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搖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搖滾(Rock and Roll)是一種音樂類型,起源於20世紀40年代末期的美國,20世紀50年代早期開始流行,迅速風靡全球。搖滾樂以其靈活大膽的表現形式和富有激情的音樂節奏表達情感,受到了全世界大多數人的喜愛,並在1960年和1970年形成一股熱潮。

中文名 搖滾 基本定義 「搖滾」是一種流行音樂風格 歷史簡介 開端 60年代 70年代 相關樂隊 The Beatles,Eagles,Beyond 外文名 Rock and Roll / Rock'n'Roll 起源 二十世紀40年代至50年代的美國 類型 共158類 相關歌手 貓王、崔健約翰·列儂

1名稱起源

從20世紀50年代起,人們在廣播唱片中認識了一種新的流行音樂,這種音樂每一拍節奏都非常強烈,歌詞寫的也十分新鮮,一下子征服了許多美國人的心。1951年,美國克利夫蘭電台首次播放這類音樂時,為了使聽眾感到新鮮,一位名叫艾倫·弗里德的播音員在播放前介紹時,給這種音樂命名為「搖滾樂」。1955年,一位名叫Bill Haley的歌星演唱並錄製了一張名叫《整日搖滾》(Rock Around the Clock)的唱片,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前後出售了1500多萬張,成為世界上最暢銷的唱片之一,搖滾音樂的名稱便由此而來。

2何為搖滾

歷史上第一首被打上搖滾烙印的作品是美國的白人音樂家Bill Haley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錄製的《整日搖滾》(Rock Around the Clock)。那個時候的Bill Haley穿着筆挺的西裝,而且還打着領帶,頭髮梳得油光發亮,如果這樣的一個人走在大街上,或者站在我們生活時代的舞台上演唱這首歌,一定沒有人會認為他是在唱搖滾,可偏偏歷史把它定義成第一首搖滾作品。這也沒什麼奇怪,原來人們還覺得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原來人們還覺得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呢!我們可以把它當做是時代和我們開的一個玩笑。這樣說來,其實任何具體的定義似乎也都是相對的,因為時代在變,人們的認識領域也在不斷地隨之拓展、改變。

世界上最難的就是為某種事物下一個定義,因為這需要描述的準確、精練。而世界上最容易的也可以說是為某種事物下一個定義,因為你完全可以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和認識程度給出一個概念。所以很早以前,在國人的傳統意識中,一頭長髮加上皮夾克就是搖滾。然後有人認為,搖滾就是吉他上的SOLO,貝司上的低音,架子鼓上的節奏。有人說搖滾是一種精神,可是,也有人說這些都不對。下面是一些樂評人所給出的定義: 格雷爾·馬庫斯是聞名遐邇的搖滾名著《神秘列車》的作者,他認為搖滾無非是「一種美國文化」,比如埃爾維斯·普萊斯利無非是「把作為美國人的感受戲劇化,把這種感受的含義、價值和美國生活的利弊作形象的表達」。

卡爾·貝爾茲則在他那本《搖滾故事》中視搖滾為「民間藝術」,一種下意識的俚語表達方式。

查理·勒特稱搖滾為「城市之聲」,認為它是都市少年們創造的新音樂吶喊。 喬納森·艾森則在《搖滾時代》中稱搖滾為「對西方文化之偽善的反叛是一種深刻的顛覆形式」。

戴夫·哈克《物有所值》中用馬克思主義的階級鬥爭學說分析搖滾,認為它是「工人階級文化」;而保爾·約翰遜則在《新政治家》中視搖滾為資產階級的陰謀,其目的是招安潛在的革命者,使他們「沉溺於其中而麻木不仁,懶散不堪並脫離實際」。

美國黑人音樂家Chuck Berry用他的作品給搖滾樂下的定義,這同樣是一首50年代搖滾樂誕生初期的作品《Johnny B Goode》。它講述了一個彈吉他的年輕人走向成功的故事,它以敘事的手法給搖滾樂加上了一個十分誘人的光環,搖滾樂可以讓一個普通人走向成功與輝煌。這個普通人可以沒有任何的樂理知識,不懂音樂,只要他有理想,只要他勇敢地把自己心裡想的唱出來,只要他願意。另外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國發射給外星生物的一艘飛船上,這首歌還作為人類文明的精華被刻錄在一張光盤上,用以表達地球人的文明成果。

