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瑪麗·璧克馥[1](Mary Pickford,1892年4月8日-1979年5月28日), 原名叫格拉蒂斯·史密斯,1893年4月9日生於加拿大多倫多,是美國早期的電影明星。極盛時期曾是全世界最美最富有、名氣最大的女人,也是聯藝影業公司的創立成員之一,1929年以《賣得風情》一片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瑪麗·璧克馥
瑪麗·璧克馥
原文名 Stephen Dillane
出生 1892年4月8日
逝世 1979年5月28日
國籍 加拿大多倫多
職業 演員
知名作品 《賣得風情》
《俏姑娘》
《風騷女人》
《隧道謎案》

目錄

早期經歷

5歲開始在加拿大演出話劇,1892年4月8日,瑪麗·璧克馥出生於加拿大多倫多,原名叫格拉迪斯·路易斯·史密斯。身高1.54m。5歲時父親死於工傷事故,瑪麗過早地挑起了維持家庭生活的重擔。艱苦的工作造就了瑪麗的生存能力。開始在加拿大演出話劇,8歲時她就參加巡迴演出團,足跡遍布加拿大和美國,14歲時,瑪麗決定進軍百老匯獻藝。她貿然衝進百老匯領軍人物劇作家戴維·伯拉斯科的辦公室,以秀美的容貌和婉轉的言辭打動了伯拉斯科,遂得以在他的話劇《弗吉尼亞的勇士》中擔任主角。此後伯拉斯科還為其更名為瑪麗·璧克馥。

演藝經歷

16歲進入美國電影界,逐漸在D.W.格里菲斯等人的影片中成為美國默片時代最受歡迎的女演員之一。1916年她自己組建璧克馥製片公司。1919年與卓別林等人的公司聯合組成聯美影片公司。1933年退出影壇。她是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創始人之一。1929年因主演《俏姑娘》(或譯名《風騷女人》)獲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不過她卻是靠拉票贏得獎項的,這也是當時有名的醜聞。1975年,她獲得奧斯卡特別榮譽獎。其代表作還有《冷落的別墅》、《灰姑娘》、《可憐的小富女子》等。 第一位電影明星。

1909年,渴望成名的瑪麗戀戀不捨地離開舞台,憑藉同樣的魅力和決心得到比沃格拉夫電影公司D·W·格里菲斯的賞識而進入美國電影界。格里菲思的夫人琳達·阿維德森回憶說:"那是5月的一個明媚早晨。當我離開片場時,注意到有個小女孩靜靜地坐在門旁的角落。她看上去14歲左右,後來我知道她已17歲了。她身穿海軍藍嗶嘰套裝、藍白相間條紋襯衫,頭戴金邊托斯卡納水手帽,上面飾以藍色蝴蝶結。她的面容是那麼鮮艷、那麼可愛、那麼溫和……"見到格里菲思時,瑪麗告訴他:"你必須認識到我是一個演員、一個藝術家。我在真正的舞台上演過重要角色。我一周需要演出25場,還有額外的工作。"格里菲思被她堅決的態度征服了,於是瑪麗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冷落的別墅》中的女主角。

瑪麗有一頭金髮,被觀眾稱為"金色女孩"或簡稱"小瑪麗"。連續拍攝幾部影片後,遂名聲大振,逐漸在D·W·格里菲斯等人的影片中成為美國默片時代最受歡迎的女演員之一。瑪麗不僅經常主演格里菲斯的作品,而且自己還寫劇本。這充分顯示了她多才多藝的才華。1910年瑪麗被帝國影片公司從比沃格拉夫電影公司挖走,該公司在廣告中自豪地宣稱:"小瑪麗現在屬於帝國影片公司的演員。"瑪麗是個機敏的人,她看出了自身的價值。為了更高的片酬和更大的表演權,他不斷地改換門庭,艱苦地操縱着合同。隨着名聲的增長,瑪麗的薪水也穩步攀升:1909年初入比沃格拉夫公司時,周薪40美元;1910年在帝國影片公司時,周薪已升至175美元;1911年到美琪影片公司又升至275美元;1912年轉到A·朱克的名演員影片公司,周薪已達到500美元。之後其薪金一直周期性翻番。到1916年中期,瑪麗與朱克簽訂了一項令人驚愕的合同:索抽打每周1萬美元外加30萬美元獎金,同時要求成立一分公司--瑪麗·璧克馥影片公司,專門攝製由她主演的影片,並參加製片廠的利潤分成。翌年瑪麗又與第一國家影片公司簽約,每部影片索價35萬美元。

當然,在這一過程中,瑪麗也為製作公司源源不斷賺進了數不清的鈔票。1909年,美國電影的製作中心從紐約轉移到好萊塢,自此瑪麗幾乎每10天便完成一部作品。只1909到1912這4年間她就拍攝了約140部電影。瑪麗有着姣美的容顏,一顰一笑都能使觀眾魂銷魄散。其票房價值更連續多年居全美首位,崇拜者遍布全球。

