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帝城碑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帝城碑林

中文名: 白帝城碑林

地理位置: 重慶市

稱 號: 峽石碑林

白帝城碑林:白帝廟內,歷代的詩文、碑刻甚多, 東、西兩處碑林,陳列着70多塊完好的石碑,其中隋代碑刻距今已有一千三四百年的歷史了。[1]

建築特色

白帝廟內有明良殿和託孤堂,東碑林和西碑林就在明良殿和武侯祠的東西兩側。白帝廟碑林陳列有隋代以來的各種碑刻75塊,全是用優質三峽石刻制而成,可稱「峽石碑林」。長江上游的這三處碑林,保存了我國古代科學和文化藝術的珍貴資料,生動地記錄了巴渝悠久的文明史,它同西安碑林一樣,是具有很高價值的科學文化瑰寶。

歷史

在東碑林,《鳳凰碑》和《竹葉碑》最引人注目。 《竹葉碑》遠看是三枝翠竹,細看卻是一首五言詩:「不謝東篁意,丹青獨自名,莫嫌孤葉淡,經久不凋零。」作者藉此獨特的藝術構思,優美生動的藝術形象,讚揚三國時劉備三兄弟的業績,給人印象深刻。這些碑刻,無論從書法藝術看,還是從史學、文學角度看,均有較高價值。 竹葉碑即《丹青正氣圖》,為清人曾崇德所畫。 《鳳凰碑》用極細膩的線條,刻畫了號稱「鳥中之王」的鳳凰、「花中之王」的牡丹、「樹中之王」的梧桐。因此,又稱「三王碑」,此碑的作者為誰,現已無從查考。在《鳳凰碑》旁,有一幅「巫山峽鎖全川水,白帝城排八陣圖」的碑刻對聯,書法蒼勁有力,出自名家之手。

康熙皇帝六言詩碑》,現存於東碑林,碑高170厘米,寬100厘米,碑上所刻文字是康熙皇帝御書的一首六言詩:「危石才通鳥道,青山更有人家。桃源意在深處,澗水浮來落花」。碑下方刻着「賜巡視北城河南道監察御史加三級臣傅作楫」。傅作楫,字濟庵,夔州府巫山人,生於巫山聖泉峰下,康熙丁卯舉人。他在任河北良鄉縣令時,一次,宮庭內監騎馬無故踐踏青苗,被他處以杖刑。後康熙皇帝知道了此事,不但沒有責怪,反而稱讚他有「御史風骨」,便給他連升了三級,被提升為監察御史。當他告老還鄉時,康熙便手書了這首唐代詩人劉長卿的六言詩送給他作紀念。傅作楫返鄉後,定居在原奉節老城西坪街。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六月,夔州府官方旭,從傅作楫十世孫傅梅鬆手中求得「康熙御書六言詩軸」。仿詩軸原樣,刻成此碑。康熙手跡詩軸,五十年代初,由傅作楫十二世孫獻給國家,現存於白帝城博物館內……

竹葉詩碑高115厘米,寬64厘米。那碑上粗看是三株傲然挺拔,剛健俊秀,婷婷玉立的竹子構成的一幅丹青畫。但當你細辯時,那一枝枝竹葉卻組成了一首韻味別致的五言詩:「不謝東篁意,丹青獨自名。莫嫌孤葉淡,終久不凋零。」此碑作者為曾崇德,浙江會稽蘭亭人,是他於清光緒庚辰年(公元1880年)遊覽白帝城時仿古「竹」字作的一幅畫。他巧妙地利用漢字的象形特點,以竹葉為形象,取竹經風寒不凋之意,完成了這件絕妙的藝術作品,並叫他兒子和徒弟拓刻成此碑。《竹葉詩碑》又名《丹青正氣圖》,碑上還刻有一首七言詩:「異姓同胞遠俗氛,明良遇合際風雲。盤根錯節難磨滅,千古英雄讓此君。」並有作者小序云:「光緒庚辰孟夏,舟次夔門游白帝城,想見當年託孤盛軌有感,臆仿字竹一幅」。顯然,此碑不在詠竹,意在頌人,用竹的經「風寒不凋」以借君子「虛心密節」的高風亮節

參考來源

太白碑林——早發白帝城

參考資料

  1. 讀白帝城碑林,新浪博客 , 2010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