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玫瑰營鎮天主教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玫瑰營鎮天主(教堂)原圖鏈接來自 途牛旅遊網 的圖片

玫瑰營鎮天主教堂位於烏蘭察布盟察哈爾右翼前旗玫瑰營鎮。始建於1899年。1900年和1907年兩次擴建。據載,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比利時帝國從法國人手中獲取了在內蒙古各地傳教的特權,於1874年在這裡設立了傳教公所,進行布教並設堂講經。教會根據《聖經》中的「玫瑰經」,將當地地名改為玫瑰營,一直沿用至今。

聖經》是基督教重要的經典,在基督徒心中,《聖經》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是其信仰和生活的唯一準則。其具體包括《舊約聖經》和《新約聖經[1]。《舊約聖經》即猶太教的《聖經》,是從猶太教承受下來的。《新約聖經》是基督教的經典,共27卷,包括記載耶穌生平、言行的「福音書」,敘述早期教會情況的《使徒行傳》[2],傳為使徒們所寫的《書信》和《啟示錄》。

教堂歷史

玫瑰營是一個有着百佘年歷史的古老集鎮,清朝時期玫瑰營境內土地肥沃,水草豐美,地勢平坦。有一低洼處長着茂盛的蘆草,當時人稱玫瑰營村為「蘆草卜子」。光緒十年(1884年)中國蒙古教區主教巴耆賢(比利時人)西去巡閱教務,途徑蘆草卜子(今玫瑰營村)時看到此地水草豐美,地域廣闊,遂派南壕欠(今河北省尚義縣)劉振林神父(比利時人)到這裡建堂興發傳教工作。

光緒13年(1887年)劉振林到蘆草卜子村先建起一座「聖土堂」(土木結構的天主教堂),並任本堂神父。當時蘆草卜子村只有7戶人家約30多口人,他們主要以遊牧為生。光緒25年(1899年)蒙古教區(今察右前旗境內)主教方濟名(比利時人)派風神父(比利時人)到蘆草卜子村協助劉振林工作,於光緒30年(1904年)在蘆草卜子村蓋了一座規模較大的天主堂。光緒33年(1907年)天主教堂擴建,擴建後的天主堂呈「人」字形框架結構,全部用青磚砌牆,鐵瓦蓋頂,面積約300平方米,並以天主堂為中心相繼建立了修道院,修女院等附屬機楊房屋500餘間,成為華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天主教堂。「蘆草卜了」隨之以天主教的《玫瑰經》為典改名為「玫瑰營村」。

建築特點

教學建築占地面積300多平方米,青磚砌牆,鐵瓦覆頂,保持了西歐建築的樣式。後又增建修女院、嬰兒院等房舍500多間。1927年後中國人自任主教,玫瑰營教堂成為集寧教區的主座教堂。

視頻

玫瑰營鎮天主教堂 相關視頻

被視為天主教會最神聖的地點,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
中國中原地區某山村驚現哥特式天主大教堂

參考文獻

  1. 《聖經》為什麼分舊約和新約,我愛歷史網,2021-04-27
  2. 《使徒行傳》與早期教會的建立,新浪博客,2011-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