3歷史演變

開端 其實早在30年代初期美國就有首歌叫做Rock&Roll,但當時並沒有這種音樂名稱。此一名詞出現最被大家認識是DJ- Alan Freed於1951年在他的廣播節目中首先使用了『搖滾音樂會』這個名稱,據說紐約現今仍尊稱他為搖滾樂之王。而又在比爾·哈利-Bill Haley和他組的彗星樂團-His Comets以一曲Rock Around The Clock於55年在排行榜呆了8周之久,在此曲大放異彩的推波助瀾下,Rock便為世人所熟知,是故有人稱1955年為Rock Era,而比爾·哈利也得搖滾之父的雅號。

早期搖滾的音樂來源非常廣泛,主要的包括布魯斯、R&B、和鄉村音樂,其它還有福音音樂、傳統的流行樂、爵士、以及民間音樂。所有的這些影響加在一起構成了一種簡單的以布魯斯為基礎的歌曲結構,它是快速的、適於跳舞的、而且容易讓人記住的。第一批搖滾明星們 — Chuck Berry,Elvis Presley,Little Richard,Jerry Lee Lewis,Buddy Holly,Bo Diddley,Bill Haley,Gene Vincent,the Everly Brothers,Carl Perkins,還有好多其它的明星確立了搖滾樂的模式,並且在以後的四十年內都一直為人們所追隨。

在每一個十年當中,總是有很多藝人複製着第一批搖滾樂手們的音樂,而剩下的那些藝人,有的擴大了搖滾原先的定義,有的則徹底打破了這種流派被限定的模式。從英式入侵、民間搖滾、迷幻搖滾,再到硬搖滾、重金屬、華麗搖滾,再到朋克,事實上每一種搖滾的分支流派在產生的最初都是忠於搖滾最基本的結構的。但是一旦這樣的改變發生,傳統的搖滾就從流行榜上漸漸消失了。當然,也有一些藝人始終都保持着光芒。

有一些樂隊,比如the Rolling Stones和the Faces,他們始終堅持着傳統搖滾最基本的規則,但他們把音樂做得更加快速更加自由。其它的一些樂隊,比如原型朋克the Velvet Underground,the New York Dolls,以及the Stooges,他們保留了基礎的音樂結構,但他們的行為中有了更多威嚇性的元素。還有一些藝人成為了搖滾的傳統主義者,比如 Dave Edmunds 和 Graham Parker,他們寫的歌出的唱片,從來就沒有離開過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搖滾模式。雖然在搖滾出現後的這幾十年裡,搖滾這個詞已經開始指代越來越多不同的音樂風格,但是這種音樂的本質從未改變過。

60年代

緣於美國的搖滾樂在60年初終於發生了巨變,那就是由The Beatles開始一群英國樂團在一瞬間打進了美國市場,就有人將這件事稱為第一次英倫入侵,不過還好當時在美國仍有一些團和他們分庭抗禮,如組合相似披頭而曲風充滿沙灘、陽光、美女、浪板等加州美景的Beach boys。此外充滿民族曲風的民謠搖滾亦緊接而生,但除了Bob Dylan外,以居爾特或愛爾蘭等曲風鮮明的英國歌手亦不乏其中,但在60年代末美國樂團又再次主領大局,那就是以3J(Jim morrison、Jimi Hendrix及Janis Joplin)引領而起的迷幻搖滾成為當時最受歡迎的搖滾樂,不過除了Grateful Dead外大部分的迷幻團都相當早夭,在迷幻搖滾勢微後,隨即邁入風光的搖滾年代。

70年代

經由60年代的鋪陳,遂使70年代的搖滾曲風豐富至極,由David Bowie引領而起的華麗搖滾就是在70初崛起的,此外為了不囿於既有的搖滾類型,前衛搖滾、古典搖滾和藝術搖滾也隨即而起並成為當時樂界的新像,既而爵士搖滾亦逐漸揚名,此外橫跨整個70~80年代最受歡迎且最長壽的重搖滾(重金屬)產生了,或許說Led Zeppelin、Deep Purple、Black Sabbath的分貝solo,然而在當時可說是震耳欲聾的搖滾類型了,此後經由不斷的演進heavy metal一直受搖滾迷的青睞,此外在70年代還有跟HM曲風迥異的鄉村搖滾、加州搖滾和南方搖滾亦深受歡迎。假若我們說60年代的盛事是英倫入侵,而又在比爾·哈利-Bill Haley和他組的彗星樂團-His那70年代的盛事非瞬間竄起於70年代末的龐克搖滾莫屬,但就如60年代末的迷幻搖滾般,龐克亦不長命。

