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猜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猜莓(學名:RubusechinoidesMetc.)是薔薇科,懸鈎子屬的落葉灌木,莖直立、具腺毛,葉互生,邊緣鋸齒,有葉柄;托葉與葉柄合生,不分裂,宿存,離生,較寬大,花兩性,聚傘狀花序、花萼;萼片直立或反折,果時宿存;花瓣稀缺,白色紅色;雄蕊多數,心皮多數,有時僅數枚,果實為由小核果集生於花托上而成聚合果,種子下垂,種皮膜質,花期4-5月,果期6-7月。產廣西雲南貴州。生海拔1000-1500米的山坡、山谷或灌叢中。

中藥名稱 寒莓 薔薇目 別名 肺形草、水漂沙、寒刺泡、肺癰草、大葉漂、踏地楊梅、大號含莓、倒地冬菠、虎面菠、冬扎公、貓耳扭、山紙朋、鐵高杯、咯咯紅 薔薇科
寒莓 植物界 分布區域 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採收時間 夏、秋季 用量 9-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 懸鈎子屬

形態特徵

攀援灌木,高0.5-1.5米。枝有柔毛和微彎小皮刺,有時疏生短腺毛。

單葉,卵狀圓形,稀卵形,長6-9厘米,寬5-7厘米,頂端三角狀急尖,稀圓鈍,基部深心形,上面疏生柔毛,下面被柔毛,沿葉脈毛較密,邊緣3-5淺裂,稀波狀並有粗鋸齒,葉脈5對;葉柄長2-4厘米,具柔毛和稀疏短腺毛;托葉狹窄,梳齒狀或羽狀深裂,裂片線狀披針形,被柔毛和疏生短腺毛。

花成頂生狹圓錐花序、總狀花序或3-4朵腋生及單生;總花梗和花梗被絨毛狀長柔毛和稀疏短腺毛;花梗短,長不到1厘米;苞片與托葉相似;花直徑1-1.5厘米;花萼外密被絨毛狀長柔毛和短針刺;萼片寬卵形,外萼片邊緣掌狀分裂,裂片披針形,內萼片不分裂或頂端稍裂;花瓣匙狀倒卵形,白色,基部具爪和柔毛,稍長於萼片;雄蕊多數,花絲寬扁並具長柔毛,花葯無毛;雌蕊多數,子房無毛。果實近球形,直徑1-1.2厘米,紅色。花期6-8月,果期9-10月。[1]

該種爭議

中國近代植物學家李惠林在Journ. Arn. Arb. 25:421. 1944中曾將本種列為羽萼懸鈎子R. pinnatisepalus Hemsl.的異名。經研究我國廣西、貴州、雲南地區植物和標本後,觀察到兩者有明顯區別,羽萼懸鈎子的托葉寬大,扇形,梳齒狀分裂;葉片下面具絨毛和柔毛;萼片狹長,外萼片羽狀深裂,無刺毛,疏生腺毛。李惠林在該刊中所引貴州標本鄧世緯90954號系錯誤鑑定,應屬粗葉懸鈎子R. alceaefolius Poir.

栽培技術

整地

整地是指翻耕鬆土、清除雜草、平整土地和施肥。施肥以底肥為主,施用量可視土壤肥沃程度而定。正常情況下,每公頃施有機肥10"8'噸-200噸,翻人土中。定植前30天-45天內施加磷肥,用量每公頃180公斤-240公斤,鉀肥每公頃120公斤,耙人土內。對酸性土施石灰,可得到很好改善。栽培時問春季和秋季都可。春季裁最好選在4月初。秋季最好在枝條生長停止時進行,也就是霜降到來之前。懸鈎子栽植的行距為2.5米-3米,株距為0-5米-0.75米,如果種苗充足也可降為0.25米-0.35米生長結果表明,株距05米-0.75米,需要3年-4年懸鈎子完全占滿行間f若株距0.25米-0.35米,則第二年就能占浦行問,並且在第三年可結果收穫。

培育

撫育主要是鬆土和鋤草。春季要進行一次行間鬆土和行內的鋤草管理夏季根據土壤的板結程度和雜草生長情況進行整地,通常情況下,要在收果前捕2次-3次行內和行間鬆土。果實採收後要進行1次鬆土和2次中耕管理,因為在漿果採收過程中行間土壤嚴重踏實,雜草叢生,所以要進行鬆土和中耕。夏初季節要清除衰弱和損傷的部分根櫱,去掉多餘枝條以防過密。還要剪除已結過果的兩年生枝條,這項工作必須在收果後立即剪除,同時把多餘的、折斷的和有病的一年生枝條全部剪除。2扶縛。扶縛也是懸鈎子田問管理的重要內容。扶縛就是利用支架將懸鈎子莖幹直立,避免結果後嚴重壓彎,通過扶縛可有效地提高果實質量和產量。

採收

採摘懸鈎子要適時進行,切不可超前也不可拖後。一般在成熟後的一二天採收。漿果採摘要帶果托和部分果柄。採收的漿果最好保存在接近0:C的冰箱裡,相對濕度在90左右,在這樣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可保藏1周左右。利用冷庫等冷藏設施可選到長期保存漿果的目的。

懸鈎子種植季節

不分南北,氣溫在0℃以上時都可以栽植,但以春秋兩季為好。春季在3月中旬至4月下旬,秋季在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為栽植最佳時間。春季栽植的當年有少量掛果,秋季栽植的翌年夏季多數能掛果,第3年進入盛果期,可連續結果30年以上。

盆栽懸鈎子要選用口徑30厘米以上的大盆,每盆一株,並在每年的春季或秋季換盆,栽植3年以上的懸鈎子要換上口徑40至50厘米的大缸,才能保證產量。植株根部要填入足夠的基肥,以腐熟的土雜肥為好。

懸鈎子種植方式

懸鈎子栽植方式有單株栽植和帶狀栽植。單株栽植適用於宅旁零星空地栽植,以及分櫱力較弱的黑山莓,單株栽植行株距均為2米;帶狀栽植適用於大面積栽植,帶狀栽植的行距為1.5米,株距為0.8米,每畝定植穴555個。北方埋土防寒地區的行距為2.5米,株距為0.3米,每畝定植穴330個。無論是單株栽植還是帶狀栽植,為了早日形成繁茂的株叢,儘早達到豐產株叢密度,以每穴栽2-3株為宜。

懸鈎子科學栽培

栽前要將苗木的根系在水中浸泡12-24小時,使根系吸足水分以利提高成活率。栽植的要求是深栽淺埋,深栽就是苗木的根系要距地面10-15厘米,淺埋就是在苗木周圍30厘米以內,覆土時不要超過苗木原有的土印。深栽是因為每年新生的根狀莖隨着樹齡增長而逐年上移,而下邊的根系會逐年老化,為保證樹體的正常生長,要深栽。淺埋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縮短緩苗期,提高成活率。

懸鈎子春季栽植後,由於植株的營養中心在地下根部,而不是地上,一般需要1-2個月的時間才能抽出基生枝,這是懸鈎子與其他種類果樹不同的特殊性,所以調查懸鈎子的成活率宜在栽後2個月進行。秋栽後,懸鈎子的根系在土壤結凍前已恢復生長,而地上部分芽體進入休眠狀態不萌發,這樣不僅提高了成活率,而且為第二年的快速生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所以懸鈎子秋植的成活率要比春植高。[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