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瑞利散射1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瑞利散射1

瑞利散射是一種光學現象,屬於散射的一種情況。又稱「分子散射」。粒子尺度遠小於入射光波長時(小于波長的十分之一),其各方向上的散射光強度是不一樣的,該強度與入射光的波長四次方成反比,這種現象稱為瑞利散射。

簡介

瑞利散射規律是由英國物理學家瑞利勳爵(Lord Rayleigh)於1900年發現的,因此得名。為了要符合瑞利散射的要求,微粒的直徑必須遠小於入射波的波長,通常上界大約是波長的1/10(1-300 nm),此時散射光線的強度與入射光線波長的四次方成反比,也就是說,波長愈短,散射愈強。另外,散射的光線在光線前進方向和反方向上的程度是相同的,而在與入射光線垂直的方向上程度最低。由於瑞利散射的強度與波長四次方成反比,所以太陽光譜中波長較短的藍紫光比波長較長得紅光散射更明顯,而短波中又以藍光能量最大,所以在雨過天晴或秋高氣爽時(空中較粗微粒比較少,以分子散射為主),在大氣分子的強烈散射作用下,藍色光被散射至瀰漫天空,天空即呈現蔚藍色。另外,由於大氣密度隨高度急劇降低,大氣分子的散射效應相應減弱,天空的顏色也隨高度由蔚藍色變為青色(約 8 公里)、暗青色(約 11 公里)、 暗紫色(約 13 公里)、黑紫色(約 21 公里),再往上,空氣非常稀薄,大氣分子的散射效應極其微弱,天空便為黑暗所湮沒。可以說,瑞利散射的結果,減弱了太陽投射到地表的能量。

評價

當日落或日出時,太陽幾乎在我們視線的正前方,此時太陽光在大氣中要走相對很長的路程,我們所看到的直射光中的波長較短藍光大量都被散射了,只剩下紅橙色的光,這就是為什麼日落時太陽附近呈現紅色,而雲也因為反射太陽光而呈現紅色,但天空仍然是藍色的水對可見光中紅光的吸收稍強於藍光,所以少量水呈現無色,大量水呈現藍色(可以理解為水其實是有着非常非常淡藍色的液體),在水中尺度較大的微粒的反射下使得海水看上去呈現較深的藍色,這是海水顏色的主要成因。同時在清潔的大洋水中,因為懸浮顆粒少,粒徑小,分子散射也起着一定作用,其散射服從瑞利散射定律,對海水的藍色也有一定的貢獻作用。[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