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番茄醬(呂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番茄醬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番茄醬》中國當代作家呂健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番茄醬

番茄,其實就是大西北人叫的西紅柿。春季栽種,夏季結果,夏末秋初開始成熟。如今溫室大棚里的西紅柿隨時都可採摘。番茄是一種很好的蔬菜水果,其營養價值很高。成熟後的番茄可以當水果吃,也可以炒着吃,雞蛋炒西紅柿就是經典絕配。小的西紅柿叫「聖女果,可以洗後直接入口。」番茄中含有大量的番茄素和蘋果酸,具有健脾消食,生津開胃的功效;番茄還有治便秘利尿的作用,也可預防心血管疾病。此外,番茄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能抑制身體裡的黑色素沉着,起到美容養顏延年益壽的功效。所以,大家平時要多吃西紅柿。冬天溫室大棚里的西紅柿,就比不上夏秋季節露天地里的西紅柿。其營養價值和環保程度不能相提並論。冬季溫棚里的西紅柿再好,也比不上秋季里做的番茄醬,而每年城鄉人們做番茄醬就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家在鄉下,每年秋季,隊上的人們都要做番茄醬,而母親也不例外。那時的番茄是自家栽種的,沒有農藥,施的是農家肥,所以口感特好吃。待到立秋後,就可做番茄醬了。盛番茄醬的瓶子,是醫院裡給病人輸液體後的高溫玻璃瓶,經清洗高溫消毒後就可用來裝番茄醬了。那時的辦法太土。先是將番茄用滾開水燙過去皮,用手捏碎後,放些食鹽,有稍稍熬煮的,也有直接灌裝入瓶的。瓶口處留有間隙,最後按上橡皮塞子;然後在塞子上插上粗針頭,放到大鍋里蒸上個把小時高溫排空氣,以防腐爛爆瓶。儘管如此,放上一段時間,還是有腐爛膨脹爆瓶的現象出現,有時弄得地下室滿牆都是。將裝好的番茄醬冷卻後放入陰涼的地下室存放,整個冬天都可好好地吃上一陣子。

番茄醬好吃,可做起來挺麻煩的,尤其裝好了還得插針頭蒸。曾今有鄰居將捏好的番茄灌裝入瓶後,不蒸排空氣做實驗,結果都是發酵爆瓶,得不償失。這種插針頭蒸排空氣的辦法一直延續了二十多年。

後來,我家進城,母親每年秋季都要做一百多斤的番茄醬,以備過冬用。只是在做番茄醬時多了一道熬煮番茄的過程。冬春季節吃拉條子或吃湯飯,番茄醬都是很好的佐料。

樹大分支,人多分家。成家後,我有了自己的家。居家過日子,柴米油鹽醬醋茶,樣樣不可或缺。做番茄醬是不能缺少的。而更多時候是妻子和岳母合力做,做好了我只是用摩托車托回家吃。這樣的時光持續了十多年,人都有年老的時候。自從2012年開始,每到立秋前夕,我們全家都要自己做番茄醬。

做番茄醬首先要選上等的番茄做食材。在北方,立秋前夕是最好的時候。立秋前是夏番茄,立秋後是秋番茄。立秋前菜農或菜販子都會將夏番茄摘個盡光,或者販賣寄存在陰涼處慢慢來買,其價格也不一樣。夏番茄生長期長,打農藥少,即便打了二三次,但在夏季強烈的日照下早已蒸發殆盡。可見夏番茄的營養價值要更好一些。

選個周六或周日的大清早,和妻子開車到建榮市場或龍德勝市場選買番茄。天還黑乎乎的,菜農們就將自家的番茄用三輪電車運送到菜市場。那場面真是火爆:喧囂聲熙熙攘攘,叫賣聲此起彼伏,賣肉買菜的都劃分了區域。一筐筐的番茄鮮紅無比,在燈光的照射下,映襯着菜農們辛勤勞動的碩果。番茄有紅色的,也有粉紅色的,黃色的很少。做番茄醬要選個頭大、薄皮的那種,薄皮的肉多容易去皮。皮厚的則更容易存放。買來的番茄要放上三四天,以便放軟了容易燙皮去皮,做起番茄醬也不費力耽擱時間

