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家核桃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家核桃饃陝西省寧強地區著名的漢族傳統小吃,傳說清末八國聯軍攻破津京,慈禧太后光緒帝逃到西安避難,地方官曾將此饃作貢品進陳御用。此饃小如瓷盞,色城隍,味濃郁,入口香酥,食後每一回味,便覺余香自舌本間生。尤難得者為耐放,雖累日逾旬仍與新出堂無異,這在舊時代可以說是有口皆碑的。因其具有如許特色,所以北上西安,南下成都的旅客,慕其名者都要買上幾封,或饋贈親友或自家品嘗,以增添生活中的佳趣。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列入《陝西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6年國慶節期間在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美食走四方》播出過,《中國食品大典》收錄[1]


歷史文化

王家核桃饃歷史悠久。據傳,天津的一個都督周玉姬兵敗領罪後,他的兒子帶廚師逃來寧強,在王家做了上門女婿,他的廚師在王家做廚藝,將寧強盛產的核桃及其當地製作核桃饃的方法融進了自己生產的糕點中。有了最早的核桃饃,而寧強核桃饃最久負盛名的當屬老字號王家核桃饃。相傳清朝乾隆年間有一家叫「福興老號」的鋪子,掌門師姓王,擅長各種燒餅及滿漢糕點。嘉慶年間,有個叫王文選的城內居民到店裡當學徒,王師傅沒有子嗣,見王文選精明強幹、尊師勤學,料定日後定能成業自立,臨終前不但將製作絕技傳授給他,還將「福興老號」招牌及打饃的模具遺留給他保存使用。
清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國聯軍攻破津京,慈禧太后攜光緒帝逃到西安避難,地方官為了向其主子討好,曾將此饃進陳御用。食後,口舒胃爽,讚不絕口。問:「此饃酥香味美,油而不膩,叫什麼名字?」貢奉官員答道:「核桃饃。」因滿族屬胡人,核桃又名胡桃,為免犯諱,慈禧賜名「滿漢龍鳳喜餅」。此事一經傳揚開來,這饃在群眾中卻從此身價百倍,一直為人們所艷稱。
民國十年至十七年之間(公元1921--1927年)禍害陝南迫使人民廣種大煙的北洋軍閥第七師師長吳新田盤踞漢中十,酷嗜此饃成癖。
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國民黨陝西省政府蔣鼎文,由此路過在縣政府小住。縣府招待拿它作為糕點,蔣一經品嘗,大為讚許!臨行還命隨行人員帶了好幾封,在由漢中乘班機返回西安以後,特地給這家饃鋪頒發了一張"生產獎狀",以資鼓勵!
在抗日戰爭後期,民國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辛亥革命元戎、當代書壇巨星、國民黨中央政府監察院長于右任入蜀途中,曾在這裡中央銀行下榻。據說品嘗了此饃,也連聲稱好。離開時隨行人員有買了好幾封帶往重慶,使那時陪都有些國民黨高級官員,也嘗到了這一名食的滋味 [2]


做法

1、核桃仁的浸泡、去皮。將選好的核桃仁放入容器中加入香料浸泡,只有通過這種方法浸泡,才能去除上面的薄皮,使其顏色純正。
2、核桃仁的發酵。去皮的核桃仁要放入容器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食用油發酵,通過發酵才能有特殊的香味,否則和普通的核桃仁一樣。
3、加料發酵。發酵的核桃仁要進行粉碎,然後加入花椒、食鹽等調料再次發酵,使其香味濃郁而獨特,不同一般。發酵後再次粉碎成糊狀,再發酵儲存待用。
4、麵團發酵和揉制。麵團要經過三次發酵,每次發酵時間和程度各不相同,在製作時加入核桃泥的程序也不一樣。
5、烘烤。進入烤箱烘烤時的火候至關重要,否則,影響色、香、味美。


視頻

非遺中國:王家核桃饃


參考文獻

  1. 王家核桃饃,好廚網
  2. 慈禧太后的最愛:寧強王家「核桃饃」,今日頭條,2016-05-31 00: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