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玉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玉笏

古時候王公上朝時所執的玉制手板。即"珽"。笏,又稱手板、玉板、朝笏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時的工具。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玉笏

拼音; yù hù

用途; 臣下上殿面君

原料; 玉器或者象牙

目錄

1解釋

2分類

解釋

《禮記·玉藻》:"笏:天子以球玉,諸侯以象,大夫以魚須文竹。"注:"球,美玉也。"

笏,又稱手板、玉板、朝笏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時的工具。

古時候文武大臣朝見君王時,雙手執笏以記錄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將要對君王上奏的話記在笏板上,以防止遺忘。

分類

按品第分別用玉、象牙或竹製成。

《禮記》中記載"笏長2尺6寸,中寬3寸",由於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於今天的2尺6寸。

唐代武德四年以後,五品官以上執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員執竹木做的笏。

明代規定五品以上的官員執象牙笏,五品以下不執笏,從清朝開始,笏板就廢棄不用了。

周朝以及後世統治者利用天帝崇拜(君權神授),極力宣稱自己是天帝的兒子,故稱天子,帝王手持玉笏象徵着至高無上的權力。[1]

參考文獻

  1. 清中期玉笏--玖玥文化 , 拾荒的老頭,2019-10-22 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