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環長株潭城市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環長株潭城市群

環長株潭城市群為長江中游城市群重要組成部分,總面積9.96萬平方公里,人口4000多萬,GDP占全省79%。城市群以長沙、株洲、湘潭為中心,外圍分別發展岳陽衡陽益陽常德婁底5個次級城市圈(帶)。其中,長株潭都市區的區域範圍除長沙、株洲、湘潭主城區外,望城區長沙縣瀏陽市寧鄉縣益陽市赫山區均被納入其中。

基本內容

中文名:環長株潭城市群

行政區類別:城市經濟群

下轄地區:長株潭、衡陽、岳陽、益陽、常德、婁底

電話區號:0731、0734

地理位置:湖南省東中部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面積:9.96萬平方公里

國家/地區:中國湖南

政府駐地:長沙市天心區湘府路

著名景點:衡山、嶽麓書院、石鼓書院

機場:長沙黃花國際機場、衡陽南嶽機場

火車站:長沙站、長沙南站、衡陽站、衡陽東站

區域

該區域包括湖南省以長沙、株洲、湘潭、衡陽、岳陽、益陽、常德、婁底為中心的湖南東中部的部分地區。

功能定位

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示範區,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以及交通運輸設備、工程機械、節能環保裝備製造、文化旅遊和商貿物流基地,區域性的有色金屬和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

在湖南省第九次黨代會上, 湖南省委借鑑國內外城市群建設的經驗,根據湖南的發展實際,提出加快「3+5」城市群建設,即加快以長株潭3個城市為中心,以一個半小時通勤為半徑,包括岳陽、常德、益陽、婁底、衡陽5個城市在內的「3+5」城市群建設,同時重視大湘西開發和湘南開放。以「3+5"」城市群為主體形態,帶動我省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加快形成以特大城市為依託、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新型城市體系。2011年出台的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出現了一個新名詞——「環長株潭城市群」,而之前叫長株潭3+5城市群。 湖南省長株潭兩型辦副主任陳曉紅表示:環長株潭城市群和長株潭3+5城市群是一回事,不過這個概念好記,是比較通用的概念,範圍並沒有變。區域經濟專家、湖南師大教授朱翔介紹,十二五期間我省新型城市化進一步加快,國家旨在培育長江中上游地區(中部地區)的經濟增長極,包括: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江西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等,而將來滬昆高鐵開通後將和武廣高鐵在長沙交會,長沙將成為中部地區重要交通樞紐,這將大大提高長株潭在全國區域經濟格局中的地位。至於產業,長株潭也提出了戰略型新興產業,除了傳統產業外,特別強調了文化產業,比如電視、出版傳媒、旅遊業等。

各城定位

核心城市——長沙

現代化、國際化城市,新興工業城市,全省政治、經濟中心

副核心城市——株洲

湖南核心工業城市,南中國交通樞紐,區域物流中心

副核心城市——湘潭

湖南核心工業城市,紅色旅遊城市

長株潭向湘西北輻射中心城市——常德

湘西北中心城市,湖南重要的工業城市,省際交通樞紐

長株潭向湘西北輻射重要節點城市——益陽

湘中北新興工業城市

對接武漢城市圈、呼應長三角的前沿與中心城市——岳陽

湖南石化中心、湖南核心石化工業城市

長株潭向湘南輻射、呼應珠三角的中心城市——衡陽

湘南中心城市,湖南核心工業城市

長株潭向湘西南輻射重要節點城市——婁底

湖南重要的工業城市,湖南能源、原材料戰略儲備基地

加快市群建設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湖南城鎮化率年均增長1.50個百分點,2016年,全省共有人口100萬以上的特大城市3個,50萬~100萬人口的大城市由2005年的6個增至10個,20萬~50萬人口的中等城市由6個增至10個。

「力爭經過5年努力,在全省建成40個左右人口在20萬以上的中等城市。」省住建廳廳長高克勤表示,將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快環長株潭城市群建設,增強依託的承載力和輻射力,同時重點支持縣城和縣級市擴容提質,加強村鎮建設。[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