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狹葉蕁麻 (蕁麻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狹葉蕁麻(學名:Urtica angustifolia Fisch. ex Hornem)是蕁麻科,蕁麻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莖高可達150厘米,四棱形,葉披針形至披針狀條形,稀狹卵形,上面粗糙,下面沿脈疏生細糙毛,葉柄短,托葉離生,雌雄異株,花序圓錐狀,雄花近無梗,花被片在近中部合生,裂片卵形,瘦果卵形或寬卵形,雙凸透鏡狀,6-8月開花,8-9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山東河北和山西。俄羅斯西伯利亞東部、蒙古、朝鮮、日本也有分布。生於海拔800-2 200米山地河谷溪邊或台地潮濕處。

莖皮纖維可作紡織原料;幼嫩莖葉可食;全草入藥,有祛風定驚消食通便之效。

狹葉蕁麻形態特徵

狹葉蕁麻多年生草本,有木質化根

狹葉蕁麻狀莖。莖高40-150厘米,下部粗達8毫米,四棱形,疏生刺毛和稀疏的細糙毛,分枝或不分枝。 葉披針形至披針狀條形,稀狹卵形,長4-15厘米,寬1-3.5(-5.5)厘米,先端長漸尖或銳尖,基部圓形,稀淺心形,邊緣有粗牙齒或鋸齒9-19枚齒尖常前傾或稍內彎上面粗糙生細糙伏毛和具粗而密的緣毛,下面沿脈疏生細糙毛,基出脈3條,其側生的一對近直伸達上部齒尖或與側脈網結,側脈2-3對;葉柄短,長0.5-2厘米,疏生刺毛和糙毛;托葉每節4枚,離生,條形長6-12毫米。

狹葉蕁麻雌雄異株,花序圓錐狀,有時分枝短而少近穗狀,長2-8厘米,序軸纖細;雄花近無梗,在芽時直徑約0.2毫米,開放後徑約2.5毫米;花被4,在近中部合生,裂片卵形,外面上部疏生小刺毛和細糙毛;退化雌蕊碗狀,長約0.2毫米;雌花小,近無梗。

狹葉蕁麻瘦果卵形或寬卵形,雙凸透鏡狀,長0.8-1毫米,近光滑或有不明顯的細疣點;宿存花被片4在下部合生,外面被稀疏的微糙毛或近無毛,內面二枚橢圓狀卵形,長稍蓋過果,外面二枚狹倒卵形,較內面的短約3倍,伸達內面花被片的中部稀中上部。花期6-8月,果期8-9月。[1]

狹葉蕁麻產地生境

狹葉蕁麻分布於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山東、河北和山西。俄羅斯西伯利亞東部、蒙古朝鮮日本也有分布。生於海拔800-2200米山地河谷溪邊或台地潮濕處。

狹葉蕁麻繁殖方法

狹葉蕁麻的耐寒性較強,播種可在早春進行。播種前用清水將種子浸泡48小時,撈出陰乾至種子表面無水即可播種。每畝播種量在500克左右。通常採用條播或穴播。因其種子細小,要求床面整平,播種要淺,上覆1厘米細土後稍加鎮壓即可。條播行距30厘米,穴播株距30厘米。無性繁殖是將野外的幼苗挖回移栽到苗床中,較易成活,但緩苗時間長,也不適宜大面積栽植。 [2]

狹葉蕁麻栽培技術

種子出土前後要及時除草,切不可形成草荒。一般播後15天左右畦面萌發出子葉,逐漸進入苗期,此期需及時拔除雜草,保持畦面清潔。當幼苗長到3-5厘米高時進行疏苗,防止幼苗擁擠,為幼苗生長創造適宜條件。應及時進行中耕除草。當苗高5-7厘米時,按株、行距30厘米×30厘米進行定苗。要求田間有草必除,嚴防草荒,結合除草進行中耕。2年生以上的植株生長速度快,主要於生長前期進行鬆土除草作業,通常進行1-2次,待苗長高后可與少量雜草伴生。

狹葉蕁麻適應性較強,生長旺盛,幾乎不用多加管理。一般在休眠期,把餅肥或腐熟好的豬糞,在土壤結凍前後覆蓋在清理乾淨的床面上。狹葉蕁麻以幼苗、嫩莖葉為產品,應勤澆水,保持較高的含水量,使產品柔嫩。 採集及食用:人工栽培的狹葉蕁麻從4月即可採收,直到7月。幼苗長到16厘米以上時,採收其嫩莖嫩尖,沸水焯後可做湯、做餡、涼拌及炒菜。7、8月採收全草,陰乾供藥用。9月可割取地上部分剝麻。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狹葉蕁麻有螫刺,採摘時要戴手套,以免螫傷。[3]

狹葉蕁麻主要價值

狹葉蕁麻食用:狹葉蕁麻每100克嫩莖葉中含水分77.88克、粗蛋白4.66克、脂肪0.62克、粗纖維4.34克、碳水化合物9.64克,還含有較高的鐵、鈣等礦物質及豐富的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其含有的葉綠素也高於其他蔬菜。

狹葉蕁麻藥用:狹葉蕁麻全草入藥,具有祛風濕、止驚風解毒、通便的功效,主治風濕作痛、產後抽風、小兒驚風小兒麻痹後遺症高血壓、消化不良及便秘。外用治毒蛇咬傷和蕁麻疹初起。

狹葉蕁麻工業用途:狹葉蕁麻的莖皮纖維強韌,可供紡織制繩和制人造絲。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