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王琦,男,1974年生,河北邯鄲人[1]。現為邯鄲學院藝術學院副院長,副教授,文學碩士,河北省美術家協會理事,邯鄲美術家協會副主席[2],河北畫院油畫院研究員,河北省油畫學會常務理事,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河北省數字藝術委員會副主任[3]

快速導航:詞條圖冊

中文名 :王琦

出生地:河北 邯鄲

職業:副教授、畫家

國籍:中國

出生日期:1974年

目錄 1藝術活動 2參展記錄 3藝術評論 心痕物語 孤修遠行——讀王琦油畫作品 虛幻的夢境——讀王琦作品 物之靜與心之境——評王琦的油畫風景

目錄

作品欣賞

5詞條圖冊

藝術活動

作品曾獲《研究與超越 中國小幅油畫大展》學術獎(最高獎);

2003年參加《攜手新世紀——第三屆中國油畫展》;

作品《理想 /幻想——時間之殤》(優秀獎);

2007年作品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時代精神」全國肖像油畫展》,獲優秀獎;

作品錄入教育部編選的「11。5」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計劃《材料的結與解》一書;

作品多幅錄入中央美術學院教材《油畫材料》一書;

多次參加國際性學術活動,為文化藝術交流做貢獻:2001年作品赴日展出;

2003年為紀念中韓建交十周年,參加由文化部、外交部組織,作品赴韓國參加《東方的顏色》為主題的展覽;

2008年參加由文化部組織赴意,歐洲等國《「未來的天空」中國青年藝術家作品展》。

參展記錄

2016年

「【周而復始】丹培拉繪畫多重詮釋研究展」,由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主辦,巡展於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清華美術學館、濟南美術館、上海馬利美術館、廈門美術館;

「驚艷未來——中國首屆山西青年當代藝術油畫邀請展」,太原美術館;

「美麗河北 走進太行――河北美術作品進京展」,河北省委宣傳部、河北省文化廳、河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中國國家博物館展;

2015年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河北省美術作品展」作品 《蒼山如海,殘陽如血》獲金獎,河北省美術館;

「寫意-中國當代青年油畫寫邀請展」,中國書畫院美術館;

「丹青記憶 守望家園——中國藝術名家邀請展Ⅲ」,重慶三峽博物館;

「2015河北省畫院年展」,河北省美術館;

「丹青記憶 守望家園——中國藝術名家邀請展Ⅱ」,南通博物院;

2014年

「本色如是—2014河北油畫作品年展」,河北省美術館;

「丹青記憶 守望家園——中國藝術名家邀請展Ⅰ」,景德鎮美術館;

2013年

「體相——當代學院藝術名家邀請展」,北京;

「2013河北省畫院年展」,河北省美術館;

2012年

「走進太行——河北藝術家邀請展」, 河北省文化廳河北省美術館;

「2012河北省畫院年展」,河北省美術館;

「逗」青春當代青年藝術家邀請展,深圳美術館;

2011年

「70後的唯美情結——王琦油畫作品展」,北京798藝術區;

「延展的疆域——2010』國際藝術與設計作品聯展」, 上海7藝術中心;

2010年

「凝固的激情——當代藝術邀請展」,今日美術館,北京;

「中央美術學院90周年校慶展」,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

2009年

「狀態——你我之間」,北京798藝術區;

「城市領袖——2009北京藝術沙龍精品展」,北京農展館;

2008年

「未來的天空——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邀請展」,文化部組織赴歐洲五國巡展;

「中國當代畫廊藝術精品大展」——格豐當代藝術館,深圳;

「非常印象――2008中國後生代油畫作品展 」,劉海粟美術館,上海;

「驚悸與快感―2008當代藝術展」,798藝術區;

2007年

「時代與精神——首屆中國肖像畫大展」, 獲(優秀獎),中國美術館,北京;

「今日中國美術」——中國美術館,北京;

「進——中國當代藝術展」,首都師範大學美術館,北京;

2006年

「間奏」,橋舍畫廊,北京;

「非常印象——中國後生代油畫展」,今日美術館,北京;

2005年

「材料·精神」,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

「學院之光——中央美術學院本科生研究生作品展」二等獎,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並永久收藏);

2003年

「攜手新世紀——第三屆中國油畫展」(優秀獎),中國美術館,北京 ;

「中日青年藝術家交流展」,日本巡展;

2002年

「東方的顏色」,由外交部、文化部組織,赴韓國巡展;

2001年

「研究與超越——中國小幅油畫展」,獲學術獎(最高獎),中國美術館,北京;