因擅長扮演可愛、天真的小女孩,瑪麗獲得了"美國甜心"和"世界的情人"稱號。如《善良的小魔鬼》、《暴風雨之鄉的苔絲》、《蝴蝶夫人》、《灰姑娘》、《小巷美女》、《異想天開》均為這一類影片。在漫長的從影生涯中,瑪麗曾屢次試圖改變其已經標準化了的表演方向,但終究拗不過公眾壓力,還是回到了自己的典型角色。

此後,她拍攝了《長腿爸爸》、《小方特羅伊爵士》、《小基德船長》、《羅西塔》、《小安妮·魯尼》、《麻雀》、《黑海盜》和《我最好的女孩》等默片。由於她的名聲顯赫、才華橫溢,人們把她看成是理想伴侶,從而譽稱她為"美國的情人",乃至又被稱為"世界的情人"。

1928年,35歲的璧克馥深感再靠"少女風情"去吸引影迷已無可能,決定改變自己的形象。於是她剪掉了標誌性的一頭金髮,改蓄當時流行的短髮,並挑選了一個異乎尋常的角色--《風騷女人》中的"摩登"女郎諾瑪·貝森特。影片中她飾演的是南方小鎮上的時髦女郎,因愛上了一年輕男子,卻遭到父親強烈反對。父親把她的戀人殺了,她也終於香消玉減。瑪麗的表演令人心醉神迷,很多觀眾都為她的表演流下了眼淚。但是瑪麗缺少的是溫柔和嫻淑,這使她扮演的角色局限在純真少女的天地里。《風騷女人》是璧克馥拍攝的第一部有聲影片,雖然賣座成績平平,卻為她贏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據說頒獎前夕,璧克馥把中央評委會的全體評委請到她的別墅里招待"茶點",結果她真的獲了獎。由此輿論大嘩。或許正是因為如此,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宣布從第3屆起撤銷中央評委會,得獎名單改由學院的近300名會員投票決定。

拍完《風騷女人》後,瑪麗又和丈夫道格拉斯·范朋克合演了由莎士比亞名劇改編的《馴悍記》,但影片遭遇徹底失敗。影評人挖苦說,此片唯一值得注意之處是片頭字幕上有"編劇:莎士比亞"字樣。之後,瑪麗的另外兩部影片《基基》和《秘密》也相繼失敗。1933,她拍完最後一部影片《秘密》告別了影壇。瑪麗一生中出演影片240餘部,監製、製片30餘部、編劇10餘部。20世紀30年代中期,瑪麗經常在無線廣播電台播音,也出版了幾本書,包括1955年的回憶錄《陽光與陰影》

以終生辛勤勞動的汗水而榮獲1975年第四十八屆奧斯卡:為表彰瑪麗·璧克馥對電影事業獨一無二的貢獻,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授予她一尊奧斯卡特別榮譽獎。

個人生活

1919年,璧克馥和另外3位炙手可熱的大明星D·W·格里菲思查爾斯·卓別林道格拉斯·范朋克攜手,共同創辦了聯美影片公司。翌年,璧克馥嫁給了范朋克。此前,她曾經在1911年1月7日與演員歐文·摩爾結婚,在摩爾變成酒鬼後,瑪麗與他分道揚鑣。1920年3月2日與歐文·摩爾離婚後,當年3月28日與范朋克結婚。當時,璧克馥和范朋克這兩位大明星的聯姻成為世界影壇的一件大事。這段美國本世紀初影壇最為轟動的浪漫史,在世界電影史上也是少見的,他們的結合,並沒有引起什麼風波。他們原是憂心仲仲地怕聲名掃地,不料反而引起億萬觀眾對他們的欣羨。他們的結合使美國電影界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繁榮景象。

1936年1月10日,瑪麗與范朋克離婚,1937年6月26日嫁給了1927年共同主演影片《我最好的女孩》的影星查爾斯·巴迪·羅傑斯(影片《翼》的男主演)同她走完四十二年的人生之路。1936年,她被任命為聯美影片公司的首席副總。第二年,她成立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化妝品公司。1953年,瑪麗與留任的唯一夥伴卓別林一道將聯美影片公司拍賣。

20世紀30年代初,瑪麗曾將其早期許多無聲片的版權買下,打算臨終前付之一炬,後改變初衷。1970年,她將自己130部初期影片中的50部捐贈給美國電影學會。

1979年5月29日,瑪麗·璧克馥死於腦溢血,享年87歲。

主要作品

獲獎記錄

第二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女主角

第四十八屆奧斯卡金像獎 榮譽獎:授予為電影企業和電影發展作出獨特貢獻的瑪麗·璧克馥

第一位在中國劇院門前的星光大道留下印記的女明星


主要作品《賣得風情》簡介

《賣得風情》是Sam Taylor執導的劇情片,由瑪麗·碧克馥、William Janney主演。

《賣得風情》講述了瑪麗·畢克馥在本片中扮演一個出身高貴、容貌俏麗的南方女孩,名叫傑澤貝爾·諾瑪,她常常和周圍的所有男孩子打情罵俏,非常親密。在這些男孩子中間,有一個名叫邁克爾的男孩,身材魁偉,顯得很性感,得到了諾瑪的特別鍾情和喜愛。

