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獨立音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獨立音樂

來自 新浪網 的圖片

獨立音樂 簡稱Indie music或Indie),或稱硬地音樂,用來描述有別於主流商業唱片廠牌所製作的音樂。

獨立音樂的製作過程獨立自主,從錄音到出版都由音樂家獨立完成。獨立(Indie)一詞可用以形容其他音樂類型,如獨立搖滾。 雖然許多獨立音樂家的風格無法清楚界定,因而歸類到不同的音樂類型,但獨立音樂 (Indie)在一般說法上或音樂評論中依舊視為一種音樂類型,包括那些非獨立製作的音樂。

獨立音樂不是一個單獨的音樂風格,應該是跟其它音樂風格相結合的詞彙。獨立音樂分為:獨立流行、獨立電子、獨立搖滾、獨立民謠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獨立音樂 [1]

外文名稱 Independent Music

簡稱 Indie

或稱 硬地音樂

分類 獨立流行、獨立電子、獨立搖滾、獨立民謠

區別 主流商業唱片廠所製作的音樂

樂曲來歷

放到音樂範疇中,Indie 是一種態度,一種音樂人對於音樂創作的態度,推而廣之,它同樣也是聽樂人對於音樂取捨的態度,我們聽音樂或多或少都是在慢慢形成自己的音樂取向,形成一種不受外界干擾的獨立態度,因此有必要時時Check Your Attitude,保持清醒頭腦。

音樂領域中,有別於主流商業唱片廠所製作的音樂。顧名思義獨立音樂是音樂領域中有別於主流商業唱片廠牌或其子公司的音樂存在,音樂的整個創作過程均由音樂家獨立完成。 雖然許多獨立音樂家的風格無法清楚界定,因而歸類到不同的音樂類型,但獨立音樂 (Indie)在一般說法上或音樂評論中依舊視為一種音樂類型,包括那些非獨立製作的音樂。獨立音樂有賴於網絡科技,新的數位音樂軟件也鼓勵了使用者發掘新的音樂類型。數位服務的版稅可能成為主要收入的來源。

發展現狀

無禁紙迎論這些獨立音樂人的音樂形式有何變化,他們彈琴唱歌的態度始終一致--與音樂有關,與娛樂無關

1999年時,中國的獨立音樂開始以一種另類的姿態與主流音樂搶奪舞台,那個時期,獨立音樂這個標籤背後隱藏套白碑着的是蒼蠅,NO,舌頭,這些從主流視角看來充滿着古怪聲音和憤怒歌詞的樂隊。雖然在商業市場尋祖頌上註定失敗,但他們拓展了自己的疆域。到了2005年,獨立音樂再次集體出擊,際遇卻有了根本的改變。

一方面,那些憤怒的搖滾樂手們經過大浪淘沙有的風流雲散,有的自我沉澱固守自己的陣地,不再爭搶無謂的風頭;而另一面,多元化的創意思潮使得獨立音樂的概念變得清新而流暢,人們對於獨立音樂的界定不再固守着喧鬧和先鋒,而轉向表達自我和平和的歌唱。

不過,無論他們的疆域和音樂形式如何變化,他們彈琴唱歌的態度卻始終一致--與音樂有關卻與娛樂無關。"獨立音樂人",有人衝着音樂,有人為了獨立,無論怎樣,他們並不耀眼但卻總能在角落裡發光。

大約從2005年初開始,一群以新民謠為主的獨立音樂人自發地或者被媒體包裹在了一起。文藝青年們都能感覺到,一場新的獨立音樂潮流開始了。

以萬曉利、蘇陽等人的蒸套廈演出帶動起的新民謠一時間成為符境頗為新鮮的聲音。在獨立廠牌"十三月"的推動下,萬曉達獄肯諒利帶有實驗色彩的民謠搖滾和蘇陽對於西北民歌的改編,都製成了正式的唱片。萬曉利因此結束了在河酒吧的"賣唱"生涯,名字開始大面積出現在地鐵站的廣告牌上。星光現場,MAOLiveHouse幾乎成為這些獨立音樂人和樂迷的專屬場所。

港台的獨立音樂幾乎在同時以更加時尚的姿態介入進來。蘇打綠、陳綺貞、林一峰、張懸、自然卷,這些名字一夜之間從默默無聞變得口耳相傳。華麗卻低調的聲音透過各個小酒吧和網上的豆瓣小組開始向時尚和小資圈子進攻。時尚的生活雜誌,終於找到了又一個新的既有潮流感卻可以自命不凡的話題。

除港台外,大陸地區也有很多獨立音樂人,比如楊誠俊,曹方,王箏,龍寬,與非門,趙忠海,大偉等

媒體開始打包宣傳,幾十張唱片被冠以"有觀點的聆聽"集體發片。獨立音樂乘坐着時尚的飛船集體殺入疲態畢現的音樂圈。

雖然這些音樂人中,幾乎仍沒人能獨靠音樂生活;幾百樂迷到場的演出現場除去一半贈票也堪為盛況。沒有幾十萬的唱片銷量和彩鈴下載,但畢竟出現了推崇這些獨立音樂的樂迷群體。客觀上促成了國內獨立音樂的又一次興盛。

其實這些獨立音樂人之間有着巨大的不同,但在更多人看來,無論是萬曉利尖銳的實驗,趙雷那憧憬的生活理想民謠,還是蘇陽帶着泥土氣息的民謠,甚至於台灣香港那些吟唱自己失戀、旅行見聞的小情調歌曲,都可以被一併接受。只因為他們的聲音和內容與大多數流行歌曲不同而已。音樂本身的類型已經不再重要,"獨立"兩個字成為耀墊希請甩眼的標籤。

