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登廣武古戰場懷古

'登廣武古戰場懷古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作品。

《登廣武古戰場懷古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


根據裴斐《李白年譜簡編》,這首詩寫於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詩人游大梁(今河南開封一帶)和宋州(州治在今河南商丘)之時,是在被唐玄宗「賜金放還」(《新唐書》本傳)之後。[2]

這首詩借楚漢對峙的古戰場遺蹟,評論亂世英雄項羽、劉邦的成敗,闡述撥亂反正的經驗,總結歷史規律,具有辯證精神。全詩敘述古蹟有關的歷史人物和眼前景象,抒發詩人的情懷和感觸,運用多種藝術手法,提煉精美的語言,既具有敘事詩的結構,又充滿抒情詩的實質,並構成了灑脫超逸、豪放豁達的獨特風格。

目錄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登廣武古戰場懷古[1]

作品出處;全唐詩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者;李白

創作年代;盛唐

作品原文

《登廣武古戰場懷古》

秦鹿奔野草,逐之若飛蓬。項王氣蓋世,紫電明雙瞳。

呼吸八千人,橫行起江東。赤精斬白帝,叱咤入關中。

兩龍不並躍,五緯與天同。楚滅無英圖,漢興有成功。

按劍清八極,歸酣歌大風。伊昔臨廣武,連兵決雌雄。

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戰爭有古蹟,壁壘頹層穹。

猛虎嘯洞壑,飢鷹鳴秋空。翔雲列曉陣,殺氣赫長虹。

撥亂屬豪聖,俗儒安可通。沉湎呼豎子,狂言非至公。

撫掌黃河曲,嗤嗤阮嗣宗。

白話譯文

帝位如鹿奔於荒野草地之中,豪傑之士若逐飛起的蓬草一樣窮追。項王雄氣蓋過世界,雙目明亮炯炯有神。指揮八千人自江東而起,畏行於天下。高祖被酒夜斬白帝子,風雲叱咤進入關中之地。兩條龍不能並而躍起,天上五行之象也是這樣。

楚王被消滅未得展雄圖,漢王興盛得以成就王霸之業。手提寶劍平定天下,回歸家鄉縱酒擊築而高$k歌大風。往昔君臨廣武,雙方集結眾兵欲以決一雌雄。為天下而不顧家,如果你項王要烹我太公,也請你分一碗湯給我,我父親也是你的父親。戰爭已過留下的只有古蹟,當年戰時軍營的圍牆在高空之下早已倒塌。高祖如猛虎號嘯於洞壑,又如飢餓的雄鷺鳴叫於秋日高空。雲氣騰翔布列於陣前,騰騰殺氣如長虹一樣威嚇。平定禍亂屬大聖人所為,淺驪而迂腐的儒士哪裡能受此大任。

阮籍沉湎於酒中呼劉邦為豎子,這種狂放偏激之言是不公正的。身在曲折的黃河我撫掌而笑,阮嗣宗真是很可笑。

詞句注釋

⑴廣武:古城名。《水經注》、《郡國志》:滎陽縣有廣武城,城在山上,漢所城也。高祖與項羽臨絕澗對語,責羽十罪,羽射漢祖中胸處也。《後漢書注》:《西征記》曰:有三皇山,或謂三室山,山上有二城,東者曰東廣武,西者曰西廣武,各在一山頭,相去二百餘步,其間隔深澗,漢祖與項籍語處。《元和郡縣誌》:東廣武、西廣武二城,各在一山頭,相去二百餘步,在鄭州榮澤縣西二十里。漢高與項羽俱臨廣武而軍,今東城有高壇,即是項羽坐太公於上以示漢軍處。《一統志》:古戰場,在開封府廣武山下,即楚漢戰處。

⑵秦鹿:用「逐鹿」典故。《史記》:蒯通曰:「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捷足者先得焉。」張晏曰:「以鹿喻帝位也。」

⑶氣蓋世:語出項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

⑷雙瞳:傳說項羽眼珠有兩個瞳孔。《史記·項羽本紀》:「聞項羽亦重瞳子。」

⑸呼吸:一呼即來的意思。《項羽本紀》:「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⑹赤精:劉邦感赤龍而生。《漢書》:「待詔夏賀良等言赤精子之讖。」應劭註:「高祖感赤龍而生。自謂赤帝之精。」陳子昂詩:「復聞赤精子,提劍入咸京。」

⑺叱咤:發怒大喝。《史記索隱》:叱咤,發怒聲。《通典》:平王東遷洛邑,以岐、酆之地賜秦襄公,乃為秦地。至孝公,作為咸陽,築冀闕,徙都之,故謂之秦川,亦曰關中地。《關中記》曰:東自函關今弘農郡靈寶縣界,西至隴關今汧陽郡汧源縣界,二關之間,謂之關中,東西千餘里。《史記》:漢王之入關,五星聚東井。東井者,秦分也,先至必霸。

