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電影《英倫對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電影《英倫對決》

英倫對決 The Foreigner (2017)

基本信息

  • 中文名:英倫對決
  • 外文名:The Foreigner
  • 其它譯名:外國佬、中國人、外國人、龍震天下、普通人
  • 導 演:馬 丁·坎貝爾
  • 編 劇:大衛·馬可尼
  • 制 片 人:亞瑟·M·薩基森
  • 主 演:成龍,皮爾斯·布魯斯南,劉濤,邁克爾·麥克埃爾哈頓
  • 對白語言:英 語
  • 出品時間:2017年
  • 片 長:116分鐘
  • 製片地區:中國、英國
  • 製片成本:3500萬美元
  • 色 彩:彩色 imdb編碼 tt1615160
  • 拍攝日期:2015年10月
  • 拍攝地點:中國、英國倫敦
  • 類 型:劇情、動作、犯罪
  • 發行公司:耀萊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 出品公司:北京耀萊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 上映時間:2017年9月30日(中國)
  • 票 房:53695.3萬

英倫對決的劇情簡介

關玉明(成龍 飾)和女兒小凡(梁佩詩 飾)在英國倫敦過着相依為命的日子。關玉明經營着一間小小的餐館,老老實實的靠着辛勤勞作養活家庭,從未有過想要僭越法律或是道德的念頭。然而,上天並不眷顧這個善良的男人,在一場恐怖襲擊中,小凡不幸成為了受害者之一。 讓關玉明無法接受的除了女兒的死之外,還有英國政府對此次事件的輕視和不作為。政府高官萊姆(皮爾斯·布魯斯南 Pierce Brosnan 飾)出現在了關玉明的視野之中,他堅信萊姆和恐怖組織以及事件的真相有着不可分割的聯繫。既然法律和正義無法還關玉明一個公道,關玉明決定用自己的力量來為女兒復仇。 [1]

角色介紹

關玉明

演員 成龍

是位身經百戰的越戰退伍老兵,退役之後他在倫敦唐人街開了家餐館。在女兒被愛爾蘭恐怖團伙殘害,正義得不到伸張,充滿了悲傷和痛苦,悲憤的他決定為女兒復仇。

萊姆·漢尼斯

演員 皮爾斯·布魯斯南

英國政府官員,擁有一段不為人知的黑暗歷史,他曾是前愛爾蘭副部長,首席內政大臣,是分離主義者的長老,雖聲稱自己已經脫離組織,卻依然在分離主義和恐怖主義的灰色地帶活動,他企圖通過不流血的方式來動搖執政黨的政權。

肖恩

演員 羅伊·弗萊克-拜仁

萊姆·漢尼斯最親信的的侄子,得力助手,愛爾蘭共和軍成員,是一名精英特種兵,擅長野外格鬥,做事心狠手辣。但是承受不了女性誘惑。

林寶怡

演員 劉濤

一位樸實無華的女性,和關玉明之間是知己,尤其在關玉明失去女兒之後,林寶怡一直陪伴在關玉明身邊,給他支持和溫暖的女人。其實心裡是默默愛着關玉明,雖然從未明確表露愛意。

《英倫對決》觀後感

《英倫對決》並不是一部典型的「成龍」電影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才是典型的成龍電影?一言以蔽之,功夫喜劇,短短四字,正是成龍史無前例的獨創與幾十載行走江湖的看家本領。詼諧幽默打鬥風格永遠是看點,這種娛樂性來源于成龍對片中各種生活化道具的運用,因為他實在是太善於利用手邊一切可以利用的道具打擊對手;加上其影片多數劇情簡單明快,而又快意恩仇,關鍵成龍還敢於搏命,這樣的大哥,誰能不喜歡?

(1)

但《英倫對決》很奇怪,雖然一樣說的是復仇的故事,但很明顯採用兩條主線敘事。開篇由成龍視角切入恐怖襲擊事件,但隨後引入的布魯斯南扮演的政府官員是另外一條主線。雙線齊頭並進,夾雜着大量描述英國反恐部門揪出恐怖分子的分析、斡旋、行動等,以及不時出現的成龍復仇、逼供的橋段。而真正讓人覺得弔詭的地方還在於,這兩條主線,其實各自為政,並無太多的交互。[2]