一切就緒,選個消停周日。先是將前一年吃過的番茄醬瓶清洗乾淨放上一天控干,以備後用。待第二天晚飯後,全家人上陣,分工明確:我將番茄用大桶水清洗一遍,妻子將清洗後的番茄,放在滾開水鍋里燙上三五分鐘,撈出後稍稍待涼。隨後妻子和閨女就開始撥番茄皮,撥皮時要將番茄屁股捏出扔了。隨後就是一遍遍地捏番茄,這個工作全家人都可以做,待捏過七八遍就可以下鍋熬煮了。熬煮是為了減少水分,也是為了高溫消毒延長存放時間。

接下來的工作就由我來負責。鍋不能太滿,火不能太大,期間還要時不時地用勺子攪上幾下,以防沉底糊鍋。看着鮮紅的番茄醬上下徐徐翻滾,淡黃色的番茄油從鍋中心翻滾到鍋邊,油光可鑑的番茄醬真是好看,此刻,生活的情趣就在這中間翻滾熬煮。待熬煮到不清不稠時,大概就是45分鐘到1個小時的時間,番茄醬就基本熬好了。熬好的番茄醬要放入適量食鹽(本地的那種土硝鹽),以便減少番茄醬的酸度,否則是尖酸尖酸的。要吃辣子的,就在滾鍋里放入適量扎碎的毛辣子;要吃豇豆的,就放入適量扎碎的毛豇豆,也有什麼都不放的。一切都隨家人的喜好!但最辛苦的要數灌裝入瓶的工作。

立秋前的日子,天氣依然炎熱。傍晚時分還是熱浪滾滾,熬煮灌裝番茄醬就更不用說了。灌裝番茄醬也有分工:我負責灌裝,妻子負責將空瓶子放在鍋邊碟子裡,待我裝滿後遞到案板上,閨女負責蓋瓶蓋;這叫流水作業,高效率。每個人都穿了護衫戴了橡皮手套做防護,以防燙傷。灌裝番茄醬時要將火放到最小,看着番茄醬滾動就成,灌裝時要用勺子在鍋里上下攪勻灌裝,以防到最後就太稠了。傳遞瓶子的要及時,要監管裝瓶人不能將瓶子裝得太滿,瓶口處要留2、3公分的空隙,以防日後爆瓶。蓋瓶蓋的最為關鍵,將事先洗乾淨的瓶塞子放在高度二鍋頭酒里消毒,然後撈出直接蓋在瓶子上;高度酒也有殺菌消毒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番茄醬瓶子放上兩年不爆裂。當然瓶塞子舊了是不行的,一般新橡膠皮塞子最多用2年。將蓋了橡皮塞子的番茄醬瓶子放在伙房窗戶邊或案板上,乾淨整齊的番茄醬瓶,就是一家人三、四個小時的勞動成果。開窗慢慢給番茄醬瓶降溫,待一夜一早上就恢復成常溫,然後放入陰涼的地下室備用。

母親的對門是個南人,老兩口每年都要做三四百斤的番茄醬,只是他們的番茄醬不加鹽。冬季午休起來時,老兩口每人都能喝上半斤番茄醬,因為酸,所以在裡面加了白糖喝。抗氧化能力強,二位老人都八十多歲了,耳不聾眼不花,也沒有高血壓和心臟病,身體本兒棒吃飯嘛嘛香,打麻將、鬥地主、跑得快,打雙扣樣樣嫻熟。

給橡皮塞子用高度酒消毒是我的發明,塞子上沾點酒精,正好將灌裝入瓶時,所留的2、3公分間隙的病菌殺死。所以,多年來,我的番茄醬從來沒有爆瓶的現象發生。做番茄醬吧!因為營養豐富。儘管天氣炎熱,可它的口感好吃,從來沒有阻止我們全家做番茄醬的熱情。[1]

作者簡介

呂健,甘肅敦煌人,網名坦誠,系中國微信詩歌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