⑻兩龍:古以為天子是真龍,並世不能有二龍,兩龍並世必然相鬥。此指劉邦和項羽。

⑼五緯:即金木水火土五行星。《西京賦》:「高祖之始入也,五緯相汁,以旅於東井。」李善註:「五緯,五星也。」

⑽八極:指天下最邊遠的地方。高誘《淮南子注》:「八極,八方之極也。」

⑾歌大風:漢高祖十二年劉邦回家鄉,大宴家鄉父老,酒酣,劉邦擊築而歌《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⑿連兵:兵刃相連,指正面交鋒。

⒀「分我」二句:《項羽本紀》:漢王引兵渡河,復取成皋,軍廣武,就敖倉食。項王已定東海,來西,與漢俱臨廣武而軍,相守數月。項王為高沮,置太公其上,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漢王曰:「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項王怒,欲殺之,項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為天下者不顧家,雖殺之無益,只益禍耳。」項王從之。楚、漢久相持未決,丁壯苦軍旅,老弱罷轉漕。項王謂漢王曰:「天下匈匈數歲,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漢王笑謝曰:「吾寧鬥智,不能鬥力。」於是項王乃即漢王相與臨廣武間而語。漢王數之,項王怒,欲一戰,漢王不聽,項王伏弩射中漢王。

⒁撥亂:治平亂世。《史記·秦楚之際月表》:「撥亂誅暴,平定海內,卒踐帝柞,成於漢家。」

⒂沉湎:沉思遙想。《淮南子》:「康樂沉湎。」高誘註:「沉湎,淫酒也。」《韓詩薛君章句》:「夫飲之禮:齊顏色,均眾寡,謂之沉,閉門不出謂之湎。豎子:」阮籍登古戰場,曰劉乃「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

⒃嗤嗤:嗤笑。阮嗣宗:即阮籍。《廣韻》:「嗤,笑也。」《三國志注》:阮籍,字嗣宗。《魏氏春秋》曰:籍嘗登廣武,觀楚、漢戰處,乃嘆曰:「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作品鑑賞

這首詩借楚漢對峙的古戰場遺蹟,評論亂世英雄項羽、劉邦的成敗,闡述撥亂反正的經驗,總結「撥亂屬豪聖」的歷史規律。詩人的見解與司馬遷略同。但由於詩人不受儒家傳統觀念的約束,也能超脫世俗的功利觀念,因而既肯定項羽劉邦的成敗,又不以成敗論英雄,而從天意、智力、功業結合分析,讚揚劉邦兼有豪傑和聖人的氣質,指出只有這樣的豪聖才能完成治平亂世統一天下的任務。這就比司馬遷所說的論述顯得透徹明確,而與阮籍鄙薄劉邦的觀點根本相反,更無論同情項羽失敗、嫌惡劉邦等偏見迂論。因此此詩的史論觀點雖不免歷史局限而拘於英雄史觀及天命論,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卻是獨到的,傑出的,具有辯證精神。

此詩既具有敘事詩的結構,又充滿抒情詩的實質。全詩敘述古蹟有關的歷史人物和眼前景象,抒發詩人的情懷和感觸,運用多種藝術手法,提煉精美的語言,鑄成不同的藝術形象,錯綜而層次清楚地表達主題思想。

這是一首五言古詩,整體結構猶如樂府歌行,有頭有尾,夾敘夾議,從秦亡開始,講到阮籍的感慨。安排得當,層次分明。全詩分為兩大段,前十四句為第一段,概述秦亡後的楚漢興亡成敗的歷史;後十六句為第二段,緬懷廣武古戰場楚漢相對峙的歷史。前段基本採取敘述方式,後段基本採用評述方式。運用多種手法,通過鮮明形象,以完成整體結構,表達主題思想,是此詩的一個顯著的藝術特點。

對現實的超然態度,對歷史的洞然見識,對詩歌藝術的卓然才能,構成了這首懷古詩灑脫超逸、豪放豁達的獨特風格;也使它充滿了樂觀開朗的情緒,具有抒情詩的實質。

作者簡介

李白[2](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無確說。但一般認為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為其故鄉。其家世、家族皆不詳。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李客為任城尉。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3]

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4]

視頻

康震:大詩人李白的氣韻與風采

大詩人李白

參考資料

  1. 《登廣武古戰場懷古 詩詞古文網;
  2. 李白簡介 古詩文網
  3. 且把詩文釀美酒,再斟一杯君願否? 搜狐首頁,發布時間;2017-07-11 16:39
  4. 「李白」詩詞全集(982首)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