幾十萬年前由偉大的自然力所堆積成功的黃土高原的外殼;綠的呢,是人類勞力戰勝自然的成果,是麥田,和風吹送,翻起了一輪一輪的綠波——,這時你會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兩個字「麥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確是經過錘鍊的語言的精華;黃與綠主宰着,無邊無垠,坦蕩如砥,這時如果不是宛若並肩的遠山的連峰提醒了你,(這些山峰憑你的肉眼來判斷,就知道在你腳底下的)你會忘記了汽車是在高原上行駛,這時你湧起來的感想也許是「雄壯」,也許是「偉大」,諸如此類的形容詞,然而同時你的眼睛也許覺得有點倦怠,你對當前的「雄壯」或「偉大」閉了眼。而另一種味兒在你的心頭潛滋暗長了,——「單調」!可不是,單調,有一點兒吧。

然而剎那間,要是你猛抬眼看見了前面遠遠地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聳立,像哨兵似的樹木的話,那你的懨懨欲睡的情緒又將如何?我那時是驚奇地叫了一聲的!

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不是平凡的一種樹!

那是力爭上遊的一種樹,筆直的干,筆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內,絕無旁枝:它所有的椏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為一束,絕無橫斜逸出;它的寬大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說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的暈圈,微微泛出淡青色。這是雖在北方的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着倔強挺立的一種樹!哪怕只有碗來粗細罷,它卻努力向上發展,高到丈許,二丈,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着西北風。

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絕不是平凡的樹!

它沒有婆娑的姿態,沒有屈曲盤旋的虬枝,也許你要說它不美麗,——如果美是專指「婆娑」或「橫斜逸出」之類而言,那麼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但是他卻是偉岸,正直,樸質,嚴肅,也不缺乏溫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當你在積雪初融的高原上走過,看見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這麼一株或一排白楊樹,難道你就只覺得樹只是樹,難道不就不想到它的樸質,嚴肅,堅強不屈,至少也象徵了北方的農民;難道你竟一點兒也不聯想到,在敵後的廣大土地上,到處有堅強不屈,就像這白楊樹一樣傲然挺立的守衛他們家鄉的哨兵!難道你又不更遠一點想到這樣枝枝葉葉靠緊團結,力求上進的白楊樹,宛然象徵了今天在華北平原縱橫激盪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

白楊不是平凡的樹,它是西北極普遍,不被人重視,就跟北方農民相似;它有極強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壓迫不倒,也跟北方的農民相似。我讚美白楊樹,就因為它不但象徵了北方的農民,尤其象徵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鬥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讓那些看不起民眾,賤視民眾,頑固的倒退的人們去讚美那貴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頎的),去鄙視這極常見,極易生長的白楊罷,但是我要高聲讚美白楊樹!

1941年3月

賞析

讀完白楊禮讚,覺得第二段寫得特別好!描寫高原景象,述說白楊樹的生長環境。粗線條勾畫,着眼於色彩,「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概述高原特色,遼闊平坦,色彩鮮艷,為全文開拓了廣闊天地,也為白楊樹畫出了背景。「撲」與「奔馳」相呼應,寫出了迎面而來的情景,準確而形象;「綠波」「麥浪」「黃與綠主宰着」,與「黃綠錯綜」相呼應;「無邊無垠,坦蕩如砥」與「大氈子」相呼應,「宛若並肩的遠山的連峰」與高原相照應。在寫景的同時又注意寫感覺,先突出「雄壯」「偉大」這兩種感覺,而後寫「另一種的味兒」——「單調」。在這裡,情與景融合在一起,體現抒情散文的特點。其間感覺有轉折,即由亢奮轉向倦怠、冷漠、低沉、單調,造成了文章的波瀾。這是欲揚先抑的寫法,為白楊樹的出現鋪墊、蓄勢。

初讀白楊禮讚,少了一絲散文的唯美之感,卻令人無端(的)地感到一股激情,一種在散文中難得的粗曠豪放之感。大師與一般人的區別就在於此,吾輩寫樹必寫其如何如何婀娜,如何如何秀美,而茅盾老先生卻另闢蹊徑,轉而寫其精神,即使未能得見,白楊的姿態,特徵,躍然紙上,真有「偉丈夫」之姿。如果說,平常的散文是江南水鄉的吳儂軟語,那《白楊禮讚》就是黃土高原上的西北放歌。然而,白楊禮讚看似粗枝大葉,實際上,粗中有細,並且是十倍於他文的細膩,這不得不令我佩服。

本文的另一大亮點是對象徵手法的充分運用。以白楊作為寄託,向遠在西北的抗日軍民致敬,而且就在國民黨的「陪都」里。不過的確很難想象,在國民黨統治的「地盤」上敢如此大膽的讚美抗日軍民,需要怎樣的勇氣與膽識。這就是信仰的作用,在這裡我們不得不佩服茅盾的勇氣。[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