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生薑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生薑皮

生薑皮,中藥名。為姜科植物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根莖外皮。分布於我國中部、東南部至西南部各省區。具有行水消腫之功效。常用於水腫初起,小便不利。[1]

中藥名稱 生薑皮 姜科
別名 姜皮、生薑衣 姜屬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分布區域 我國中部、東南部至西南部各省區
單子葉植物綱 採收時間 秋季
芭蕉目 貯藏 貯乾燥容器內,密閉,防蟲蛀

入藥部位

根莖外皮。

性味

味辛,性涼。

歸經

歸脾、肺經。

功效

行水消腫。[2]

主治

用於水腫初起,小便不利。

相關配伍

治頭面浮腫,四肢腫滿,心腹膨脹,上氣促急,腹脅如鼓,繞臍脹悶,有妨飲食,上攻下注,來去不定,舉動喘乏:五加皮、地骨皮、生薑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稍熱服之,不拘時候。切忌生冷油膩堅硬等物。(《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五皮散)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6g。[3]

炮製

採集加工

秋季挖取姜的根莖,洗淨,用竹刀刮取外層栓皮,曬乾。

炮製方法

現行,取生薑,除去鬚根及雜質,洗淨,刮取皮層,曬乾,篩去灰屑。

形態特徵

株高0.5-1米;根莖肥厚,多分枝,有芳香及辛辣[註 1]味。葉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5-30厘米,寬2-2.5厘米,無毛,無柄;葉舌膜質,長2-4毫米。總花梗長達25厘米;穗狀花序球果狀,長4-5厘米;苞片卵形,長約2.5厘米,淡綠色或邊緣淡黃色,頂端有小尖頭;花萼管長約1厘米;花冠黃綠色,管長2-2.5厘米,裂片披針形,長不及2厘米;唇瓣中央裂片長圓狀倒卵形,短於花冠裂片,有紫色條紋及淡黃色斑點,側裂片卵形,長約6毫米;雄蕊暗紫色,花葯長約9毫米;藥隔附屬體鑽狀,長約7毫米。花期:秋季。

生長環境

我國中部、東南部至西南部各省區廣為栽培。亞洲熱帶地區亦常見栽培。

性狀鑑別

藥材性狀

呈捲縮不整齊的碎片,灰黃色,有細皺紋,有的具波狀環節痕跡,內表面可見黃色油點。質軟。有特殊香氣,味辣。

飲片性狀

為不規則形的薄片,多捲曲。黃白色或灰黃色。有的可見環節痕。體輕,質柔軟。氣香特異,味辛辣。

相關論述

醫林纂要•藥性》:「姜皮辛寒,凡皮多反本性,故寒。以皮達皮,辛則能行,故治水浮腫,去皮膚之風熱。姜發汗,則姜皮止汗,且微寒也。」

視頻

姜皮保健竟有這麼大的功效,今天教你15秒去姜皮
生薑皮用處大

注釋

  1. 「辛辣」:辛辣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xīn là,是一種味道。意思是尖銳而強烈,此類食物包括蔥、蒜、 韭菜、生薑、酒、辣椒、胡椒、桂皮、八角、小茴香等。「辛」就是辣,這個構成是同義反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