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生命的厚度(齊眉兒)

生命的厚度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生命的厚度》中國當代作家齊眉兒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生命的厚度

這個冬天,讀陳忠實先生的《生命因孤獨而圓滿》,讀得突然想流淚,心裡有某種東西碰撞的聲音,回音縈繞,又像是有一首時而高亢時而低沉的渾厚有力的歌,在腦海里盤旋、迴蕩……

這位與土地和莊稼為伍的作家,從小生活在缺吃少穿的年代,父親用勤勞的雙手耕種土地供全家的生活,用賣樹的錢供他和哥哥讀書。那段艱苦歲月一直是他揮之不去的記憶,但他熱愛這片貧瘠的土地。

農家的孩子從記事起就與貧窮和堅韌相伴,他割草、摟麥、拾柴、賣菜,干着與年齡不符的事。他割草的時候,有時候一抬頭,突然看見鷺鷥在水邊悠閒地散步;在地里勞作,不經意看見了幾隻斑鳩,在田間草地徘徊,雖然它們醜陋,卻給孩子增添了童趣。    考中學的時候,他步行三十里的途中,舊布鞋的鞋底被磨透,因為貧窮自卑,他不與任何人說,咬牙追趕上老師和同學,用一雙磨爛流血的雙腳走進考場,開始他另一程人生之旅。

讀這本書的過程中,腦海里常像電影屏幕一樣出現一系列的劇情:我看見一位衣衫破舊、神色執著倔強的少年從歲月深處走來。他從原上走下來,背着舊粗布縫製的書包和乾糧袋子,沿着一條只有一步寬的小路,走進西安城,走進一所中學……他成年之後,又沿着這條已經變寬變平的沙石路,又走回去,回到生他養他、祖祖輩輩居住的老屋,在那裡開始書寫這片融入生命的大地……

書讀了一半,突然很想去看看白鹿原,強烈到一刻不能耽擱。於是一個人,開車從南郊穿過市區到東郊灞橋,歷時一個多小時,去尋找這位樸實的農民和文學大家的修養棲息之地。

穿過車水馬龍,走關中環線,隱約看見白鹿原原坡,籠罩在一片白茫茫之中,待走近下了車,一切清晰明亮起來。大多數的樹木已經沒有了葉子,但還是有一些綠和黃的色彩以它頑強的生命力,點綴着這個冬天,像一幅水墨畫中的最能提神的一筆。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擁擠慣了,站在空曠的白鹿原上,就像小溪遇見了江河,視野瞬間變寬變遠,整個人都輕鬆愉悅起來。

走進開闊的原坡高地,陽光照耀下的白鹿原沉積着歷史的厚度,也傳說着一個個神奇的故事。遠處的坡上「白鹿原影視城」幾個大字在陽光下閃亮。我已顧不上其他,快速找到了陳忠實先生的老宅。這個老宅是按照1:1的比例複製的原貌。一進大門,院子並不寬敞,狹窄的院落兩旁是幾間泥牆青脊的房屋,房屋的形狀也與別處不同,看上去只有半邊,就像有人從屋脊處把房子豎直削掉了後面的一半,只留下前一半立在那裡。「房子半邊蓋」是關中民居特有的風格。

進了先生居室的門,左邊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張舊書桌,對着一扇木格子的小窗,冬日正午的陽光照射進來,照在桌子的幾本書上。往右邊看,是一道小門,一進去先是簡單的鍋灶,與灶台相連的裡面便是雙人床大小的火炕。

我在這一處在關中地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民居里轉來轉去,在創作《白鹿原》的小屋裡,好幾次重複地去凝視那張創作出偉大文學著作的舊書桌,想象着先生就坐在那兒,不受任何干擾,對任何遊客視而不見,他在自己世界里深思着書寫着……

沿着坡道上去,小路兩邊都是樹,偶爾也有幾蔟綠色的竹子和松樹,高矮不勻的樹木雖然葉子落光了,仍然能看出伸展開的枝枝丫丫里,積蓄着努力向上的生命力——它們在等待時機

放映室里正在播放《黑娃演義》,我繞過去繼續往坡上走,不知不覺卻到了田小娥的窯洞前。破舊的黃泥抹成的牆壁上掛着一串風乾的玉米,門右邊牆角立着幾件農具,左邊是一個賣涼皮、餄絡和鍋盔的攤位。田小娥的房門鎖着,從門縫看進去,土炕上鋪着一張舊草蓆,牆角一個簡單的鍋灶,已經破敗的牆壁上掛了三兩個廚具。也許再也沒有比這個更簡單和破舊的家了吧。

站在田小娥的家門前,我從攤位上買了一個辣子夾饃,咬了一口,想想這個叛逆時代而又劣跡斑斑的女人,終究抗爭不過命運,心裡的那根弦一顫一顫,酸疼酸疼的……

站在最高處遠望,這個把《白鹿原》一書的文字以連續劇的形式活靈活現地重新上演了一遍的地方,在陽光的照耀下,像是一幅深一筆淺一筆的水墨畫。起伏的高坡低谷,又像是音樂書上流線一樣的五線譜,美的蒼茫美的生動。

這個下午氣溫零下五度,也是這個下午,一縷聖潔的溫柔浸潤我心。

回來繼續讀書。讀書的過程很緩慢——我不捨得很快讀完。不捨得讀完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讀着讀着我總是想起父親。大半生都生活在艱難中的父親,勤勞樸實而又堅韌的生活擊不倒的父親,已經離開我們三年的山一樣的父親,一次又一次出現在我的腦海里。    書讀完了,也完成了與這位文學大家的心靈對視。老屋的火爐上的水壺嗞嗞地冒着熱氣,桌子上是未完成的書稿,院子裡兩隻白鴿飛回來又離去,院門外他親手栽種的法桐樹高大挺直,樹幹上不知是哪個調皮的孩子刻上了他的名字。他的眼神溫和而肯定,點燃一支雪茄,像父親一樣,拉着家常,他說,再過一個月,又到一個春天了;再過三個月,田地就該翻耕種莊稼了;再過四個月,麥子就揚花了……

陳忠實先生不停息地在厚實的土地上耕耘,在稿紙上耕耘,厚重了中國的文壇,厚重了如我一樣的生命。他的文字,給多少人以堅韌不拔的向上的力量,唯有埋頭耕耘,然後耕耘,當你偶然間回回頭,便會笑着對自己說,來了一回,不枉此行。[1]

作者簡介

齊眉兒,山東濟寧人,現居西安。畢業於西北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