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玉樓春6-10首(晏幾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玉樓春6-10首(晏幾道)

來自國學薈網 的圖片

作品名稱:玉樓春6-10首(晏幾道)

創作年代:宋朝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晏幾道

玉樓春6-10首(晏幾道)是北宋著名詞人晏幾道作品之一。

晏幾道(1030年-1106年),北宋著名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歷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一般講到北宋詞人時,稱晏殊為大晏,晏幾道為小晏,時稱「二晏」。詞風似父而造詣過之。工於言情,其小令語言清麗,感情深摯,尤負盛名。如《鷓鴣天》中的「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等等詞句,備受人們的讚賞。有《小山詞》傳世。[1]

正文

其六

瓊酥酒面風吹醒。一縷斜紅臨晚鏡。小顰微笑盡妖嬈,淺注輕勻長淡淨。手挪梅蕊尋香徑。正是佳期期未定。春來還為個般愁,瘦損宮腰羅帶剩。

其七

清歌學得秦娥似。金屋瑤台知姓字。可憐春恨一生心,長帶粉痕雙袖淚。從來懶話低眉事。今日新聲誰會意。坐中應有賞音人,試問迴腸曾斷未。

其八

旗亭西畔朝雲住。瀋水香煙長滿路。柳陰分到畫眉邊,花片飛來垂手處。妝成盡任秋娘妒。裊裊盈盈當繡戶。臨風一曲醉朦騰,陌上行人凝恨去。

其九

離鸞照罷塵生鏡。幾點吳霜侵綠鬢。琵琶弦上語無憑,豆蔻梢頭春有信。相思拼損朱顏盡。天若多情終欲問。雪窗休記夜來寒,桂酒已消人去恨。

其十

旗亭西畔朝雲住,瀋水香煙長滿路。 柳陰分到畫眉邊,花片飛來垂手處。

妝成盡任秋娘妒,裊裊盈盈當繡戶。 臨風一曲醉朦騰,陌上行人凝恨去。

作品賞析

此詞以歌女朝云為描述對象。首先寫她的居住環境,她近市斯旗亭,卻又香煙氤氳迷濛,給人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覺,從而抬高了她的身份。接下來用柳葉與桃花作比喻和陪襯,描寫朝雲的容貌,「分到畫眉邊」、「飛來垂手處」,造語清新,不落臼窠。下片着重寫她的技藝,「臨風一曲」讓行人駐足陶醉,而最終又不得不「凝恨」離去,命意構思頗為獨特。通覽全篇,應該看到的是,上片的「沉水」句和下片的「臨風」句,二者之間有着一種隱約的勾連。朝雲並未出繡戶,先是香煙飄滿長街,後是歌聲飛來陌上,而她與外界的聯繫、她對人們的吸引,也就更為緊密、更為強烈了。[2]

個人成就

晏幾道自幼潛心六藝,旁及百家,尤喜樂府,文才出眾,深得其父同僚之喜愛。他不受世俗約束,生性高傲,不慕勢利,從不利用父勢或藉助其父門生故吏滿天下的有利條件,謀取功名,因而仕途很不得意,一生只做過穎昌府許田鎮監等小吏。

著有《小山詞》一卷,存詞260首,其中長調3首,其餘均為小令。他的小令詞在宋初發展到一個高峰,用清壯頓挫的藝術性,揉合了晏殊詞典雅富貴與柳永詞旖旎流俗特性,既雅又俗的歌詞合樂的典型音樂形象,使詞這種藝術形式堂而皇之地登上大雅之堂,並取得扭轉雅歌盡廢的歷史性作用。

黃庭堅曾在《<小山詞>序》中列舉出晏幾道的「生平四大痴絕處」——「仕宦連蹇,而不能一傍貴人之門,是一痴也;論文自有體,不肯作一新進士語,此又一痴也;費資千百萬,家人寒飢,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負之而不恨,己信人,終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好像是貶,其實是讚許,更主要的是突出了晏幾道性格的特點——痴,即痴情[3]。 一部《小山詞》,把詞人的純情痴意演繹得淋漓盡致。其真摯、深婉、執着的情感表達,成為了《小山詞》最突出的特點。

代表作有《臨江仙》《鷓鴣天》《阮郎歸》等。《雪浪齋日記》云:「晏叔原工小詞,不愧六朝宮掖體。」《鷓鴣天》中「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兩句受人讚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