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逸少為藝所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逸少為藝所累》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四筆》卷十。《容齋四筆》是洪邁編著的一部史料筆記。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

原文

王逸少在東晉時,蓋溫太真、蔡謨、謝安石一等人也,直以抗懷物外,不為人役,故功名成就,無一可言,而其操履識見,議論閎卓,當世亦少其比。公卿愛其才器,頻召不就。殷淵源輔政,勸使應命,遺之書曰:「足下出處,正與隆替對,豈可以一世之存亡,必從足下從容之適?」逸少報曰:「吾素自無廊廟,王丞相欲內吾,誓不許之,手跡猶存,由來尚矣,不於足下參政而方進退。自兒娶女嫁,便懷尚子平之志,數與親知言之,非一日也。」及殷侯將北伐,以為必敗,貽書止之。殷敗後,復圖再舉,又遺書曰:「以區區江左,所營綜如此,天下寒心久矣。自寇亂以來,處內外之任者,疲竭根本,各從所志,竟無一功可論,一事可紀。任其事者,豈得辭四海之責哉!若猶以前事為未工,故復求之於分外,宇宙雖廣,何所自容!」又與會稽王箋曰:「今雖有可欣之會,內求諸己,而所憂乃重於所欣,以區區吳、越,經緯天下十分之九,不亡何待!願令諸軍皆還保淮,鬚根立勢舉,謀之未晚。」其識慮精深,如是其至,恨不見於用耳。而為書名所蓋,後世但以翰墨稱之。《晉書》本贊,標為唐太宗御撰,專頌其研精篆素,盡善盡美,至有「心慕手追」之語,略無一詞論其平生,則一藝之工,為累大矣。獻之立志,亦似其父。謝安欲使題太極殿榜,以為萬代寶,而難言之,試及韋仲將凌雲榜事,即正色曰:「使其若此,有以知魏德之不長。「遂不之逼。觀此一節,可以知其為人,而亦以書名之故,沒其盛德。二王尚爾,況於他人乎!

作品簡介

《容齋隨筆》是南宋洪邁(1123~1202)著的史料筆記,被歷史學家公認為研究宋代歷史必讀之書。《容齋隨筆》與沈括的《夢溪筆談》、王應麟的《困學紀聞》[1],是宋代三大最有學術價值的筆記。

《容齋隨筆》[2]最重要的價值和貢獻是考證了前朝的一些史實,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對歷代經史典籍進行了重評、辨偽與訂誤,提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觀點,更正了許多流傳已久的謬誤,不僅在中國歷史文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而且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亦意義重大。

視頻

王逸少為藝所累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