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疫斑熱是溫熱疫毒之邪入侵血脈,傷及心腎所致。以驟起壯熱,熱退病反重,容易發斑出疹,血壓低,小便先少後多為主要表現的疫病類疾病。亦稱腎性疫斑熱。本病相當於西醫學所說的流行性出血熱。[1]

目錄

症狀

  1. 四季均可散發,冬春兩季每易流行。青壯年男性多見。有與鼠類接觸或野外作業史。
  2. 起病急驟,高熱惡寒,有五痛(頭痛、目眶痛、腰痛、腹痛、身體肌肉關節痛)、五紅(目紅、咽紅、面紅、頰紅、上胸部紅)及口渴,嘔吐,皮膚粘膜有斑疹等特徵。
  3. 典型病例有五期經過,即發熱期、低血壓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復期。但各期的輕重和持續時間有所差異,有些期可以重疊或不出現。

病因

疫斑熱是溫熱疫毒之邪入侵血脈,傷及心腎所致。

預防

  1. 臥床休息,給高熱量、高維生素、半流質飲食,多飲水。
  2. 發熱期,可針刺曲池、合谷,或刺少商出血,並補液,糾正電解質失衡,給予腎上腺皮質激素氫化考的松治療,並酌情運用免疫抑制劑環磷酰胺或免疫增強劑植物血凝素。[2]
  3. 低血壓期,應補充血容量,調整血漿膠體滲透壓,糾正酸中毒,使用血管活性藥物與強心藥等,防止休克形成。
  4. 少尿期,如確定為腎性少尿後,則按急性腎衰處理,可予利尿劑、透析療法等。亦可用大黃30g、芒硝15g(前者水煎液沖服後者),以瀉後陰、去濁毒。
  5. 多尿期,應注意補充足量的液體和鉀鹽,並可用菟絲子30~50g,水煎代茶飲。

治療

辨證論治

  1. 風熱犯表證:發熱較高,惡寒,無汗,頭痛,眼眶痛,身體骨節煩痛,面紅,頰紅如酒醉狀,口渴欲飲,舌邊尖紅,苔薄白,脈浮數。解肌清熱。
  2. 氣分熱盛證:壯熱不惡寒,汗出而熱不退,面赤氣粗,煩躁口渴,舌紅苔黃,脈洪數。辛寒清熱(氣)。
  3. 氣血兩燔證:壯熱煩渴,斑疹,吐衄或便血,神昏譫語,舌質紅絳,苔黃燥,脈弦細數。清熱涼血、解毒化斑。
  4. 熱毒內陷證:手足逆冷,胸腹灼熱,面赤心煩,斑疹衄血,渴欲飲冷,血壓下降,舌紅有瘀點,苔黃燥,脈沉數。清熱解毒、滋陰化瘀。
  5. 陽虛血瘀證:形寒肢厥,神疲氣微,倦臥不渴,面白唇青,斑疹青紫,血壓下降,舌淡苔白,脈微細欲絕或沉伏。回陽救逆、活血化瘀。
  6. 濕熱蘊腎證:神疲嗜睡,腰酸,小便澀滯量少,欲解不得,甚至尿閉不通,或尿中帶血,尿中夾膜,噁心欲嘔,煩躁不安,舌胖大,苔黃膩,脈滑數或細數。清熱利濕。[3]
  7. 陰虛水停證:唇焦齒枯,皮膚乾燥,煩渴欲飲,尿少尿閉,煩躁不安,神識恍惚,舌紅而腫,苔薄黃燥,脈沉細數。滋陰利水
  8. 腎陽虛水停證:形寒蜷臥,腰膝無力,四肢逆冷,尿少或滴瀝不暢,舌淡而胖,苔白膩,脈沉無力。溫腎利水。
  9. 肝風內動證:尿少尿閉,頭痛嘔吐,神昏譫語,驚厥搐搦,舌絳苔干,脈細數。涼肝熄風
  10. 膀胱蓄水兼蓄血證:尿少尿閉,或尿中有膜狀物,面浮肢腫,口渴多飲,面唇暗晦,少腹刺痛,或肌膚瘀斑,舌紫暗或有瘀點,脈細澀。化瘀利水。
  11. 腎氣不固證:尿頻量多,甚或遺尿,倦怠乏力,腰膝酸軟,口乾欲飲,頭暈耳鳴,舌淡苔白,脈弱。溫補腎氣、固脬止遺。
  12. 肺胃火熱證:小便頻多,煩渴引飲,乾咳少痰,口乾舌燥,舌紅苔黃,脈滑數。清瀉肺胃、生津潤燥。
  13. 餘熱未清證:低熱不退,少氣多汗,心胸煩悶,乾咳欲嘔,口乾欲飲,舌紅少苔,脈細數。清熱生津、和胃降逆。
  14. 脾肺兩虛(氣虛)證:納呆便溏,身睏乏力,短氣懶言,面部浮腫,胸脘痞悶,舌淡苔白膩,脈緩無力。補脾益肺。
  15. 腎水虧虛證:頭暈耳鳴,兩目乾澀,腰酸膝軟,手足心熱,咽干口燥,小便短澀,舌紅少苔,脈細數。滋補腎陰。

