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雪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雪亭
出生   1912年
  山東博興縣
逝世   1979年
職業 中共重慶市委行政處長

王雪亭 - 原中共重慶市委行政處長。[1]

王雪亭(1912-1979),原名王松梅,山東博興縣王家莊(曾屬蒲台縣)人。中農,山東省立一中肄業。1939年參加革命工作,194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八路軍山東縱隊三支隊獨立團團長、山縱三旅政治部統戰室主任,蒲台、墾利利津等縣縣長、華東支前司令部財糧部長、西南服務團行政處長、中共重慶市委行政處長、重慶市政工程公司副經理等職。1979年3月5日,病逝於上海龍華醫院。 [2]

人物生平

1927年王雪亭於省立一中肄業後,考取山東陸軍士官教導團。曾任魯北民團指揮部副中隊長、國民黨陸軍八十一師教導團營長、山東省保安九團團長。

1938年他同共產黨人李毓禎多有接觸。

1939年與八路軍山東縱隊三支隊取得聯繫,並掩護過八路軍傷員多人。

1940年毅然率部起義參加八路軍。他的抗日愛國行動,受到中共山東分局表揚,對魯北國民黨是個沉重打擊。

1942年以後,王雪亭調任地方領導工作,仍積極協助清河軍區、渤海軍區部隊開展對敵鬥爭,打擊蒲台縣大隊徐秉義等偽頑勢力。

1944年10月,王雪亭當選為利津縣第一任抗日民主政府縣長。任職期間,他為黨的事業,為利津人民,嘔心瀝血,日夜操勞。

在土改複查、參軍支前和"反蔣治黃"等運動中,做出了很大貢獻。

1945年,他倡議和主持修建了利津烈士祠、烈士亭,並以利津縣早期共產黨人李竹如的光輝業績,向廣大幹部群眾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解放後,他注重對城鎮工商業的領導和管理,使利津工商業得以迅速恢復和發展。由於王雪亭主持利津縣政府工作,政績卓著,經常受到渤海區黨政領導的表揚,他的功績在《渤梅日報》多有報道。

1947年秋,黃河汛情嚴重,王雪亭負責指揮王莊險工的搶險。當時王莊堤段有10餘段埽壩墩蟄入水,又加風雨大作,燈火難明,國民黨飛機低空盤旋,輪番掃射。

在此嚴重時刻,他帶領河工人員奮力搶堵,連續搶險十幾個晝夜。後因工程單薄,料物不足放棄主壩,退守套堤。在洪水襲擊下,套堤堤腳處突現漏洞,水噴如注,面臨決口危險。

在此千鈞一髮之際,王雪亭奮不顧身,跳入水中,縣大隊及工程隊的人員也相繼下水。經奮力搶堵,使套堤險情轉危為安。王雪亭在"反蔣治黃"中的功績,受到華東局的通報表揚和記功獎勵。

群眾稱讚他是利津人民的好縣長。左王區村民敬送他"勞苦功高"匾額,並敲鑼打鼓送至縣府。

1947年冬,王雪亭離任奔赴解放戰爭前線,後隨軍進人大西南,開闢新區。

1952年的"三反"運動和1957年的"反右派"鬥爭中,受到錯誤處理。

1979年3月, 中共重慶市委撤銷對他的"處分"決定,並恢復黨籍。

1979年3月20日,王雪亭病逝於上海龍華醫院,終年67歲。

人物評價

王雪亭的後半生,道路坎坷。在"文化大革命"中被隔離審查達四年之久。但他不灰心,不氣餒,不計個人恩怨得失,依然努力為黨工作。

參考來源

  1. 王雪亭 ,360搜索
  2. 王雪亭 ,東營區地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