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病毒性心包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病毒性心包炎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展台上一顆無可取代、熠熠閃光的明珠[1]。漢字之美,美在莊重典雅,形神兼具。她承載的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的厚重歷史與燦爛文化[2]。她的美,是無與倫比的。

名詞解釋

病毒性心包炎(viral periearditis)是由各種病毒感染引起的心包炎症病變。病毒感染心包後心包黏膜上皮細胞發生腫脹、變性、纖維組織增生、炎性滲出,一定程度可影響心臟功能。原有結締組織病或過敏體質者較易發生病毒性心包炎。如治療不及時可轉變為慢性病毒性心包炎,最終可導致縮窄性心包炎、心包填塞、心肌梗死等併發症。

病因

可引起心包炎的病毒有多種,較常見的是腸道病毒、正黏病毒和副黏病毒等。其中較常見的是柯薩奇病毒A組和B組、埃可病毒、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等。主要的感染源為病毒感染者或病毒攜帶者,主要經呼吸道途徑與糞-口傳播。兒童除經呼吸道傳播外,較易經消化道傳播。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易感人群更容易感染病毒而引起病毒性心包炎。

臨床表現

根據病程可將病毒性心包炎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心包炎。病程短於6周者為急性病毒性心包炎;病程介於6周到6個月者為亞急性病毒性心包炎;病程長於6個月者為慢性病毒性心包炎。

病毒性心包炎多發生在青少年,在心包炎發生前的1-2周,患者常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症狀。如發熱、咽痛、咳嗽、鼻塞、流涕、打噴嚏、疲乏等,可伴有肌肉關節酸痛、腹痛、腹瀉等。發生心包炎時則出現心前區劇烈疼痛,可放射至左側頸部和左肩背部,伴心悸、胸悶等,深呼吸、體位改變、咳嗽、吞咽可使疼痛加劇。

檢查

1.體徵

查體可發現在心前區及左側腋下部位可聞及心包摩擦音,心包摩擦音是心包炎的特異性徵象,在心臟的收縮期和舒張期都可聞及。心界正常或稍擴大。當病情好轉或心包積液增多時,心包摩擦音可消失,心包積液體徵為心尖搏動減弱或消失,心臟叩診示心濁音界向兩側擴大,聽診時心包摩擦音消失,心音低而遙遠。部分病例可出現心律失常、心動過速。

2.實驗室檢查

(1)外周全血細胞分析:出現淋巴細胞及單核細胞增高的表現。

(2)免疫學檢測:由於可導致心包炎的病毒有很多種,可針對某些病毒抗原、特異性抗體進行免疫學檢查,以有助於區分病毒類型。

(3)病毒分離:疾病早期可從咽拭子、糞便、血液等標本中分離出病毒,應結合病毒的生物學特性、致病作用及其被檢出時間,認真分析其是否為心包炎的病原體。

(4)血清酶測定:因病毒性心包炎常伴有心肌炎,故患者血清中某些酶類,如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脫氫酶、天冬氨酸轉氨酶和乳酸脫氫酶同工酶等活性升高。

3.心電圖

早期可發現ST段抬高,T波平坦或倒置,有心包積液時可出現QRS波低電壓。

4.超聲心動圖檢查

可發現心包積液、心包膜增厚.晚期可出現心包縮窄。同時,可發現心肌增厚、舒張、收縮運動減弱等情況。

5.CT及磁共振檢查

當有心包滲液時,壁層和髒層心包間可顯示液體充盈區域,還可定量測定滲液量。對腫瘤性心包炎有較大的診斷價值,可發現原發性或轉移性腫瘤的存在。在縮窄性心包炎,CT與磁共振檢查對心包增厚具有特徵性表現:心室大小正常而右房、下腔靜脈和肝靜脈均擴張

6.心包穿刺

做診斷性穿刺,並可解除心臟壓塞症狀;取心包積液做細胞分類和細菌培養,明確致病菌和尋找腫瘤細胞;心包腔內注入抗生素、化學治療藥物。若心包積液量較多,可在心臟超聲檢查的指引下作心包穿刺,作積液成分、性質及病原學檢查,有助於明確診斷。

7.心包活檢

進行心包組織學、細菌學檢查,以明確病因。

治療

1.一般治療

注意休息,宜保持周圍環境安靜、整潔和空氣流通。急性發熱的病人應作隔離。

2.對症治療

針對患者症狀進行針對性的處理,必要時應用鎮靜劑、吸氧、腎上腺皮質激素和強心劑等。急性期發熱的病人,可選用潑尼松或地塞米松等藥物。當病人出現心力衰竭時,可用西地蘭。

3.病原治療

對早期發熱的RNA病毒感染病例,可試用利巴韋林治療。對早期發熱的DNA病毒感染病例,可試用阿昔洛韋或泛昔洛韋治療。

4.併發症與合併症的治療

當病人出現心包縮窄、心包填塞、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併發症時。應給予相應處理,以消除症狀、恢復心臟功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