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桐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王桐齡 | |
---|---|
我國現代著名的歷史學家 | |
出生 | 1878 |
逝世 | 1953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教授 |
王桐齡(1878-1953),我國現代著名的歷史學家[1]。號嶧山,河北任邱人,是我國第一個在國外攻讀史學而正式畢業的學人[2]。
人物生平
清末考取秀才,後留學日本,1907年畢業於東京第一高等學校,1912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文學系,獲文學學士學位,是我國第一個在國外攻讀史學而正式畢業的學人。曾任北京政府教育部參事,後應聘為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務主任。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改為北京師範大學後,任教授,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其間曾任系主任,並先後在北京法政大學、燕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校任課。
主要作品
先後擔任中國史、東洋史課程。並創辦志成中學。王老從事歷史教學近四十年,桃李遍天下,著譯豐碩。《中國史》、《東洋史》、《中國民族史》、《中國歷代黨爭史》、《儒墨之異同》、《局儉堂詩存》等書,及撰譯論文數十篇,發表於《師大月刊》、《清華學報》、《史學年報》等刊物。由王桐齡先生之子,美籍華人王霈與夫人萬心惠女士於一九八九年在北京師範大學設立"王桐齡、張星烺獎學金"。
推薦
《中國學術文化名著文庫:王桐齡中國史(套裝共3冊)》注重對歷史教訓的深刻總結,書中對國家興亡的經驗教訓和歷史人物成敗得失的分析卓越而精闢,絕不人云亦云。全書體例獨特,史料豐富,語言簡練,分析精闢,為以一人之力修通史所罕見,有着重要的史學價值和深厚的文化意義。
作者簡介
王桐齡先生(1878—1953),號嶧山,河北任邱人。清末考取秀才,後留學日本,1907年畢業於東京第一高等學校,1912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文學系,獲文學學士學位。歸國後,曾任北京政府教育部參事,後應聘為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務主任。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改為北京師範大學後,任教授;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其間曾任系主任,並先後在北京法政大學、中國大學、燕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校任課。治學勤奮,著譯甚豐,主要著作有:《中國史》、《東洋史》、《中國民族史》、《中國歷史黨爭史》、《儒墨之異同》等。
文摘
當是時,項籍自將擊田榮。張良遺籍書,謂「漢王失職,如約即止,不敢東」、故籍不以漢為意。漢王得以其間略定河南、河北。至洛陽,從新城三老董公言,為義帝發喪。告諸侯討項籍,於是諸侯響應。次年四月,漢王率五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伐楚。彭越以兵屬漢,漢以越為魏相國,使西略梁地。王自將乘虛襲破彭城,收其寶貨美人,日置酒高會。會籍已擊破田榮,自以精兵三萬,還襲漢軍,大破之。漢王走滎陽,築甬道屬之河,取敖倉(秦置太倉於敖山,故以為名。在今河南開封道河陰縣西北二十里)粟為軍食以拒楚。命蕭何守關中,立宗廟社稷。何調兵給軍,未嘗乏絕。復從張良議,遣隨何使九江(今安徽淮泗道壽縣,即故鳳陽府壽州一帶地),說九江王英布叛楚歸漢。拜韓信為左丞相,北渡河,伐魏(時都平陽,在今山西河東道),虜王豹,遂出井陘(今河北保定道井陘縣)擊趙。背綿蔓水(在今保定道井陘縣南門外)為陣,大破趙軍,虜王歇,斬代王陳余,遣使下燕。於是現在河北、山西等地皆人於漢。
漢王自將屯滎陽,與楚相拒經年。楚數侵奪漢甬道,漢軍乏食。楚圍滎陽甚急,漢將軍紀信偽為漢王裝,乘王車,出東門以誑楚,楚人殺之。漢王得以其間微服出西門,走入關。收兵復東,出武關,軍宛(今河南汝田道南陽縣)、葉(今汝陽道葉縣),與黥布行收兵。項籍引兵南下,漢堅壁不與戰。會彭越襲下邳(今江蘇徐海道邳縣),大破楚軍,殺其將薛公。項籍引兵還救,漢王復軍成皋(今河南開封道泡昶縣)。
已而籍破彭越,還攻滎陽及成皋,皆下之。漢王走渡河,至小修武(今河南河北道,即故懷慶府修武縣東四里),馳入韓信營,奪其軍,於是軍勢復大振。使韓信收趙兵之未發者東擊齊。又從郎中鄭忠議,深溝高壘,不與楚戰。使劉賈、盧綰渡白馬津(在今河南河北道延津縣),入楚地,佐彭越燒楚積聚。越下樑十七城,籍還擊越,破走之。漢王乘勢渡河,復取成舉。
參考來源
- ↑ 王桐齡--我國現代著名的歷史學家 ,族訊文化網, 2019-11-12
- ↑ 論王桐齡的史學 ,豆丁網, 2012-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