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玉階怨(唐代詩人李白詩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玉階怨(唐代詩人李白詩作)

李白詩作
圖片來自搜狗網

《玉階怨》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

此詩寫一位婦女寂寞和惆悵的心情。前兩句寫女主人公無言獨立玉階,露水濃重,浸透了羅襪,她卻還在痴痴等待;後兩句寫寒氣襲人,女主人公回房放下窗簾,卻還在凝望秋月。全詩無一語正面寫怨情,不著怨意而怨意很深,有幽邃深遠之美。

作品簡介

李白玉階怨

名稱:玉階怨

作者:李白

作者簡介

李白 (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附近)。少居蜀中,讀書學道。二十五歲出川遠遊,客居魯郡。游長安,求取功名,卻失意東歸。至天寶初,奉詔入京,供奉翰林。不久便被讒出京,漫遊各地。安史亂起,入永王李璘軍幕;及永王為肅宗所殺,因受牽連,身陷囹圄,流放夜郎。遇赦東歸,客死當塗令李陽冰所。唐朝另一詩人白居易詩「但是詩人最薄命,就中淪落莫如君」,正是他寂寞悲涼身世的寫照。但他以富於浪漫主義的詩歌反映現實,描畫山川,抒發壯志,吟詠豪情,因而成為光照千古的偉大詩人。

文學賞析

李白的這首宮怨詩,雖曲名標有「怨」字,詩作中卻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見「怨」字。無言獨立階砌,以致冰涼的露水浸濕羅襪;以見夜色之濃,佇待之久,怨情之深。「羅襪」,表現出人的儀態、身份,有人有神。夜涼露重,羅襪知寒,不說人而已見人的幽怨如訴。二字似寫實,實用曹植「凌波微步,羅襪生塵」意境。

怨深,夜深,主人公不禁幽獨之苦,由簾外到簾內,拉下簾幕之後,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憐人,似人憐月;而如果人不伴月,則又沒有什麼事物可以伴人。月無言,人也無言。但讀者卻深知人有無限言語,月也解此無限言語,而寫來卻只是一味望月。這正是「不怨之怨」,所以才顯得愁怨之深。

「卻下」二字,以虛字傳神,最為詩家秘傳。此處一轉折,似斷實連;好像要一筆盪開,推卻愁怨,實際上則是經此一轉,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卻下」一詞,看似無意下簾,而其中卻有無限幽怨。本來主人公由於夜深、怨深,無可奈何而回到室內。入室之後,卻又怕隔窗的明月照此室內幽獨,因而拉下簾幕。簾幕放下來了,卻更難消受這個悽苦無眠之夜,在更加無可奈何之中,卻更要去隔簾望月。此時主人公的憂思不斷在徘徊,直如李清照「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悽慘慘戚戚」的那種紛至沓來,這樣的情思,作者用「卻下」二字表達出來。「卻」字直貫下句,「卻下水晶簾」,「卻去望秋月」,在這兩個動作之間,有許多愁思轉折反覆,詩句字少情多,以虛字傳神。中國古代詩藝中有「空谷傳音」的手法,這是如此。「玲瓏」二字,看似不經意的筆調,實際上極見功力。以月的玲瓏,襯托人的幽怨,從反處着筆,全勝正面塗抹。

詩中不見人物姿容與心理狀態,而作者似也無動於衷,只以人物行動來表達含義,引讀者步入詩情的最幽微之處,所以能不落言筌,為讀者保留想象的餘地,使詩情無限遼遠,無限幽深。所以,這首詩體現出了詩家「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真意。以敘人事的筆調來抒情,這很常見,也很容易;以抒情的筆調來寫人,這很少見,也很難。

契訶夫有「矜持」說,寫詩的人也常有所謂「距離」說,兩者非常近似,應合為一種說法。作者應與所寫對象保持一定距離,並保持一定的「矜持」與冷靜。這樣一來,作品才沒有聲嘶力竭之弊,而有幽邃深遠之美,寫難狀之情與難言之隱,使漫天的詩思充滿全詩,卻又在字句間捉摸不到。這首《玉階怨》含思婉轉,餘韻如縷,正是這樣的佳作。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