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敬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敬騮
圖片來自名人簡歷網

王敬騮(1935年5月-2021年2月16日),浙江黃岩人,畢業於中央民族學院,著名語言學家,雲南民族大學雲南省民族研究所原研究員,中國民族語言學會原資深常務理事。

他畢生從事南亞語系孟高棉語中國南方民族語言研究,是新中國佤語文事業的開拓者、中國南亞語系孟高棉語研究的奠基者之一,於2021年2月16日逝世。

基本信息

中文名:王敬騮

籍 貫:浙江黃岩

出生日期:1935年

逝世日期:2021年2月16日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國 籍:中國

人物生平

1952年考入北京大學東方語文系,因全國高校院系調整,轉入中央民族學院語文系學習並選讀佤語,1956年大學畢業後即從北京赴雲南參加全國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工作,並放棄組織上安排回北京攻讀副博士研究生的機會,從此紮根雲南邊疆,並在佤山安家立業,成為新中國推行佤文的主要創製者(佤文方案執筆人)。1979年調入雲南省民族研究所,兼任雲南民族學院民語系教授,並受聘擔任雲南大學上海師範大學客座教授滇西師範科技學院首席教授。曾擔任雲南省民族研究所副所長。1996年獲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津貼。

學術成就

畢生致力於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學術研究和教育推廣事業。基於長期紮實深入的田野調查,他在漢語、孟高棉語和傣語等南方民族語言等諸多研究上都取得了突破性學術成果,早年即以《佤語研究》《佤語熟語彙釋》《西雙版納傣語五十六字母考釋》《傣語干支考原》《傣語聲調考》等重要著述蜚聲學界。先後發表著述二十餘種,論文近百篇,在語言學界首倡「華夏語系說」,提出新的漢語形成說,認為漢語是一種由多種民族語言融合而成的融合語。主編《民族調查研究》《民族學報》等學術刊物,獲得國內外學界高度評價。他為佤族民族教育工作和人才培養終生奔走呼籲,年逾古稀仍皓首窮經、筆耕不輟,親自組織編纂《佤漢大詞典》《漢佤大詞典》等具有開拓性、總結性意義的重要辭書,為中國民族語言文字事業工作到生命最後一息。作為佤語文事業的開拓者與奠基人,他積極推動佤族語言文化的研究和傳承發展,在佤族廣大幹部群眾中享有極高的社會聲望和影響,被佤族人親切地稱為「巴詔」(智者、覺者之意)。

王敬騮先生長期擔任中國民族語言學會常務理事,為中國民族語言學會的工作付出了大量心血。2019年在中國民族語言學會成立40周年學術會議上,鑑於王敬騮先生對中國民族語言文字事業的傑出貢獻,中國民族語言學會授予王敬騮先生「終身成就獎」

人物逝世

2021年2月16日上午11:48不幸因病在昆明逝世,享年86歲。

人物評價

王敬騮先生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民族語文工作者。他畢生從事南亞語系孟高棉語、中國南方民族語言研究,在佤族語文和雲南各民族語言研究方面成就尤為卓著,在佤族語言文字的應用和發展方面也做出了重要的學術貢獻,是新中國佤語文事業的開拓者、新佤文的創製者及中國南亞語系孟高棉語研究的奠基者之一。晚年提出「華夏語系說」,引起深遠學術影響。(澎湃新聞 評)[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