幸運的是中國獨立音樂還有新鮮的後生扛起人文精神的旗幟,而作為中國大學獨立音樂廠牌的先鋒者音速光年SOLIYE,以原創音樂的大學生群體為核心進行挖掘新人新作品,為懷揣理想的音樂人提供製作平台,還有Livehouse演出資源,讓這些帶着實驗精神與夢想的年輕人有歌唱的空氣。

也有人質疑,這樣歌唱着旅行,感情和生活瑣事的小情小調到底是獨立音樂還是流行歌曲的前奏,而這也使獨立音樂的概念變得曖昧起來。如果拋開製作公司,發行方式,經紀合約等等因素,獨立音樂最終是以音樂是否指向作者真實內心為依據的。這些頗為動聽的生活調子雖然是作者真實的表達,卻又總是缺少以往人們心中的對大眾流行的決絕姿態。

無論怎樣的姿態和西方相對成熟的音樂體制相比,中國的獨立音樂發展只不過是個嬰兒。西方的獨立廠牌和音樂人俯拾皆是,主流音樂圈也樂於從充滿靈氣的獨立音樂中尋找新的靈感和方向。在中國,主流與獨立之間卻仍然有着深深的溝壑。

而兩年前開始的這些以新民謠為主的獨立音樂人,也許是打破這種藩籬的希望。當獨立音樂不再作為一個可以被人炫耀或故做姿態的標籤,音樂人不再只看重"獨立"二字而是轉向追尋音樂本身時,音樂才能是真實而獨立的表達。就像洪啟所說,"我只想讓音樂能撫平人心。"

發展歷程

獨立音樂Indie的稱呼取自"independent"一詞,被用在特指那些在音樂上堅持DIY(DoItYourself)精神的樂隊以及那些低預算的小廠牌所推出的唱片。儘管較大的Indie廠牌也會與主流廠牌有銷售方面的協議,但是這些Indie廠牌的對於音樂的取捨決定還是擁有絕對的自主權,因此他們有更多的自由去發現那些不為主流聽眾所知的音響、樂感或是其他的富有情感的音樂主題,然而另一方面他們推出的這些音樂也許並不會帶來和其音樂品味成正比的收益(即使是Indie廠牌,其實也想在商業上能夠堅持,並不是為了音樂而全然放棄商業)。

放到音樂範疇中,Indie是一種態度一種音樂人對於音樂創作的態度推而廣之,因此有必要時時CheckYourAttitude,保持清醒頭腦。

獨立音樂是音樂領域中有別於主流商業唱片廠牌或其子公司的音樂存在,音樂的整個創作過程均由音樂家獨立完成。因其對音樂品質的追求和另類的姿態,與商業市場上的主流音樂相比,獨立音樂面對的受眾通常更為小眾。

IndieRock深深植根於美國地下音樂(AmericanUndergroud)和80年代的另類搖滾(AlternativeRock)。在當Nirvana步入主流後,這些AmericanUndergroud、AlternativeRock即行分化,一部分跟隨着Nirvana進入主流(同時也宣告整個AlternativeRock步入主流),而另一部分未能進入主流或是堅持獨立姿態的則便是IndieRock,正因為Alternative已為主流,而這些樂隊所持的獨立姿態,因此其稱呼上就由Alternative而為Indie。

IndieRock是對Nirvana步入主流所產生的一種現象的回應,這種現象就是並不是所有的Alternative樂隊成功過渡為主流抑或是這些樂隊原本就不想。但是你不能說所有的IndieRock都不商業,比如當IndieRock藉助Punk而實現其商業化(這些樂隊風格好像叫做朋克復興"PunkRevival")時,你就不要認真地去介意它是Indie還是主流。其實公認觀點一直就認為IndieRock從就不會改變它的音樂取向而迎合主流聽眾,也就不可能成為主流聽眾的首選。這其中的原因也是Indie音樂的特點所決定的,如主流聽眾一直就認為這樣的音樂:太古怪和無知(toowhimsicalandinnocent)、太不可思議(tooweird)、太敏感和太憂鬱(toosensitiveandmelancholy)、太輕柔和太脆弱(toosoftanddelicate)、太空幻和太令人催眠(toodreamyandhypnotic)、太個人化和歌詞的潛在啟示(toopersonalandintimatelyrevealinginitslyrics)、在製作上太低質和太低預算(tooLo-Fiandlow-budget),在旋律和吉他Riff上太有稜有角(tooangularinitsmelodiesandriffs)以至於形成更所的分支,就拿吉他噪音來說就有好幾種不同風格(SonicYouth/DinosaurJr./Pixies/Jesus&MaryChain-style)。

發源於歐洲的獨立音樂,在華語流行樂壇的發展也具有了自己的特徵:1.由音樂人自發組成獨立廠牌,製作音樂,發行專輯,如張亞東的東樂園,還有摩登天空,丁薇有她的廠牌。唱片銷售方式自由,往往在書店、咖啡店和唱片店販售。2.獨立音樂不同於主流音樂的做法,音樂的風格、內容多元自由。3.獨立音樂人往往參與到主流唱片公司的作品中,進而影響到主流藝人的音樂作品。

由於網絡共享使盜版問題很嚴重,很多成名藝人對新興Web2.0音樂網站"愛恨交加"。獨立音樂人的態度則更加鮮明,他們全力支持這些新生事物,並將其看作是成名的重要途徑。與此同時,音樂網站也為年輕藝人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它們不斷開發更好的工具,以及提供更好的機會,鼓勵獨立樂隊將內容上傳到互聯網上。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