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甘地會西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甘地會西施》,粵劇《甘地會西施》原名《夢裡西施》。廖俠懷、梁夢編劇。

劇目介紹

印度聖雄甘地,一日在家讀中國春秋吳越史,深服西施之愛國精神,不禁悠然神往,眼前突幻薴蘿村,與西施同游水晶宮,參觀海中奇珍異寶,繼而又欣賞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之遺蹟。一覺醒來,原是南柯一夢。

粵劇《甘地會西施》20世紀30年代由大利年劇團首演,廖俠懷、黃秉鏗、譚蘭卿、羅麗娟等主演。40年代,廖俠懷將此劇加工整理演出,改名《甘地會西施》,劇中加強了甘地與西施同抒亡國之恨和復國之情的內容,成為粵劇別具一格的荒誕劇。

中國戲曲

戲曲是中國傳統藝術之一,劇種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載歌載舞,有說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於一體,在世界戲劇[1]上獨樹一幟,其主要特點,以集古典戲曲藝術大成的京劇為例,一是男扮女(越劇中則常見為女扮男);二是劃分生、旦、淨、丑四大行當;三是有誇張性的化裝藝術--臉譜;四是「行頭」(即戲曲服裝和道具)有基本固定的式樣和規格;五是利用「程式」進行表演。中國民族戲曲,從先秦的"俳優[2]"、漢代的「百戲」、唐代的「參軍戲」、宋代的雜劇、南宋的南戲、元代的雜劇,直到清代地方戲曲空前繁榮和京劇的形成。

視頻

甘地會西施 相關視頻

詳細介紹粵劇
北海粵劇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