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清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清穆(1860年-1941年)字希林,號丹揆、農隱老人。江蘇崇明(今上海市崇明縣)人。先祖於乾隆中從南京隨宦遷至本縣,居城內。

人物簡歷

1883年(清光緒十四年)王清穆中舉人。兩年後得進士,為光緒帝欽賜翰林,官至三品,入戶部任農曹。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在譯署兼職。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任外務部官員。

為政清廉剛正不阿

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任商部左丞,次年奉命考察東南7省商務,支持華僑於廣東築新寧鐵路。 1904年,王清穆被欽點南巡鄂、皖、蘇、浙、贛、閩、粵七省,直至香港考察商務。按常規欽差大臣出巡,各省督撫無不迎奉,獻以厚禮,而王清穆廉潔自律,婉言謝絕。 王清穆在南巡考察期間途經浙地,當時很多官員雖知道王清穆為官清廉,不為金錢所動。得知王清穆喜歡文房四寶,就用重金購置一方價值不菲的端硯放在其房中。當王清穆進住驛站房間後,看到如此珍貴完美溫潤的端硯後雖有些愛不釋手,但終不為所動。當他結束巡察離開時,隨行的官員鼓動他帶走端硯,而王清穆婉拒好意放下了絕世佳品,兩袖清風地離開了。 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王清穆代表商部到校宣布楊士琦為監督,改校名為商部高等實業學堂。同年秋楊士琦調京工作,監督一職由王清穆代理。翌年回部,升右丞。 後因鐵路貪污案,西太后密召王清穆令其查清事實,正當該案嚴密偵查之時,直隸總督袁世凱接收巨款賄賂,以商部不應干涉為由,將王清穆升調直隸按察使,王羞與袁世凱為伍,憤而棄官還鄉。

集資創建,崇明輪船公司

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江蘇省商辦鐵路公司成立,籌建滬杭甬鐵路,王應聘任總理。經兩年多實地勘測,王擬定長江南北兩線並進的計劃,南線為上海 — 嘉興的滬嘉線;北線為開封 — 南通的開通線。 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他集資創建了崇明堡鎮第一家輪船公司——崇明輪船公司,自任董事長,並由上海承建「朝陽輪」,作為滬崇航運史上第一艘輪船。之後,又從香港添購「天佑輪」投入滬崇航運。

築農隱廬居住,自號農隱老人

1909年(清宣統元年)王重返仕途,監理浙江財政。1915年,王回鄉安葬父母並在墓旁築農隱廬居住,自號農隱老人。1919年蘇浙士紳為辦理太湖水利,請王出任太湖水利局督辦。他赴金壇、溧陽、宜興、常州、鎮江等重災區詳細考察,潛心研究,先後寫成《太湖流域治水防災策》、《視察瀏河、七浦、白茆水利說略》等文,提出疏浚、築堤、置閘三管齊下的防治方針。後因軍閥混戰,經費無著,未能付諸實施。王遂於1926年憤而離職,退隱還鄉。

勵精圖治

王清穆對發展本縣經濟、文化、慈善等事業頗多建樹。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他倡導本縣塘工開掘青龍港,將其延至壽安寺。後又呈準省府年撥一萬元歲修青龍港壩。1919年,他積極支持杜少如興辦大通紗廠。同年與朱貫薇等在廟鎮創辦自新染織公司,於堡西宅旁創辦求已小學,設農業試驗場。1921年,王將百餘種農作物製成標本,繪成掛圖,在堡西宅上舉行美棉展覽及農產品品評會,推動美棉普及。 1930年,王清穆和杜少如等集資二十萬銀元,在堡鎮開設崇明第一家銀行——大同商業銀行,其分行設在橋鎮,並在上海北京東路設立通匯處,王清穆自任董事長。1932年,王清穆又和杜少如等集資五十萬銀元,在堡鎮興建富安紗廠,並出任董事長,該廠於1933年建成投產。 1933年,本縣東北部堤岸毀於風潮,王經實地調查,提出修固老岸,堤外取土的兩全方案,取得良好效果。民眾大喜,稱之為:「公正堤!」。 「八·一三」後,-兩省難民大批來崇,王墊資於城橋和向化等地籌辦難民收容所。 [1]  

淪陷後,將「天佑輪」自沉

1937年,日軍侵入上海,搶掠各種船隻運送軍火,時值輪船公司「天賜輪」在上海船廠大修,不幸遭到日軍劫持。王清穆聞迅後,以董事長名義下令,將「天佑輪」自沉於崇明二條豎河,從而避免淪為敵資。 1938年,王清穆撰寫了《擬緻美國國務卿赫爾書》,「要求美國國務卿召集世界賢才,召開聯合大會,聚集一堂,執公道以解除各國之糾紛,憑正義以修補條款之疏漏。」並提出,「以暴制暴」遏制日本侵略他國的囂張氣焰。

避居上海法租界=

1938年3月,崇明淪陷,王清穆避居上海,日軍派人至王清穆寓所勸降,他當即嚴詞拒絕。隔日,兩名持搶日軍闖入其家中威迫王清穆出任上海市市長偽職,並宣稱:「如肯就職,可以保全其在崇明的工廠私產。」並給予三天時間考慮,否則後果自負。且又交給他一個信封,裡面放了兩顆子彈。處於極度危險之中的王清穆置生死於度外,嚴詞痛斥!後經友人再三勸告,前往法租界貝當路(今衡山路)華雅公寓避難。不久,日軍數十人來到崇明王清穆住宅等處大肆搜查,將所有房屋地板全部撬開,企圖查找金銀財寶,但因王清穆將畢生錢財用於民生及實業等,日軍居然一無所獲。

碧血丹心名垂青史

1941年王清穆因病去世,卒年81歲。因王清穆高尚的民族氣節和無私的奉獻精神,當時政府特送治喪費五千元,並發來褒獎令,稱頌王清穆「抗戰軍興之後,蟄居滬濱,敵偽屢加誘脅,始終弗屈,驚聞憂時疾逝,軫悼殊念,應以明令褒揚,經彰耆德。」1947年,王清穆被列為江蘇省五先賢,公葬於蘇州虎丘塔樹林內。[2]   

日本投降紀念日,看昔日崇明愛國人士如何抗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發表投降詔書,宣布330萬日軍放下武器無條件投降。美聯社在這一天向全球發出的電文是:「最慘烈的死亡與毀滅的匯集,今天隨著日本投降而告終。」1938年3月18日,日軍登陸新河,崇明淪陷。日本侵略軍開始對小小的崇明島進行大肆燒殺淫掠,無惡不作,生靈塗炭!國難當頭,極大地激發了崇明人民的新的覺悟,王清穆自沉輪船,陳幹青八年隱居,龔秋霞吃辣拒唱,蔡申甫誓不進城……崇明的愛國民主人士以不同的方式共禦外侮。[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