80年代

進入80年代除了初期仍還有龐克風外,夾着70年代餘威的重金屬便成為領導地位,且幾乎風光的80年代都是由重搖滾(重金屬)攏斷,但他們仍是求新求變的,風格決不同以往,故又有新浪重金屬的稱號,在重搖滾的強勢下,除了藍領搖滾、流行搖滾和融合雷鬼曲風的搖滾外,要能闖出一片天就得以技巧取勝,所以一些強調速彈和速度的搖滾遂應運而生,而他們引起的風潮亦不容小覷,至今速金仍然有廣大的聽眾。

90年代

接着90年代初期引領搖滾潮流的即是西雅圖之聲油漬搖滾,但隨即被充滿電子音樂的英倫搖滾所淹沒,而因這些來自英國各地的樂團很快的征服新一代的搖滾迷,故將之稱為第二次英倫入侵。此外90年代末期帶有龐克風或充滿電音的的一些另類搖滾也虜獲相當多的歌迷。或許搖滾風潮不在,承如麥克阿瑟所言老兵不死只是凋零,但搖滾新血不斷產生,電音、工業、嘻哈,或許搖滾曲風已不若以往,但至少是另一種搖滾形態的延續。

4搖滾精神

關於「搖滾精神」和 「搖滾思想」:多數搖滾樂愛好者喜歡將搖滾描述為一種精神,然而關於這種精神究竟是什麼感覺卻眾說紛紜。顯然,搖滾樂隊們創作搖滾樂時,並不是先有了「搖滾精神」這一共識再進行創作;而瀚海般的搖滾音樂里,涵蓋的各種思想恐怕也難以一言概之。較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搖滾精神大概有:

青年自主意識(包括對社會的反思或者反叛,基於其激烈程度不同);

愛與和平(無政府主義通常也與之聯繫在一起);

反宗教(在歐美等有宗教背景的國家);

享樂主義或者縱慾主義(以80年代的硬搖滾--流行金屬--AOR時期為代表);

悲觀主義與虛無主義(以黑金屬和厄運金屬為代表)。

這些思想並不統一,有時甚至相互矛盾,因此搖滾精神實際上並不是一種提綱、教條式的精神思想,而是建立在各個獨立的樂隊和具體的作品之上。例如,我們可以確定地說,在The Beatles的《Getting Better》和同時期的The Rolling Stones的《Sympathy For The Devil》兩首歌間,其精神就是完全不同的。而更大的差異,如The Beatles與Black Sabbath兩支樂隊之間的差異,就顯然更不可能用一個籠統的搖滾精神來理解。

人們關於搖滾的普遍印象:流行的穿着,激進的思想,頹廢的態度……可能都是一些偏見。搖滾不只是另類,搖滾也不只是流行,搖滾不是長發、皮衣、吉他加架子鼓,搖滾更不只是一個大喊大叫的沙嗓子!

精神與內涵

說到聽搖滾,人們立即就想到會場上瘋狂的聽眾與同樣瘋狂的樂手。誠然,優秀的表現力與表演性讓搖滾更具非凡的感染力。但是,人們越來越注重那會場的氛圍,瘋狂加花的架子鼓與超強震撼的吉他solo,反而忽略了搖滾本身的涵義。你也可以拿搖滾當流行音樂來欣賞,但是搖滾有着更實質的內在等着你去發現並且愛上他。這就是搖滾本身想要表達的意思,正如本詞條初所說:「搖滾不僅是一種音樂形態,實際上它是一種『人生態度和哲學』」。

搖滾是有內涵的,至少絕大多數都有而且可以被人所理解,而搖滾本身的表現力又可以讓搖滾更容易被理解,這就是所謂的搖滾的真實的表達性,也是不同於已完全商業產量化的流行樂之處。「合格」的「搖滾」歌手都把自己的靈魂與作品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所以,世界上能有如此大量而類型豐富的優秀的搖滾作品!想要真正的理解並喜愛它,了解搖滾要表達的意思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地域文化的差別,就算不對所有的搖滾作品,僅僅對自己非常喜愛的數個作品能夠了解也是很好的。