1999年

「聽聽雲雀」,獲第九屆全國美展優秀獎。

藝術評論

心痕物語 孤修遠行——讀王琦油畫作品

審視熱鬧非凡的當代藝術,忽然想到道家學說中的「陽極生陰,陰極生陽」,講的都是世間萬物物極必反、周而復始的發展規律。審視人類繪畫藝術史亦可以發現,當對技藝

的過度苛求限制了藝術發展時,更加追求觀念性、創新性、破壞性的藝術作品會應運而生,顯得愈發搶眼;而當所謂觀念性的標新立異泛濫過頭的今天,重新挖掘當代視覺語

言的完整性與着重藝術語言的本體研究,則有着非同尋常的意義。當今中國畫壇,「畫得好」反倒成了影響畫家發展的問題。我想,這種評價標準恐怕才是問題真正的所在。在

「去技術化」的觀念性類作品的市場依舊火爆的當下,藝術家群體和批評界已經開始了新一次的反思與醞釀,已經映現在善于思考而有獨立見解畫家的藝術創作之中。

油畫家王琦出生於1974年,但他的油畫作品卻不同於眾多七零後的畫風,即不是卡通塗鴉,也不是觀念波普。 「由材料介入藝術語言、由材料語言介入當代藝術」成為了他「實踐與思考的主要課題」。品讀了王琦的近作,畫家對圖像光影與繪畫語言,材料技法與精神觀念之間辯證關係自然而有機的把握給我留下了非常印象。

《黑色的夢》、《延續的片段》、《側光》等作品中散發着一種迷幻而幽雅的氣息,令人不禁想起西方大師的作品。昏暗厚重富有層次的背景上,自一隅發出的幽幽光線將畫

面的氣氛鋪墊地神秘且克制,沉默而優雅的基調中富有詩意地傳達着超驗性的精神空間。偏向寫實的畫風在這種恍惚的狀態下給人更多虛像幻境靜般的遐想。在光影之外,或

曰在光影的「深處」,真正體現着作品個性的是他對材料的理解和使用。畫面的材料質感與具象形體之間或衝突或融合表現了藝術家內心深處理想與現實.敏感與虛無…的深度

的精神對立統一。材料之於王琦的藝術語言,有着多重的含義:從材料自身的視覺屬性,到這些屬性與藝術家個性結合產生的審美特質,再到這種審美特質與當代文化觀念碰

撞產生出藝術的時代精神。

王琦的繪畫並不刻意追求符號語言、連續性和觀念性,而是將着眼點放在「構築自己具有獨立審美品格的藝術語言體系」上。在普遍有着「某一腔調依賴」的中國畫壇,王琦

堅持不做潮流的附庸,在他光影斑駁的畫面上付出的努力,值得肯定。心痕物語,孤修遠行。他堅持着,才有了不同於一般的收穫。我關注着他的繼續,期待他新的非凡所

獲。

虛幻的夢境——讀王琦作品


在王琦的作品中,一切都似夢境,我們透過虛幻的夢境看到了作者微妙細膩的心思,甚至在他的畫前,我莫名的產生了一種寧靜的心理感受,他畫面中的女性形象仿佛是我們

內心最善良、最敏感那部分的物化……

他的筆下,人物與觀眾離得很近,但又似乎永遠隔着一層掙脫不透的隔膜,在這層隔膜下,一種如煙似霧的氛圍里人物或隱或現,身體與表情、動態都在這層隔膜後與觀眾保

持着若即若離的關係。因此——清晰與曖昧、果敢與糾結、愉悅與掙扎,諸如此類現代人生活中的心理矛盾被詩化的呈現出來。正因如此,在他的繪畫面前,我們很難做到不

深陷其中,也很難拒絕畫面的隱形符號訴說的一個個神秘寓言。

他試圖將人物置於永遠虛幻的空間,進行着自我且封閉式的表達,無論是肖像、人體或是似不經意間的一個瞬間的影像,都構成了他繪畫的內容。暗夜似的背景是沉重的象徵

和隱喻,具象形象與抽象肌理的衝突之間,使畫面充滿着一種唯美的節律聯繫,這種聯繫演繹着他的思考和情愫,使場景在虛幻的氛圍中變異為衝突與和諧的舞台。

王琦經常被評價為一位成功的,被稱為「新古典主義」的畫家。正如他所推崇的宋代藝術一樣,他在追求的是「盡精微,致廣大」的境界。在古典藝術中,追求畫面的完整、

境界的深刻是終極目的,在實現這一目的過程中,多樣的材料、複雜的技法被一代代的創造、選擇、豐富、沉澱下來,歷史為我們提供了足夠多的經驗,很多人在這些經驗面

前迷茫或沉醉,忘記了自己是為何選擇。

他認同經典與傳統,但生活「在當代」,又使他的繪畫自覺地區別於傳統,轉而體現着個體的、實驗的、生命的、精神的趣味和力量,也因此在他的畫面中能感受到孤獨的尊

嚴和理性的崇高。王琦以繪畫為自身的靈魂載體,以對生活保持沉默的姿態沉浸於自己的幻想空間之中,書寫着自己視覺經驗中的一幅幅精神文本。在由對古典的專注與熱愛

而營造的孤獨空間裡,他忠實於自己內心,描繪着掙脫束縛的瞬間與時空交錯中他對於藝術精神的探尋和思考。

王琦經過多年的摸索後,最終找到了契合自己精神需要的技法和語言,而這種技法一旦被掌握,所有的材料都被打上了王琦清晰的烙印,如范寬筆下的雨點皴,董源的披麻皴

一樣,王琦藝術的成熟標誌之一就是其系統的材料、技法運用,尤其是對媒介劑、基材的研究已經超越了國內同類藝術家,更為難能可貴的是王琦從不炫耀技法,在他的畫面

中,材料與技法始終隱藏在最底層,這是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可貴的淡定。他的畫既有具象的寫實,更有意象、心象隨機的抒寫,游弋在具象與抽象之間獲得表現的更大空

