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中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中林(1961年11月-   ) 出生中國陝西省蒲城縣。美國國籍,奈米材料科學家。

1987年獲得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博士學位。

喬治亞理工學院終身教授,喬治亞理工學院校攝政董事教授(Regents' Professor),喬治亞理工學院奈米材料科學與技術中心主任。

2009年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2018年中央研究院院士。[1]

獲2018年世界能源界獎「埃尼獎」

第一次引人矚目的華人,是榮獲此大獎的第一位華人![2]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中科院納米能源所)所所長王中林院士22日在意大利獲頒世界能源領域最高獎、被譽爲「能源界諾貝爾獎」的埃尼獎(EniAward)。

[3]2018年10月22日,世界能源領域最高獎、被譽為「能源界諾貝爾獎」的埃尼獎頒獎典禮在義大利羅馬舉行。

獲2019年度「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

斬獲這一世界性大獎的竟是一位華人。[4]評選委員會對他的評價是,"在納米發電機方面,做出開創性貢獻。"

「有望在不久的將來改變世界。」

這份榮譽有多重?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是一項世界性的科學大獎,授予為造福人類做出貢獻的傑出科學家。 獲得這份榮譽有多難?

1984年開始頒發,每年只有一個名額!這是對全球千萬名頂尖科學家的考驗。這份榮譽更是35年來,獲獎名單上第一次有華人的名字!

他到底擁有什麼樣的能力,又有著怎樣的建樹?而他的人生故事,絕非僅僅是令人震撼,更讓人由衷欽佩!

出生

王中林他剛出生,就趕上了全國三年自然災害。作為家裡最小的孩子,即便家人將最好的飯留給他,他仍是瘦弱無力。從他記事起,一家人每天發愁的就是如何吃飽,即便日子青黃不接,上頓接不上下頓,父親仍勒緊褲腰帶讓他上學:「孩子,走出去還是留下來,就在你一念之間。」

小小的他,讀懂了父親眼中希冀。小學畢業後,他考上重點初中,接著是省重點高中堯山中學,無論什麼樣的環境,他總是能穩考第一名!然而,因為當時正值文革時期,那時的學習主要是學工、學農。數學課講的是如何丈量土地,化學課講的是農藥的使用,物理課講的是拖拉機的維修,王中林的中學時期基本上就是在田裡度過的。

1977年中國恢復高考的消息傳來,從小就渴望走出大山的王中林看到了新的希望。

1978年,他考入全國重點大學:西北電訊工程學院物理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前身)然而,王中林最初的志願是學習雷達和計算機,但因物理成績太好,他陰差陽錯地被分到了物理專業。多年後的王中林曾說:我開始是不想學物理的,現在回頭看,學物理是我的最佳選擇。

天生聰慧又勤奮好學的他,在大學里出類拔萃,不但各科成績優秀,而且還是學校文藝樂隊骨幹成員,二胡拉得極好。

留學之路

1982年,王中林迎來了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那年,西北電訊工程學院得到三個參加赴美留學考試的名額。遺憾的是,王中林因為英語太差沒通過。於是他開始沒日沒夜惡補英語,第二年,他就成為了,西北五省唯一被錄取的學生。他曾說,自己的偶像是功夫巨星李小龍,倔強,堅韌,不達目標絕不放棄,是他自小就有的堅定信念。

當時以他的成績,本可以選擇哈佛大學,但因為消息閉塞,他以為A開頭的學校一定是最好的,於是選擇了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沒想到這個「錯誤」決定,卻給他帶來意外收穫,—他的導師名叫考利,而他根本不知道,這位教授是高分辨電子顯微學的祖師級人物!就這樣,從陰差陽錯學了物理,到稀裡糊塗選了學校,到意外投身著名學者門下,王中林的科研之路,邁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看似是運氣使然,其實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王中林用實力,演繹了什麼是真正的「寒門逆襲」。走進納米研究,給病毒稱重量在考利教授門下,王中林順利完成多個研究課題,從電子顯微學到納米材料,這個勤勉的中國學生,得到了考利教授的高度贊賞「不管做什麼,王都是最好的。」他拿到物理學博士學位僅用4年,而其他人要6年或8年,黃皮膚的他,創造了系裡的紀錄。然而王中林之後的遭遇,竟是艱難與坎坷交織。

1988年,王中林來到英國劍橋大學凱文迪許實驗室,在那裡繼續著他的博士後研究,那是一個孕育過30多位諾貝爾獎得主的科研聖地。然而,在這裡,王中林的研究並沒有想象中順利,當時,他提出了一種新的理論,由于思路和導師不一致,導師甚至毫不留情面地說:「你做的這究竟有什麼用?」可他還是堅持發表了相關文章,他的導師為此很不滿,業內對他的大量批評撲面而來!面對質疑,王中林沒有動搖自己的信念,他選擇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一 一回擊!