5主要分類

Punk

(朋克)

朋克搖滾是最原始的搖滾樂——由一個簡單悅耳的主旋律和三個和弦組成。其變化在於朋克搖滾將過去的舊式搖滾演奏得更快速更激昂。由於有些樂隊片面地理解了朋克音樂的風格——包括60年代的車庫搖滾樂隊和the velvet underground,the stooges,the new york dolls----直到70年代中期朋克音樂流派才正式形成。西方的許多新生樂隊不再強調區別於主流硬核搖滾的超音樂形式,而是直指音樂的本質。紐約的第一隻朋克樂隊是the ramones; 在倫敦則以sex pistols為代表。儘管他們的音樂表現不盡相同——the ramones顯得輕快隨意,相比之下the pistols更強調了重複段落表達———可是這些獨特的嘗試革命性地影響了美式音樂和英式音樂的風格。朋克音樂在美國一直低調地存在,最終在80年代孕育了硬核搖滾和獨立搖滾概念。

而在英國,朋克搖滾則成為大眾的寵兒。sex pistols被看作是對政府和君主制的嚴重顛覆。更重要的是,有越來越多的樂隊加入了朋克搖滾。一些樂隊幾乎照搬了pistols的原始風格,另一些則創出了屬於自己的新的元素,如buzzcocks的尖銳搖滾,clash的讚美詩般的瑞格搖滾,以及wire 和 joy division的藝術試驗。不久,朋克分裂為後朋克(比原先更具藝術性和試驗性),新浪潮(更具東方流行意味),和硬核搖滾(一種形式上更激烈更快速更具侵略性的朋克音樂)。整個八十年代,英國和美國都將朋克的定義與硬核搖滾聯繫在一起。90年代初,一批朋克復興主義者——以green day和rancid為代表——從美國地下樂壇浮出。這一批新生力量將朋克音樂重新帶回到最初的風格道路上,並嘗試着在其音樂中加入重金屬元素。

藍調

很多早期的搖滾是基於藍調的,但是直到60年代後期,藍調搖滾仍沒有完全發展為一種被認可的流派。藍調搖滾着重於兩種明確的特徵---傳統的三和弦藍調歌曲和樂器的即席創作。結合了小型爵士樂隊和搖滾不斷擴大的喧鬧特點,傳統的藍調搖滾---像Cream那樣由Alexis Korner 和John Mayall的傳統的英國藍調風格而來的樂隊,又如美國the Paul Butterfield Blues Band和 Canned Heat—也嘗試着演奏在爵士唱片和藍調演唱會中司空見慣的長的即席創作。這種混血兒很快就流行起來,與此同時很多樂隊立刻開始模仿他們,甚至比他們更喧吵和更多的重複段。在70年代早期,藍調搖滾和硬核的界限越來越不清晰了,像以爵士樂為基礎的ZZ Top就吸取了專輯搖滾作品的表演手法用以模糊他們的藍調根源。不論如何,藍調搖滾逐漸遠離了硬核,並且有一部分的樂隊仍繼續演奏,重寫和創作歌曲按照藍調的標準。在80年代和90年代,藍調搖滾比6,70年代更為堅定,即使當如Fabulous Thunderbirds 和Stevie Ray Vaughan這樣的樂手玩弄起了搖滾演奏者身份。在80年代,藍調搖滾已經成為像藍調一樣被認可的傳統。

Britpop

(英倫搖滾)

The Beatles 確立了很長時期的英國傳統和諧的音樂,吉他流行樂隊,是一種通過音樂運動時常更新的傳統形式。然而英倫搖滾採用了很多90年代那些比之前任何時期對傳統音樂的使用都要多的樂隊。儘管這個音樂形式起源於英國音樂獨立時期,但是英倫搖滾有很大的商業價值---這類型的樂隊可以有經濟上很大的報酬,他們是閃亮的,容易讓人上癮的,就像主流流行的歌手們一樣,並且他們為新一代英國年輕人的生活創造了新的精神環境。它被英國的年輕一代瞄準:因為英倫搖滾甚少關心其路線是否會使自身較難被美國聽眾接受,從而使英國年輕的一代充分感覺其唱出了他們的生活,他們的文化和他們的音樂追求。英倫搖滾年輕的活力和渴望公認的特點不僅對90年代早期低調shoegazer風格樂隊的老一輩樂手有衝擊作用,還對美國陰沉的車庫以及在新崛起的地下電子舞曲背後搞創作的樂手有一定的影響力。從音樂上來看,英倫搖滾沿襲了the Beatles,當然也融合了60年代晚期Kinks的田園之聲,中速音樂(the Who,the Small Faces),70年代的迷幻(David Bowie,T.Rax,Roxy Music),

