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甘比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甘比橋
圖片來自Sygic


甘比橋英語:Cambie Bridge),又稱甘比街橋(Cambie Street Bridge),是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市內一條桁橋,橫越福溪並貫通兩岸的甘比街。大橋現時有6條行車綫,並於行車綫兩旁設有行人及單車通道。


歷史過程

第一代甘比橋於1888年動工,並於1891年7月開通。此橋為一座開啟橋,中央部分可旋轉讓船隻通過福溪,整項工程造價為12000元。與甘比街一樣,大橋是以加拿大太平洋鐵路西分部總測量師亨利·約翰·甘比命名[1]

第二代甘比橋於1910年2月11日動工,並於1911年5月24日開通,造價為82萬3500元。大橋同樣採開啟式設計,並仿效第二代固蘭湖街橋的設計。大橋有四條行車綫,當中外側兩綫供馬車行駛,而中間兩綫則設有架空電纜和軌道供路面電車行駛,直至溫哥華的電車服務於1958年停駛為止。干諾公爵連同妻子和女兒於1912年9月12日出席大橋的正式開幕典禮,大橋隨後亦以他命名為干諾橋(Connaught Bridge),但此名稱並不通用;民眾普遍仍將之稱為甘比橋。大橋於1915年4月29日早上起火,導致當中一段90英尺長的部分倒塌,但這卻阻止了火勢蔓延;大火造成9萬元破壞。

為配合卑詩體育館工程,溫哥華市政府於1980年代開始考慮興建新橋以取代干諾橋,並於1984年3月14日就興建第三代甘比橋舉行全民公投。計劃獲選民通過,而工程合約於同年4月24日獲批。干諾橋於同年11月18日封閉,拆卸工作隨即展開。第三代甘比橋於1985年12月8日通車,趕及在1986年世界博覽會在翌年5月開幕前啓用。大橋耗資5270萬元,當中1050萬元由卑詩省政府支付。

現況

地震演習,模擬甘比橋倒塌,搶救情況
圖片來自星島日報

2017年11月溫哥華市府交通主管Lon LaClaire向市議會提議將甘比街橋(Cambie Street Bridge)的一條南向車道暫時隔離為自行車專用道,以鼓勵更多市民騎自行車出行。市議會向公眾聽證後若通過該項目,其工程預算將達到40萬加元。

目前大橋東側的隔離人行道由行人和騎車人士共同使用,人流量已從2010年的單月38,000 人次上升至2017年6月的71,000人次,人行道承載量預計將在2020年達到極限,因此大橋需要開建單獨的自行車道。

溫哥華無黨派協會(NPA)議員Hector Bremner表示,自己支持讓市民減少使用私家車的理念,但在大橋上新闢自行車道並不是最根本的解決辦法:「最好的方法是,在城市經濟中心的周邊建造更多的多住戶大樓,建造這樣的一個溫哥華都市,這樣人們就能選擇離開私家車了,就像我一樣。」 他還指出,溫哥華市中心Hornby街上的自行車道在建立之初也被稱為「暫時的」,但一直沿用至今。「這些自行車道永遠都不是暫時的」,他說。在過去十年間,溫哥華Burrard街橋經歷了由六車道變為四車道以增加自行車道及擴寬人行道的過程。擁有八車道的Granville街橋也計畫在未來將其中二條車道變為自行車道與人行道。

2019年溫哥華市府職員報告稱,甘比橋(Cambie Bridge)不能承受中等程度地震,建議市議會撥款550萬元聘請顧問公司,為該橋設計加固抗震工程。 報告指,從最近一些其他發生的地震中汲取教訓,該橋的抗震情況實在需要關注。自2008年以來,該市一直對該橋的「承受地震風險狀況」進行研究。 報告中寫道,2013年完成了初步的地震評估,以便更深入了解該道橋抗震的能力,以及一些明顯及/或潛在的缺陷,其中柱子和其他結構部件被確定存在缺陷,並同時對潛在可液化土壤的擔憂。 此外,報告中也指出,每天約有5.5萬輛汽車使用該橋,使用量相當大,因此安全很重要。

影片

Road Trip To Downtown Vancouver BC Canada


參考文獻

  1. Walker, Elizabeth. Street Names of Vancouver. Vancouver Historical Society. 1999: 18. ISBN 0-969237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