啓動了科學生涯中的一系列重大發現和發明

1995年,王中林被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聘為副教授,正是在這裡,他開始了自己的納米科學研究,啓動了科學生涯中的一系列重大發現和發明!然而剛開始的時候,他連自己的專用實驗室都沒有,只能借用別人的實驗室,白天研究理論,晚上同時做三個課題的實驗!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他在短短3年時間里,發表了80多篇學術文章!而且,他還完成了第一本著作:《電子成像和衍射中的彈性和非彈性散射》1995年紐約知名的施普林格科學+商業媒體出版後,被《American Scientist》雜誌評論為「具有卓越成就和極其價值的經典之作」。王中林的第一本專著 | Springer.com[5]

1999年,王中林又率領科研小組研製出可稱單個病毒質量的「納米秤」,這個被稱為「世界上最小的秤」,竟然能夠秤出質量為億億分之二百克的單個病毒的重量,這一重大發明被稱為是對生物學和醫學研究的重要貢獻。當他在納米領域的卓越成就,一次次驚艷學界的時候,一切,才剛剛開始。站在世界的巔峰為華人爭光步入21世紀的世界,當手機、筆記本電腦迅速普及,一些難題也隨之而來。首當其衝的便是電池問題,隨著手機、筆記本電腦越發精緻小巧,笨重的電池開始拖後腿,尤其是隨著物聯網發展,微型傳感器大規模應用,而這些傳感器比指甲蓋還要小,怎麼給它們供電,成了令眾多科學家頭疼的一大難題。

就在這時,一篇署名為「王中林」的文章,登上國際科刊,文中大膽提出了一個全新概念:自驅動。就是指不依靠電池,而讓電子產品直接從環境中收集能量。

王中林主要從事材料科學和納米科學研究。他在納米材料可控生長、表徵和應用等多方面取得了多項有國際重要影響力的原創性研究成果。他的主要學術成就為:1.納米能源技術。王中林研究小組2006年發明了納米發電機。

2007年成功研發出由超聲波驅動的可獨立工作的直流納米發電機。

2008年研發出可以利用衣料來實現發電的「發電衣」的原型發電機。

1.納米發電機研究已成為國際納米科技在微型能源研究領域的熱點。

2.氧化鋅納米材料的合成、表徵、生長機理和應用。他長期進行氧化鋅納米結構的研究,使得氧化鋅成為除碳納米管和硅納米線外納米技術中又一重要材料體系。

3.納米傳感器和新型器件的原理和應用。近來,王中林基於納米級壓電和半導體性能的巧妙耦合提出了納米壓電電子學 (nanopiezotronics)的概念,即利用壓電效應所產生的電場來調製和控制載流子運動的原理來製造新型的器件,首次製造出壓電場效應三級管,壓電二極管。王中林發表了600篇期刊學術論文,45篇書章節, 28項美國和中國專利,4 本專著和20本編輯書籍及會議文集,其中有15篇發表在《Science》,《Nature》及其子刊物上,論文被引用達31,000 次以上。

回饋祖國

王中林熱愛祖國,多年積極參與祖國的教育、科研事業的發展。自1992年以來長期推進中美科技、教育的交流和發展並切實展開全方位的合作,幫助擴大中國科技界在國際科學舞台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並為國內培養、鍛煉和輸送了一批優秀的科研工作者。在過去18年中,他往返中美間120餘次,培養了80多位分布在中國和美國的華人優秀人才。和國內學者合作發表論文60餘篇。

2004年,他竭力推動佐治亞理工學院和北京大學的聯合辦學。他是北大工學院先進材料和納米技術系的共同創始人。

2006-2009年期間的首任系主任。通過擔任長江講座教授,和清華的師生建立了多年的科研合作關係。他積極參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的建設工作,並已擔任了6年的海外主任。擔任過十餘次在國內舉辦的國際大會的主席和組織者,邀請許多國際著名學者到中國參加會議。


出版書籍促進中國的納米科技發展

2017年9月10日,中國科學院大學納米科學與技術學院在國科大雁棲湖校區舉行成立揭牌儀式,王中林擔任院長。

  他在國內出版了多本中英文著作和編刊書籍,這些書籍對於促進國內的納米科技發展和教育事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王中林已經發表論文1500餘篇,包括55篇在NATURE、SCIENCE及其子刊上發表的文章;根據Google Scholar的統計,他的論文被引用次數超過20.6萬次,標誌學術影響力的H指數為226。

2018年Google Scholar(谷歌學術搜索)公布的納米技術與納米科學專家全球排名(截至2017年11月),王中林排名第一。[6]

在中國國內出版了12本中英文著作和編刊書籍。這些書籍對於促進國內的納米科技發展和教育事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