間,卻又始終在觀念的滲入中尋求着某種象徵和隱喻。把自己的審美體驗、視覺經驗和幻覺世界的形形式式,用象徵性手法,激起觀者心靈的共鳴和精神的浮想。

架上繪畫在現代藝術層出不窮的樣式中逐漸變得張力不足,王琦的繪畫在直指心靈的語言背後,將唯美的隱喻作為對應當代性的手段,在愈顯浮躁的當代藝術的光影中,這種真實所至的心靈淨化,不能不說是一種稀缺了,這也是王琦的繪畫在這個時代最大的價值。

物之靜與心之境——評王琦的油畫風景 面對王琦的繪畫,我們會感受到一種——從容且難忘的寧靜……

你會不自覺地被它所散發出靜謐而幽雅的氣息所吸引,他的遠山近水,枝椏幾支,或三兩株灌木…寧靜的色調瀰漫着詩意的氣息,渾然不覺得悄然進入藝術家精心營構的情境之中…如醉酒一般,泛着優雅、神秘的光,畫面安靜且孤獨。對油畫材質美感的領悟和對色彩語言的駕輕就熟——他的繪畫使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理解了情境交融的華滋和棲居的詩意。

他讓我們「看見」了一個平常而又異樣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題材」永遠地消失了,光線將畫面的氣氛鋪墊地神秘且克制,沉默而優雅的基調中富有詩意地傳達着超驗性的精神空間。偏向意象化的畫風在這種恍惚的狀態下給人更多虛像幻境般的遐想。在光影之外,或曰在光影的「深處」,真正體現着作品個性的是他對材料的理解和使用。畫面的材料質感與具象形體之間或衝突或融合表現了藝術家內心深處理想與現實.敏感與虛無.寧靜與激越…。

你會不自覺地被他作品中所散發出的那種平和與閒淡所吸引,「回到觀看」但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寫生,更像是一個十五世紀的山水畫家,並無先驗的現世主題,用水墨表答其胸中之意,借山水體現其人生境界。他在視覺的直觀之中體現那「自我關照之物」。 這些當代視覺經驗條件下的東方繪畫結構與意象化的油畫語言最終體現出的是王琦對生活與傳統的一種認知態度,是藝術家對東方文化的一種象徵性表達及對當代社會與人生的一種非客觀化的精神的表白。

繪畫作為對實現的一種「表答」,體現對當下社會集體審美意識境遇的關懷,使傳統的藝術形式煥發出勃勃生機。借鑑吸收中國傳統繪畫理論精髓,要讓架上繪畫實現這樣一種有藝術史價值的「回歸」,它真正的價值在於我們通過視覺,重新回到生活的源頭,同時也回到了中國精神文化的源頭。

藝術家,是用眼睛思考的詩人。「看見」意味着對事物的真正的進入和不斷發現。是以具體的形象作為載體,使物物之間有了交流的根據,他一方面注重認真觀察可視世界,一方面借物抒情,充分表達藝術家在視覺認知。避開了世面上的嘈雜,物之靜與心之境的相匯交融,使他能夠回到繪畫本身,回到內心,尋找真正屬於他自己的世界。

由此我們看到:古典、詩化、意象、虛空之間互為依存、互為轉化,構成不斷流變的審美過程。這些畫潛藏的生機,那獨特的藝術感覺,最終要在眼前層層顯露……他的這種認識與實踐,呈現了他內心深處的隱密與渴求;呈現了他本身;呈現出了他理解中的藝術圖式,傳達了他想訴說的獨立的藝術精神。

作品欣賞

王琦作品 王琦作品(10)

5詞條圖冊 王琦作品王琦作品 參考資料: 1. 藝術家藝評雲圖

藝評網 [引用日期2016-10-24] 詞條標籤: 畫家 藝術家 文化人物

視頻

中外名家版畫重慶展出版畫家王琦作品記錄抗戰大後方生活2018年8月10日發布

參考來源

  1. 王琦,男,1974年生,河北邯鄲人,中國知網百科 - xuewen.cnki.net/C...- 2021-12-8
  2. 現為邯鄲學院藝術學院副院長,副教授,文學碩士,河北省美術家協會理事,邯鄲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網易訂閱 - dy.163.com/a...- 2020-8-7
  3. 河北畫院油畫院研究員,河北省油畫學會常務理事,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河北省數字藝術委員會副主任,搜狐 - www.sohu.com/a...- 2019-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