朋克和新浪潮(the Jam,the Buzzcocks,Wire,Madness,XTC,Squeeze,Elvis Costello),還有the Smiths的另類吉他流行。所有的這些樂手都是英國音樂的精髓---他們用明顯的英國思維極大的發揮想象,作詞和有譜曲,這也是他們幾乎沒發和美國的Cult相比以及造成英倫搖滾形式單一的一大因素。在影響中分裂後,英倫搖滾已經在曼切斯特擁有了他們最迅速的根基,那是個強調好時機和偏重於shoegazer美學易記曲調的地方。The Stone Roses的頹靡流行風格和搖滾明星的姿態是英倫搖滾創立的主要部分,但是真正意義上的英倫搖滾之父應當屬於 Suede。在1993年他們以同名專輯第一次發行唱片時,他們那融合了glam-rock權威的式樣和Smiths改進後的風格使他們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出色效果。Suede為之後1994年Blur(Parklife)和Oasis(Definitely Maybe)更強烈的突破開啟了大門,使他們從而很快地成為了英倫搖滾的兩大最流行的巨星。通過前兩者成功,炫目地在樂壇上爆炸而得到靈感,用相似的風格出現的樂隊:Elastica,Pulp,Supergrass,the Boo Radleys也同樣並列於巨星行列。到了1996,只有Oasis真正的成為了美國樂壇主流音樂的明星。1997年英倫搖滾盛行光環的逐漸消失,也就是Oasis在回顧第三張專輯是表現的貧乏和Blurs轉向美國獨立搖滾的時期。然而就是在這場運動中慢慢暗淡的巨星們,也仍有個別的繼續保持強大的勢利,較少的初期傳統搖滾保持古典風格繼續生存。

凱爾特搖滾

從朋克管弦樂隊如the Pogues到紐約/凱爾特的混合物如Black 47到輕微的改變愛爾蘭曲調的Cranberries,Celtic這些搖滾樂隊通過搖滾的韻律結合了愛爾蘭演奏樂器來創作音樂,那是狂熱與激情,憂鬱和浪漫共存的風格。凱爾特搖滾經常展現出明顯的愛爾蘭酒吧音樂的特徵,但是它也同時描繪了與R&B和另類搖滾並列的流行音樂。

山地搖滾

一種將鄉村音樂中的弦樂音響與「節奏與布魯斯」音樂的曲式結構和歌詞風格揉為一體的白人搖滾樂形式。流行於50年代中後期。其特徵為:主奏電吉他音響豐滿而略帶鼻音,低音提琴以手掌擊弦,奏出活躍的低音線條,節奏吉他刮奏出清晰的節奏型,不時加入一些簡單的打擊樂節奏。演唱中常出現靈巧的尖聲喊叫、時斷時續的阻嗝聲,並夾雜着椰榆、嘲諷的語氣。普萊斯利50年代中期在孟菲斯為「太陽唱片公司」灌錄的一些歌曲確立了山地搖滾的風格。

藝術搖滾

一種試圖將古典音樂融入其中的搖滾樂。其特徵為:結構較為龐大,和聲語言較為複雜,並常借用古典音樂中的主題作為素材,並注重音樂的邏輯性和音樂素材的簡練、統一。

藝術搖滾(Art Rock)於60年代末興起於英國的一些受過古典音樂薰陶的搖滾音樂家中間。"披頭士"樂隊的《佩普軍士孤心俱樂部樂隊》概念專集唱片被認為是"藝術搖滾"的先驅。70年代中,美國也出現了類似的傾向。"艾莫森、雷克與帕爾莫"(Emerson, Lake and Palmer)樂隊將穆索爾斯基的《圖畫展覽會》改編為搖滾樂;Yes樂隊 在《接近邊緣》中運用了古典奏鳴曲式。著名的美國樂隊還有"紐約玩偶"( new York dolls),"路.里德"(Lou Reed)和"帕蒂.史密斯"(Patti Smi th)。他們不強調搖滾樂與古典音樂的表面聯繫,而注重音樂邏輯的嚴密與 音樂素材的簡練、統一,並由此啟迪了朋克音樂與新浪潮音樂的產生。

