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冰( 710年~805年)唐朝名醫。號:啟玄子。又作啟元子。約生於唐景雲元年(710年),卒於貞元二十年(805年),里居籍貫不詳,唐寶應中(762年~763年)為太僕令,故稱為王太僕。

王氏少時篤好易老之學,講求攝生,究心於醫學,尤嗜《黃帝內經》,曾「於先生郭於齋堂,受得先師張公秘本」。自天寶九年(750年)至寶應元年(762年),歷時十二年之久,注成《素問》24卷,合81篇,王氏對運氣學說很有研究,其理論見解記述於補入的七篇大論的註釋中,為後世運氣學說之本。他對辨證論治理論也有所發揮,如治療元陽之虛,主張「益火之源,以消陰翳。」而治療真陰之竭,則提出「壯水之主,以制陽光」,這是迄今臨床治則的名言。

王氏另有《玄珠》一書,宋代己佚。世傳還有《玄珠密語》十卷,《昭明隱旨》三卷、《天元玉冊》三十卷,《元和紀用經》一卷等,皆後人託名之作。


《黃帝內經》分為《素問》與《靈樞》,《素問》記載了黃帝岐伯的對話,以黃帝問而岐伯答的形式記載;《靈樞》又稱為《針經》、《九針》,在王冰之前又被稱作《九靈》,到王冰時候改稱作《靈樞》。王冰將《素問》稱為「至道之宗、奉生之始」,並以其師的「張公祕本」為藍本,並參校其他流傳版本的《素問》加以整理、註釋、編排次序。王冰將原內容用黑筆寫,註釋則用紅筆寫,以區別原文與註釋,並補入第七卷七篇大論——〈天元紀大論〉、〈五運行大論〉、〈五常政大論〉、〈六微旨大論〉、〈六元正紀大論〉、〈氣交變大論〉、〈至真要大論〉,主要在探討五運六氣學說。在王冰補入之前,《素問》第七卷已亡失散佚,王冰的傳出讓七篇大論重見於世人 [1]

王冰不僅在整理古典醫籍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在辨證論治方面亦頗有發揮,在《次注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中,記載「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熱之而寒者取之陽」的理論,如治療元陽之虛,主張「益火之源,以消陰翳」,而治療真陽之竭,則提出「壯水之主,以制陽光」,這樣的治療法則,長期以來,指導著醫家的理論研究和臨床實踐,具有很高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此外,他另著有《玄珠》一書,但在宋代已失傳,目前世傳還有《玄珠密語》十卷、《昭明隱旨》三卷、《天元玉冊》三十卷及《元和紀用經》一卷等,根據考證,並非他本人的著作,而是後人以王冰之名所著[2]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黃帝內經·素問》原圖連結

作者:唐·王冰 編注 宋·林億、高保衡、孫奇

本書系王冰重新整理編次並註釋之《黃帝內經·素問》[3]。《素問》原書九卷,八十一篇。自漢至唐,屢經增改、傳抄,至唐代已「篇目重疊,前後不倫,文義懸隔,施行不易,披會易難」。(王冰《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序》)王氏遂以南朝全元起《內經訓解》爲依據,對《素問》進行了編次註釋,故曰次注,並將其師舊藏之卷的七篇大論補入。對原書簡脫文斷,義不相接之處搜求經論,遷移補之;篇目墜缺指事不明者,量其旨趣,加以闡明。歷時十二年,於唐寶應元年(西元762)完成此一巨著。王氏在增改經文時,態度嚴謹。「凡所加字,皆朱書其文,使今古必分,字不親揉」(王冰《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序》)。在註釋方面,廣泛引證多種古籍,對原文詳細註釋。北宋校正醫書局林億等人於嘉祐二年(西元1057)對該書進行校勘。此後各種刊本雖經或分或合的演變,然均以此本爲依據[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