其他治療

  1. 臥床休息,給高熱量、高維生素、半流質飲食,多飲水。
  2. 發熱期,可針刺曲池、合谷,或刺少商出血,並補液,糾正電解質失衡,給予腎上腺皮質激素氫化考的松治療,並酌情運用免疫抑制劑環磷酰胺或免疫增強劑植物血凝素。
  3. 低血壓期,應補充血容量,調整血漿膠體滲透壓,糾正酸中毒,使用血管活性藥物與強心藥等,防止休克形成。
  4. 少尿期,如確定為腎性少尿後,則按急性腎衰處理,可予利尿劑、透析療法等。亦可用大黃30g、芒硝15g(前者水煎液沖服後者),以瀉後陰、去濁毒。
  5. 多尿期,應注意補充足量的液體和鉀鹽,並可用菟絲子30~50g,水煎代茶飲。

檢查

實驗室檢查:周圍血象示白細胞總數增高,異常淋巴細胞增多;尿檢有蛋白、紅細胞白細胞、管型;免疫檢查IgM,抗體早期陽性或IgG抗體效價遞增4倍以上;血、尿沉渣特異性抗原檢測陽性。

診斷鑑別

根據病因,症狀和相關檢查即可診斷。

鑑別診斷

溫[瘟]毒發斑

好發於我國北方省份,常可找到衣虱,發熱時間較長,頭痛較劇,斑疹多而明顯、壓之退色,周圍血象中早期白細胞多正常或減少,嗜酸性白細胞往往消失,外裴氏凝集反應效價遞增。[4]

稻瘟病

好發於夏季,以發熱,全身酸痛,小腿肌肉痛尤甚為特徵,血象檢查白細胞呈低中等度增多,無異常淋巴細胞,血清學檢查可資鑑別。

流注

常見呼吸、消化、泌尿道及皮膚等處有感染病灶,高熱惡寒,汗出,血中白細胞總數增高,尤以中性粒細胞增高為主,且有進行性貧血,多形性皮疹,血培養陽性。

肝熱病

脅痛,黃疸,肝腫大壓痛,肝功能異常,有關血清學檢查可資鑑別。

飲食

  1. 宜清淡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營養充足。
  2. 忌辛辣。忌油膩忌煙酒。忌吃生冷食物。

併發症

  1. 腔道出血嘔血、便血最為常見,可引起繼發性休克。腹腔出血、鼻腔和陰道出血等均較常見。
  2. 中樞神經系統併發症包括發病早期因病毒侵犯中樞神經而引起腦炎和腦膜炎,休克期和少尿期因休克、凝血功能障礙電解質紊亂和高血容量綜合徵等引起的腦水腫,高血壓腦病和顱內出血等,可出現頭痛、嘔吐、神志意識障礙、抽搐、呼吸節律改變或偏癱等。CT檢查有助於以上診斷。
  3. 肺水腫是本病常見的合併症,臨床上有兩種情況.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ARDS)