當電影音響發展成為電影製作技巧中重要的一環時,很多事情值得大書特書。有聲電影的發明,使電影製作作方法上產生全新的格式與體系;但有聲電影與無聲電影間的過渡時期,由於製作技巧的不同,使觀眾欣賞時也產生困難﹔製片人、導演及演員的困難更是可想而知。也因此當時許多得獎影片都純靠"音響"取勝,而無實質上的戲劇價值。

第二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頒給很有觀眾緣的瑪麗‧畢克福(Mary Pickford),當時她已36歲,曾一度息影,東山再起主演有聲影片"賣得風情"(COQUETTE) ,由同名舞台劇改編,故事敘述一個活潑而迷人的南方美女離家隨心愛的男人私奔。

主要作品《風騷女人》[2]簡介

《風騷女人》又名《賣弄風騷》,是由George Archainbaud導演的一部影片,1929在美國上映,獲得​第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瑪麗·璧克馥。 瑪麗·璧克馥是默片時代最偉大的女演員。她的美是典型的古典美,每一張照片就像油畫一般,恬靜而高雅。她的小小的、微微翹起的嘴唇顯出拘謹、羞澀、寧靜、嫻淑,而她的捲髮使萬人着迷。。。。。。鮮花是她最好的配偶。 瑪麗·璧克馥原名叫格拉蒂斯·史密斯。1893年4月3日她出生在加拿大多倫多,4歲喪父,後來當了一名地方巡迴劇團的兒童演員。她13歲加入百老匯劇團,16歲進入電影界。從此,她一步也沒離開過電影界。她18歲時,身材苗條,容貌秀麗,同與她一起經常配戲的歐文·姆阿結了婚。後來,他們在百老匯的舞台上演了許多戲劇,獲得極大的成功。瑪麗不僅經常主演格里菲斯的作品,而且還寫劇本。這充分顯示了她多才多藝的才華,隨着她創作的日益成熟,她的收入也不斷增加。二三年後,她每周的工資竟高達一萬美元。經濟的富有,使她有可能自己拍片。1916年,她辦起了瑪麗·壁克馥製片公司。這一時期,她創作了許多無聲作品,如《農場的呂貝卡》《小公主》《黑市裡的女人》《春天的到來》等。

1929年,瑪麗因主演《風騷女人》而獲第二屆奧斯卡金像獎。但只是一次著名的醜聞,是她事先買通了奧斯卡評委才獲得此殊榮。1952年以後,她退出戲劇舞台,創辦了瑪麗·壁克馥化妝品公司,成了百萬富翁。 雖然有醜聞在身,但作為美國無聲電影時代的女明星,能代表群星燦爛的好萊塢女影星歷史的,非瑪麗莫屬。

人物評價

瑪麗有一頭金髮,被觀眾稱為"金色女孩"或簡稱"小瑪麗"。她18歲時,身材苗條,容貌秀麗。瑪麗不僅經常主演格里菲斯的作品,而且還寫劇本。這充分顯示了她多才多藝的才華。瑪麗·里克馥身材矮小、纖巧玲瓏,加上她那漂亮的滿頭金髮和迷人的表演藝術,常常令人傾慕。

由於她的聲名顯赫、才華橫溢,人們把她看成是理想伴侶,從而譽稱她為"美國的情人",後來又被稱為"世界情人"。


人物爭議

瑪麗·璧克馥在《風騷女人》獲第二屆奧斯卡金像獎。不過她卻是靠拉票贏得獎項的。話說奧斯卡獎剛頒發到第二屆就出了樁不大不小的醜聞,當年的影后瑪麗·璧克馥,這個好萊塢第一代小甜心居然通過拉票拿到了小金人。當時瑪麗的事業已經走過了巔峰期,為了挽回聲譽,她必須在奧斯卡獎上得個獎,但是她的在提名電影中的表演卻難以脫穎而出,於是聰明的瑪麗在家裡擺開筵席,宴請獎項的評委,要知道那時候的評委可不是現在的幾千之眾,否則瑪麗還不得請死,而評委們呢,看着瑪麗·璧克馥是道格拉斯·范朋克妻子的面子,就都去赴宴了,於是影后的歸屬成了內定。剛開始這事還算保密,沒想到這個精明的小女人太得意忘形,在頒獎之前就找來記者給她和小金人合影,這下全世界都知道了,為此美國電影學會又羞又惱,就此頒布了一系列事關公平的評委法則,杜絕了這種明目張胆的拉票行為。

照片或劇照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