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琺花人物紋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琺花人物紋罐
來自故宮博物院的圖片

琺花人物紋罐故宮博物院的一件藏品

藏品簡介

名稱:琺花人物紋罐

年份:元

類型:瓷器

規格:高35厘米,口徑20厘米,足徑23厘米

所屬博物館:故宮博物院

窯口:景德鎮窯

關鍵詞:景德鎮窯

藏品鑑賞

琺花人物紋罐,明,高35厘米,口徑20厘米,足徑23厘米。   

罐圓唇,短頸,豐肩,鼓腹,瘦脛(jìng音敬),近足處外撇。罐身有明顯的接痕。通體琺花釉裝飾。紋樣的安排從上至下共4層,頸部飾朵雲紋,肩部飾如意雲頭紋,腹部繪仙人樓閣,周圍輔以雲紋,近足處飾變形蓮瓣紋,內有如意頭。底素胎無釉。無款識。   

器身凸起的線條勾勒有致,形成凹、平、凸三層立體圖案,使之既有工整的圖案特色,又有傳統的繪畫效果。   

琺花系用貼花、堆塑、鏤空等手法進行裝飾後,經二次燒成的低溫釉陶器,它吸收了壁畫使用的瀝粉彩繪方法,先在經素燒的陶胎上用一種特殊的帶管泥漿袋勾出凸起的紋飾之輪廓,經過素燒然後在輪廓內分別填入各色釉料,再入窯焙燒而成。琺花創燒於元代,盛行於明,清代逐漸衰退。主要產於山西晉南地區。其產品以黃、綠、藍、紫為主要色釉,底色多為孔雀綠和孔雀藍,極少以黑色為底色。琺花原為陶胎器,明、清時期景德鎮用瓷胎仿製成功。它與琉璃釉化學成分基本一致,屬於一個系統,所不同的是琉璃釉以氧化鉛作主要助熔劑,而琺花釉則用牙硝(KNO3)作主要助熔劑。傳世和出土的琺花器多為香爐、瓶、罐或仙佛人物,生活用器很少。   

琺花器以明代的製品最精。其主要裝飾圖案為民間常見的人物、花鳥等。除堆塑外,還用刀刻裝飾,這樣就在器物表面形成立體圖案。

藏館介紹

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北京故宮,是位於中國北京紫禁城內的博物館。其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1]

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儀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 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2]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為基礎。2012年單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萬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萬人次,可以說是世界上接待遊客最繁忙的博物館。[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