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玫花沙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玫花沙參

玫花沙參(學名:Adenophora khasiana)是桔梗科沙參屬植物,莖常單支原名:雲南沙參,別名:泡參,重齒沙參,變白沙參,兩型沙參,麗江沙參,雪花沙參,少兩支發自一條莖基上,不分枝,常被白色多細胞細硬毛,少近無毛的。

莖生葉卵圓形,卵形,長卵形或倒卵形,頂端常急尖,基部楔狀漸.狹成短柄,有時全部葉無柄或近無柄,邊緣具不規則重鋸齒或單鋸齒,上面疏生糙毛,下面相當密地被硬毛或僅葉脈上被硬毛。

花序有短的分枝而成狹圓錐狀花序或無分枝,僅數朵花組成假總狀花序。花柱比花冠稍長,至相當強烈地伸出。花期8-10月。產雲南、四川西南部、西藏,印度東部也有。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玫花沙參
  • 拉丁學名; Adenophora khasiana
  • 別名;泡參,重齒沙參,變白沙參,兩型沙參,麗江沙參,雪花沙參
  • 界;植物界
  • 科;桔梗科
  • 屬;沙參屬
  • 分布區域;雲南,四川西南部,西藏,印度東部不超過30

形態特徵

莖常單支,少兩支發自一條莖基上,高可達1米,不分枝,常被白色多細胞細硬毛,少近無毛的。莖生葉卵圓形,卵形,長卵形或倒卵形,頂端常急尖,基部楔狀漸.狹成短柄,有時莖下部的葉基部突然變狹窄而下延成長達2厘米的柄,有時全部葉無柄或近無柄,長3-9厘米,寬1.5-6.5厘米,邊緣具不規則重鋸齒或單鋸齒,上面疏生糙毛,下面相當密地被硬毛或僅葉脈上被硬毛。

花序有短的分枝而成狹圓錐狀花序或無分枝,僅數朵花組成假總狀花序。

花梗短;花萼無毛至有相當密的短硬毛,筒部球狀倒卵形,裂片鑽形,長5-7毫米,寬1.-1.5毫米,邊緣有1-3對小齒;花冠狹漏斗狀鐘形;淡紫色或藍色,長10-24毫米;花盤短筒狀,長不超過1毫米;花柱比花冠稍長,至相當強烈地伸出。花期8-10月。

生長習性

生於海拔1000-2800米的雜木林、灌叢或草叢中。

地理分布

產雲南(西疇、硯山、蒙自、屏邊、峨山、雙江、鳳慶、昆明、鶴慶、麗江、蘭坪、維西、德欽)、四川西南部(木里、普格、布拖)、西藏(錯那)。印度東部也有。模式標本采自印度東部。

分類學

玫花沙參,原名:雲南沙參,別名:泡參,重齒沙參,變白沙參,兩型沙參,麗江沙參,雪花沙參,拉丁文名:Adenophora khasiana (Hook. f. et Thoms.) Coll. et Hemsl.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桔梗目;桔梗科;沙參屬;玫花沙參。

屬下種類

雲南沙參(中國高等植物圖鑑)泡參,玫花沙參,重齒沙參,變白沙參,兩型沙參,麗江沙參,雪花沙參

Adenophora khasiana (Hook. f. et Thoms.) Coll. et Hemsl., Journ. Linn. Soc. Bot. 28: 80. 1890; Tsoong, Contr. Inst. Bot. Nat. Acad. Peiping, 3 (3): 69. fig. l, c. 1935.——A. bulleyana Diels, Not. Bot. Gard. Edinb. 5: 175. 1912; Tsoong, l. c. 69. 1935; Nannf. in Hand. -Mazz., Symb. Sin. 7: 1068. 1936; 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4: 391. 圖6196. 1975, syn. nov. ——A. diplodonta Diels, l. c. 176;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4: 779. 1975, syn. nov. ——A. albescens C. Y. Wu, 在吳征鎰和李錫文, 雲南熱帶亞熱帶植物區系研究報告, 第一集: 63. 圖版27. 1965, syn. nov.——A. dimorphylla C. Y. Y. Wu, l. c. 67, 圖版15, p. p. syn. nov. ——A. likiangensis C. Y. Wu, l. c. 69, 圖版29, 1. syn. nov. ——A. roseiflora C. Y. Wu, l. c. 73. 圖版29, 3, syn. nov. ——A. chionantha C. Y. Wu, l. c. 65. 圖版28, 1, syn. nov. ——A. khasiana Feer, Bot. Jahrb. Engler 12: 617, 1890.——A. Campanula khasiana Hook. f. et Thoms., Journ. Linn. Soc. Bot. 2: 25. 1858; C. B. Cl. in Hook. f., Fl. Brit. Ind. 3: 439. 1881. 本種於 A. stricta subsp. confusa, 區別僅僅在於本種花盤更短,花柱明顯伸出花冠,花萼裂片具齒而常無毛。

這裡我們把七個種名作了異名處理,其中也包括 A. bulleyana Diels。鍾補求已於1935年正確地把雲南大理的標本定名為 A. khasiana, 因為大理的那號標本花冠狹窄,花盤短,花柱略伸出,花萼裂片具齒,這些重要性狀很符合 A. khasiana 的特徵,但是他還是把 A. bulleyana 作為一個獨立的種看待,說後者有分枝而分明不同。

其實這只是個別個體的情況。西藏(錯那)的標本(僅1號)倒是有點不同,即花柱與花冠等長,但其他方面均很一致,而且本種的花柱從稍稍伸出至強烈伸出,而西藏錯那與印度東部Khasia相距很近,故我們未作任何等級的新分類群處理。

A. dimorphophylla C. Y. Wu(所謂的兩型沙參)雖然只是根據一號標本發表的,但就是這號標本上包括了兩個種,不僅僅是葉寬窄的區別。而且葉寬者花盤很短,長僅1毫米,花柱比花冠長,此即 A. khasiana; 葉窄者花盤長2.5-3毫米,花柱短於花冠,這應是 A. coelestis Diels。因此,所謂「兩型」,乃是兩個種的性狀。[1]

參考文獻

  1. 沙參玉竹湯的做法和營養價值介,大眾養生網,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