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病毒基因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病毒基因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國家計委科技局於1987年依託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建設的,1989年通過國家驗收並正式開放運行。實驗室主要從事分子病毒學[1]和病毒基因工程的應用基礎研究。實驗室遵循 開放,聯合,流動的辦室方針。

目錄

簡要概況

病毒基因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實驗室始建於1987年,採取邊建設、邊開放的方針,於1989年通過驗收並正式開放運行。1993年、1996年連續兩次被評為優秀國家重點實驗室,2001年被評為良好。現任實驗室主任為金奇研究員;學術委員會主任暫由侯雲德院士代理。

研究領域

實驗室主要從事分子病毒學和病毒基因工程的應用基礎研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

(1)病毒相關新型細胞因子基因工程;

(2)新型病毒疫苗與抗體工程;

(3)我國重要病毒的結構與功能;

(4)病毒等微生物的基因組工程[2]

(5)新型病毒載體與病毒基因元件的研究;

(6)病毒及其受體的單核苷酸多樣性和病毒芯片。

項目成果

建室以來,實驗室科研成果纍纍:

第一,在基因組工程研究方面,完成了最大的動物病毒——我國痘苗病毒天壇株以及禽腺病毒、腸道病毒71等基因組全序列的測定與分析之後,又在國際上首先完成引起我國常見病痢疾的病原菌——福氏痢疾桿菌2a基因組的全序列測定與分析,並有多項重大發現;

第二,對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組的結構與功能進行了系統研究, 初步闡明了丙型肝炎病毒致癌的分子基礎;

第三,在國際上首先發現並證明大腸桿菌增強子樣序列,並利用這項發現應用於基因工程藥物的開發研究,研製成功兩種通用性強的新型大腸桿菌高效表達載體,成為國內基因工程室最長用的生物材料之一;

第四,在抗病毒研究方面,研製成功基因工程人α型干擾素系列產品,成為我國第一批投放市場的高新技術產品,其中a1b型干擾素系I類新藥,屬我國首創,用於治療我國常見病、多發病;在中藥抗病毒的研究方面,首次發現中藥黃芪的抗病毒感染作用,並闡明了黃芪與干擾素在抗病毒作用上的協同作用。

實驗室先後獲得省部級以上獎項40餘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7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發明三等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四等獎1項,衛生步科技進步一等獎10項;先後獲新藥證書9個;在國內外包括Cell、Science等著名學術刊物上發表科研論文近500餘篇、專著10餘冊,專利50餘項,培養博士研究生百餘人。從本實驗室出國深造的人員有150人左右。

視頻

病毒基因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相關視頻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
我們的戰「疫」:記者探訪中國醫學科學院實驗動物研究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