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玉樓春·春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玉樓春·春景》是宋代詞人宋祁的詞作。此詞讚頌明媚的春光,表達了及時行樂的情趣。上闋描繪春日絢麗的景色。"東城"句,總說春光漸好;"縠皺"句專寫春水之輕柔;"綠楊煙"與"紅杏枝"相互映襯,層次疏密有致;"曉寒輕"與"春意鬧"互為渲染,表現出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下闋直抒惜春尋樂的情懷。"浮生"二字,點出珍惜年華之意;"為君"二句,明為悵怨,實是依戀春光,情極濃麗。全詞收放自如,井井有條,用語華麗而不輕佻,言情直率而不扭捏,着墨不多而描景生動,把對時光的留戀、對美好人生的珍惜寫得韻味十足,是當時譽滿詞壇的名作。

玉樓春·春景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 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詞句注釋

⑴玉樓春:詞牌名,又名"木蘭花""歸朝歡令"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三仄韻。

⑵東城:泛指城市之東。

⑶縠(hú)皺波紋:形容波紋細如皺紗。縠皺:即皺紗,有皺褶的紗。棹(zhào):船槳,此指船。

⑷煙:指籠罩在楊柳稍的薄霧。曉寒輕:早晨稍稍有點寒氣。

⑸春意:春天的氣象。鬧:濃盛。

⑹浮生:指飄浮無定的短暫人生。語本《莊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⑺肯愛:豈肯吝惜,即不吝惜。一笑:特指美人之笑。

⑻持酒:端起酒杯。《新唐書·庶人佑傳》:"王毋憂,右手持酒啖,左手刀拂之。"

⑼晚照:夕陽的餘暉。南朝宋武帝《七夕》詩之一:"白日傾晚照,弦月升初光。"

白話譯文

漫步東城感受到風光越來越好,船兒行駛在波紋驟起的水面上。拂曉的輕寒籠罩着如煙的楊柳,惟見那紅艷艷的杏花簇綻枝頭。

人生總是怨恨苦惱太多歡娛少,誰惜千金卻輕視美人迷人一笑?為君手持酒盞勸說金色的斜陽,且為聚會向花間多留一抹晚霞。

創作背景

宋仁宗嘉佑五年(1060),宋祁和歐陽修合撰的《新唐書》歷時十餘載終告完成,宋祁因撰書之功遷左丞,進工部尚書。此詞當作於宋祁任尚書期間,其具體創作年份難以考證。

作品鑑賞

此詞開頭兩句具有不同尋常的光景氣象。詞人一上來便說東城,這是有講究的。普天下時當艷陽氣候,不是西城或別的地方就不可入詠。其實,寒神退位,春自東來,故東城得氣為先,正如寫梅花,必曰"南枝",亦正因它南枝向陽,得氣早開。此皆詞人詩客,細心敏感,體察物情,含味心境,而後有此詩心詩筆。古代春遊,踏青尋勝,必出東郊,民族的傳統認識,從來如此也。真正領起全篇精神的,又端在"風光"二字。風光,其實概括了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面的關係;它不但是自然景色,也包含着世事人情。正古人所謂"天氣澄和,風物閒美",還須加上人意欣悅。沒有了後者,也就什麼都沒有了。一個"漸"字,最為得神。說是"漸覺",其實那芳春美景,說到就到,越看越是好上來了。這美好的風光,分明又有層次。從詞中可以看出,詞人的感受首先就眼見那春波綠水,與昨不同;它發生了變化,它活起來;風自東來,波面生紋,如同紗縠細皺,粼粼拂拂,漾漾溶溶,招喚着遊人的畫船。春,是從這兒開始的。然後,看見了柳煙;然後,看見了杏火。這畢竟是"漸"的神理,一絲不走。曉寒猶輕,是一步;春意方鬧,是又一步。風光在逐步開展。把柳比作"煙",實在很奇。"桃似火,柳如煙",在人們的感受上,這種文學語言,這種想象和創造,很美。美在傳神,美在造境。蓋柳之為煙,寫其初自冬眠而醒,嫩黃淺碧,遙望難分枝葉,只見一片輕煙薄霧,籠罩枝梢--而非嗆人的黑煙也。桃杏之為火,寫其怒放盛開,生氣勃發,如火如荼,"如噴火蒸霧",全是形容一個"盛"的境界氣氛--而非炙熱灼燙之火也。這就表現了"鬧"字的豐富意蘊。詞人用它,寫盡那一派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機。

此詞上闋寫盡風光,下闋轉出感慨。人生一世,艱難困苦,不一而足;歡娛恨少,則憂患苦多,不待問而後知。難得開口一笑,故願為此一擲千金亦在所不惜,正見歡娛之難得也。這裡的事,並非算賬目,不過講情理,須知書生大言,每每若是。歡娛恨少,至於此極。書生無力揮魯陽之戈,使日馭倒退三舍,只能說勸斜陽,且莫急急下山,留晚照於花間,延歡娛於一餉。晏殊曾雲:"一曲新詞酒一杯。""夕陽西下幾時回?"(《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面目不同,神情非常相似:它們並非戀物之作,實是傷心之詞。

宋祁因此詞而得名,正如秦觀之為"山抹微雲學士",他則人稱"紅杏尚書",傳為佳話。這佳話指的就是此詞的上闋歇拍"紅杏枝頭春意鬧"之句。

作者簡介

宋祁(998-1061),宋代文學家。字子京,安州安陸(今屬湖北)人,後遷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宋天聖二年(1024)進士。歷官國子監直講、太常博士、工部尚書員外郎、知制誥、史館修撰、翰林學士承旨等。卒諡景文。其詩詞多寫優遊閒適生活,語言工麗,描寫生動,有"紅杏枝頭春意鬧"(《玉樓春·春景》)之句,世稱"紅杏尚書"。有集,已佚,今有清輯本《宋景文集》;詞有《宋景文公長短句》。[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