換言之,如果完全去掉成龍的戲份,對於最後的劇情發展而言,幾乎毫無影響;畢竟,英國反恐部門最後也一樣擊斃恐怖分子,完成正義召喚。

對同一部電影的不同評價,可謂見仁見智。而主創一方設置兩條主線的動機也或可窺見,保留布魯斯南一線的政治懸疑戲份,吸引了西方觀眾;兼顧成龍的動作戲份,又能吸引中國觀眾。從觀眾角度來看,劇情雖有複雜和抽離之感,但或許從「小人物」視角去感受政治鬥爭,也能成為樂趣所在。

所以,如果要為《英倫對決》歸類,它可能會被稱為「政治、懸疑、動作片」。

(2)

「政治懸疑」是片中着重描寫的部分。

而這一部分於現實而言,還真的不是完全捏造。所以,暫且引入一些政治歷史背景知識。我們知道,英國全名叫「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這裡請大家區分愛爾蘭北愛爾蘭,歷史上愛爾蘭島曾一度被英國所征服和統治。但愛爾蘭目前真的是個獨立的國家,愛爾蘭島南部大概六分之五的區域就是愛爾蘭,而北部大約六分之一的地方被稱為北愛爾蘭,這一小塊地方是屬於英國的。

問題就出在這六分之一的土地上,歷史上整個愛爾蘭島都曾是英國殖民地,但由於宗教、文化、國家政策等原因,如1845年~1850年發生在愛爾蘭的馬鈴薯饑荒,直接改變了愛爾蘭的歷史進程。當時,馬鈴薯幾乎是整個愛爾蘭人唯一的食物,但馬鈴薯這種東西,種植幾代之後,積累了病毒出現退化,一種叫做霜霉病的玩意兒席捲愛爾蘭,從而導致了大面積的馬鈴薯幼苗腐爛。饑荒肆虐,顆粒無收,當時處於大英帝國統治下的愛爾蘭餓殍遍野。

而英國這邊呢,救濟力度非常小,英國女王只肯捐2000英鎊,當時奧斯曼帝國蘇丹都看不下去了,說要捐10000英鎊,女王立即阻止:你不能比我捐的多,你捐1000英鎊就好了。蘇丹也沒有辦法,但實在太慘,他就在捐助1000英鎊的基礎上,外加捐助幾船糧食。但更諷刺的是,即便在愛爾蘭大饑荒期間,愛爾蘭還在向英國出口糧食。帝國主義害死人的啊,事實上,在饑荒期間,愛爾蘭人口銳減四分之一以上,還有大批量的人口開始向外逃荒。

饑荒過去之後,愛爾蘭人對英國恨之入骨。你不把我們當人看,好,我們要獨立。於是,愛爾蘭獨立運動風起雲湧,此起彼伏。在一戰之後,英帝國雖然勝利,但元氣大傷,於是,愛爾蘭發起獨立戰爭。在《英倫對決》中出現的UDI組織,其實很明顯是映射「愛爾蘭共和軍」,而這個組織就是在一戰之後成立的。

這幫人一邊戰鬥、組織工人罷工,一方面開始在英國搞恐怖襲擊。1922年,雙方協議、投票,愛爾蘭獨立,但島上北部的一片地方即北愛爾蘭的統治權還在英國手中。這件事情雖然極大程度上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但英國保留北愛爾蘭主權這一點讓愛爾蘭共和軍極為不滿。這些人繼續鬥爭,轉入地下,想要爭取愛爾蘭與北愛爾蘭的完整統一,也多次遭到英國的鎮壓。但他們從不安分,一次次搞暴動、暗殺,甚至後來其內部也出現了分裂。一部分人爭取合法鬥爭,另一部分人行事激進,到處搞恐怖襲擊和暗殺活動。英國政府近幾十年來也不斷推動這個問題的解決,2005年時愛爾蘭共和軍已經下令停止所有武裝鬥爭,但2009年時,他們又製造了幾起恐怖襲擊。冤冤相報何時了啊。 [3]

《英倫對決》發布推廣曲 成龍劉濤攜手獻唱

成龍與劉濤的傾情演唱,

直擊人心的旋律與切合故事主題的歌詞完美展現了電影的氣質。



                                              电影《英伦对决》        


相關視頻

如果一個中國人會功夫即便60歲也能幹翻一幫恐怖分子


相關視頻

英倫對決

參考來源

  1. 英倫對決 The Foreigner (2017),豆瓣電影
  2. [1],武二輝日常
  3. 英倫對決的劇情介紹,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