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畫堂春·東風吹柳日初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畫堂春·東風吹柳日初長》

作品名稱: 《畫堂春·東風吹柳日初長》

創作年代:北宋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秦觀

別稱:淮海居士山抹微雲君

《畫堂春·東風吹柳日初長》是北宋文學家、儒客大家秦觀的詩詞。[1]

這是一首抒寫春閨思遠的詞。上片寫暮春景色,下片寫離人愁思。詞中用東風襯托 「柳」,見其婀娜多姿;用雨余、斜陽襯托「草」,見其嫩綠鮮美。而杏花糝徑,燕啄香泥,屏畫瀟湘,白雲深鎖,寒夜失眠,更引起閨中人的無限思量。詞中女主人公生活規律顛倒,白天穩睡紅窗,夜裡則枕畔難安,生動體現了女子的春情難耐。全詞以景襯人,宛轉細膩地抒寫了閨中人的綿綿情思。

曾有人認為此詞是黃庭堅的作品。《全宋詞》案:「此首別見明刻本(豫章黃先生詞)。」徐案:毛晉汲古閣本《淮海詞》題下附註:「或言山谷年十六作。」然不足信,據學者們考證,認為系秦觀所作,而非黃作。由這首詞本身來看,描寫的是一位女子春睡的場景和心情,香艷中夾雜着惆悵,柔媚中蘊含沉痛,痴情而不濫情,確實更符合秦觀作品的一貫風格,而年少的黃庭堅的作品基本還沒有達到這種藝術表現能力。

詩詞正文

白話譯文

東風吹柳的爛漫時節,白晝逐漸加長,外面剛剛下完小雨,芳草在斜陽下閃着流光。杏花被東風吹散,四處飄蕩,掉在屋樑的燕巢上,燕巢也芳香。

年輕女子躺羅帳,醒來發現壞了紅妝。龍鳳形狀的篆香已經燃盡,而豎立在一邊的畫屏,上面繪着一幅《雲鎖瀟湘圖》。夜深寒氣襲人,無法入夢鄉,只有無限思量。

文學賞析

詞一開始「東風」二句,為春睡渲染氣氛,寫東風吹拂柳條,春日漸長,雨後斜陽映照芳草,正是人困春睡時光。接着「杏花」兩句,枝頭的杏花零落入泥,燕子銜沾花的泥土築巢,猶自散發着微微的香氣。由景而人,美人面對花落春去之景,青春難再,自然無心紅妝,不得不陷於春困矣。這兩句與李清照「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句頗有相似之處,但寫得更為雋永。

詞的下片寫女子枕畔難眠所見到的景象。「寶篆」二句寫她長時間失眠,直到篆香銷盡,不眠的原因,是因所思念的人在瀟湘所致。詞的歇拍「夜寒」二句,具體描寫夜深寒氣襲人,女子無法再進入甜蜜的夢鄉,只有思前想後,輾轉反側。春天是使人熱情奔放的季節,春夜更是最讓痴情男女激動的時光。蘇軾的《春夜》詩寫道: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管樓台聲細細,鞦韆院宇夜沉沉。」如此黃金時刻,正值韶華的女子卻只能獨守空房,當然免不了輾轉不寐;而一夜間堆積的睏倦,只能挪到白天來補足,晝眠是迫不得已的。

這首詞最精緻的就是前三句的景色描寫,很多評論者都給予極高評價,沈際飛王國維都認為秦觀的句子脫胎於溫庭筠、曾靚等人的詞,但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秦觀這幾句實際上是把前人詩詞中的相似意境加以綜合,從而營造出更為豐富的意境。溫庭筠的「雨後卻斜陽,杏花零落香」寫杏花落入泥土,使泥土也沾染了香氣,而曾靚的「為憐流去落紅香,唧將歸畫梁」則寫燕子不忍心落花委於泥土,特意將它們銜起來黏在自己的巢上。秦觀的詞綜合了溫、曾兩人詞中的意境,把落花墮泥、燕子銜泥兩個層次的場景合併到一起,卻又處理得天衣無縫,甚至比他所依據的藍本更簡潔、更有表現力。

全面分析作品的結構還可以看出,詞的上下兩闋各有側重:上闋主要寫景,下闋情景兼備;上闋寫的是白天,主要寫室外的春色,下闋則寫夜晚,主要寫室內的陳設;最後兩句以描繪情感作結,點明詞作的主旨,有畫龍點睛的功效。有的評論者認為這首詞上下兩個結句過於寫實,有「氣薄語纖」的毛病。其實也不然,如果沒有最後的結句對情感的深沉描繪,則前面的寫景將沒有多少意義。晚唐詞人溫庭筠的詞作色彩絢麗,耀人眼目,卻不免靡麗空薄之譏,就是因為他缺少真情的抒寫。秦觀之所以能超邁前人,也正是因為擅長抒寫真情,天性多情、重情。

作者簡介

秦觀[2](1049年-1100年9月17日),字少游,一字太虛,別號邗溝居士,高郵軍武寧鄉左廂里(今江蘇省高郵市三垛鎮少游村)人。妻子為徐文美。北宋婉約派詞人,被尊為婉約派一代詞宗,儒客大家,學者稱為淮海居士。

少從蘇軾游,以詩見賞於王安石。元豐八年(1085)進士。元佑初,因蘇軾薦,任太學博士,遷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紹聖元年(1094),坐元佑黨籍,出通判杭州。又被劾以"影附蘇軾,增損《實錄》",貶監處州酒稅。繼迭遭貶謫,編管雷州。元符三年(1100年),復命為宣德郎,放還橫州,卒於藤州(今廣西藤縣)。[3]

作為北宋文學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秦觀一生仕途坎坷。秦觀善詩賦策論,與黃庭堅晁補之張耒合稱"蘇門四學士"。尤工詞,為北宋婉約派重要作家。 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託身世,感人至深。長於議論,文麗思深,兼有詩、詞、文賦和書法多方面的藝術才能,尤以婉約之詞馳名於世。著作有《淮海詞》三卷100多首,宋詩十四卷430多首,散文三十卷共250多篇,詩文相加,其篇幅遠遠超過詞若干倍。 著有《淮海集》40卷、《勸善錄》、《逆旅集》等。

秦少游是北宋文學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是,長期以來,人們在談到秦少游時,習慣上總是把他與婉約詞聯繫在一起,卻較少提及他的詩,更少論及他的文。當然,評論一個作家的藝術成就不能只看作品數量而不看質量,有的作家存世雖只有一部(篇)作品,但其影響巨大,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卻是無可撼動的。儘管如此,要歷史而客觀地評價秦少游在文學史上的貢獻與地位,如果只論其詞,而不論其詩其文,尤其是不論其策論,不僅有失偏頗,而且也評不出一個完整的秦少游。

秦少游的策論立論高遠、說理透徹、章法嚴緊、文筆犀利,有一種特有的藝術張力,"辭華而氣古,事備而意高"。

視頻

婉約詞大家柳永秦觀1-講解

秦觀,人生比詩詞憂鬱

參考資料

  1. 《畫堂春·東風吹柳日初長》 詩詞名句網
  2. 秦觀簡介 古詩文網
  3. 秦觀:不小心成了「萬人迷」(圖) 快資訊,發布時間;2014年02月08日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