這是肺毛細血管損傷,通透性增高使肺間質大量滲液,此外肺內微小血管的血栓形成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生成減少均能促成ARDS。臨床表現為呼吸急促,30~40次/min。早期沒有明顯發紺和肺部音,中期可出現發紺,肺都可聞及支氣管呼吸音和乾濕?音。X線胸片,可見雙側斑點狀或片狀陰影,肺野外帶陰影濃,而邊緣薄,呈毛玻璃樣。血氣分析動脈氧分壓(Pa02)降低至8.0kPa(60mmHg)以下,並進行性降低。肺泡動脈分壓明顯增高,達4.0kPa(30mmHg)以上。常見於休克期和少尿期。新近美國報告發生在新墨西哥州等地的漢坦病毒肺綜合徵,以ARDS為主要表現。常於發病第2~6天內因呼吸窘迫導致急性呼吸衰竭而死亡。

心力衰竭

  • 可以由肺毛細血管受損,肺泡內大量滲液所致,亦可由高容量或心肌受損所引起,主要表現為呼吸增快,咳泡沫樣粉紅色痰,發紺和滿肺音。
  • 胸腔積液和肺不張普馬拉病毒引起的出血熱多見,Kanerva對125例PUUV引起的HFRS患者進行檢查,發現28%的患者存在胸膜積液或肺不張,而肺水腫罕見。這些患者均有較明顯的低蛋白血症,因而認為毛細血管漏出及炎症可能是肺部異常的原因。
  • 繼發感染多見於少尿期和多尿早期,以肺部和泌尿系感染以及敗血症多見,為免疫功能下降和導尿等操作所致,易引起繼發性休克而使病情加重。
  • 自發性腎破裂多發生於少尿期,由於嚴重腎髓質出血所致。常因噁心、嘔吐或咳嗽等,使腹腔或胸腔壓力突然升高,引起腎血管內壓力升高而促進出血。突然坐起或翻身,使腰大肌急劇收縮,腎臟受擠壓亦易引起腎破裂。臨床表現為患者突感腰部或腹部劇痛,嚴重者血壓下降,冷汗淋漓。若血液滲入腹腔,可出現腹膜刺激征,腹穿有鮮血。B超檢查能發現腎周圍及腹腔包塊中有液平段。如能及時手術能降低病死率。
  • 心臟損害和心力衰竭漢坦病毒能侵犯心肌,而引起心肌損害,臨床上常見為心動過緩心律失常。由於高血容量綜合徵、肺水腫等使心肌負擔過重,因而可出現心力衰竭。
  • 肝損害4%~60%患者ALT升高,少數患者出現黃疸或明顯肝功能損害,肝損害以SEOV感染多見。是病毒損害肝臟所致。
  • 高滲性非酮症昏迷極少數HFRS患者在少尿期或多尿期出現表情淡漠、反應遲鈍、嗜睡甚至昏迷。檢查血糖明顯升高,常大於22.9~33.6mmol/L,血鈉145mmol/L,尿酮陰性,血漿滲透壓350mmol/L。這是HFRS患者胰腺beta;細胞受病毒侵犯使胰島素分泌減少,或過量使用糖皮質激素、靜脈補糖、補鈉過多和過度利尿導致脫水所致。

治療方法

1.主方柴葛解肌湯

處方:柴胡8克,葛根18克,甘草5克,黃芩9克,羌活6克,白芷6克,白芍15克,桔梗5克,生薑3克,大棗2枚,石膏18克。水煎服,每日2劑。

若發熱甚、咽痛者,可去生薑、大棗,加青蒿9克(後下),板藍根25克。肌膚疹點顯露者,加升麻8克,紅條紫草12克。肢體困重、脘痞胸悶、苔白厚膩者,加藿香10克,蒼朮8克。

2.中成藥清疹散

每次l-2袋,沖服,每日2—3次。

3.單方驗方加減銀翹散

處方:連翹20克,金銀花15克,竹葉10克,板藍根25克,北杏仁15克,神曲15克,葛根30克,藿香15克,青蒿10克(後下)。水煎服,每日2劑。

視頻

周仲瑛:腎綜合症出血熱(疫斑熱)治法(一)

視頻

周仲瑛:腎綜合症出血熱(疫斑熱)治法(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