藝術搖滾的創作一般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比較簡單的做法,在搖滾樂中引用古典音樂片段,或把一首古典音樂作品改編成搖滾風格;另一種做法是將搖滾樂隊和管弦樂隊(或其他古典音樂合奏形式)混合而成,或者用搖滾樂語言按古典音樂的發展手法、結構形式創作而成。

Emo

(情緒硬核)

情感硬核(Emo) 是硬核朋克樂 (Hardcore Punk) 的一衍生出來的一種音樂。全稱為Emotional Driven Hardcore Punk.從誕生之初起,情感硬核一詞就用來形容幾種獨立分化出來的音樂形式,雖然它們之間的相連性不是很緊密但是卻同是來自一個音樂風格。同樣地,關於這一詞的使用(及按此詞對音樂家進行的分類標準)引發了很多的爭議。

儘管Emo確實比金屬要輕不少,但它仍是Hardcore作為追求真實和反商業主義的嫡系後代;Emo音樂確信商業傾向的音樂太過虛假和造作以至於不能表達任何真實的情感。由於Emo的理念是真實、深切可觸及的情感而反對理性的分析,因此它傾向於音樂中的過多的應用較之以往更強的音高和釋放,但最好的Emo音樂作品中會有一種徹底的力量使之同時具備內容性、挑戰性和私密性,其行為也經常遭到主流的抵制.例如前幾年因Emo造成的歌迷自殺事件.

代表樂隊:Promise Ring,the Get Up Kids,Braid,Texas Is the Reason,Jimmy Eat World,Joan of Arc,My Chemical Romance,The Used,Fugazi,Saosin,Escape The Fate,Anberlin

當Johnny Rotten在Sex Pistols初次發表的唱片中咆哮出「我想要…. 無政府狀態的混亂」時,它比那些深深握着政府信仰的更能煽動全場。但是,許多把這種信條深入靈魂的朋克樂隊,不僅僅只是盲目的反對權力而是針對這種思想的政府,或至少是偽善的,濫用職權的政府。無政府主義朋克樂隊有些是來自右翼分子的(the Dead Kennedys),有些是來自被壓制的工人階級(the Exploited)或是兩者兼有的;無論它的由來如何,它通過其激進的思想被統一了。大部分無政府主義朋克是硬核朋克的分支,自從他們都在同一時間顯露,並且無政府主義朋克常常以粗野的風格展現,更多的是音樂的非專業人士。這其中一部分的原因來自於這種風格的音樂是以個人自由為意識形態的(音樂上個人宣洩應該被每個人利用,無需不理會技術上的能力),並且這種思想漸漸比音樂本身更重要。但是能使人通過音樂充分理解到這種信念是和所宣揚的同樣激進也是很重要的。所以,無政府主義朋克被認可為通常都是喧鬧的,快速的並和它的專業技術一樣的粗糙。最具代表性的無政府朋克樂隊是Crass,因為他們的非凡的音樂結構以及他們樂隊成員的生活方式堅持了他們的演奏思想。

華麗搖滾

常常和80年代的微金屬弄混淆(至少是對於美國的聽眾來說),迷惑搖滾幾乎是英國專屬的,在英國70年代中期的流行範圍非常廣。迷惑搖滾是相當簡單的,破碎的吉他搖滾因其誇張的蠻橫被大眾完全接受了。大部分的這類音樂用來自年輕人的流行泡泡糖搖滾舞曲和早期搖滾的搖動節奏令人不安而且易記。但是那些純真聲音在詮釋的過程中被覆蓋,變成了不自然的,眩目的主技演出技巧和關於性的。事實上,迷惑搖滾從沒進入美國市場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的表演者故意關注性,穿鞋古怪的服裝,視覺性裝束的效果。一般來說,迷惑搖滾分為兩個派別。最流行的是T. Rex的故意任意使用碎屑的風格;領導者Marc Bolan倡導了迷惑潮流意識和創造出了全都關於性和愚蠢滑稽的風格---或是使它進入另一種以主流面目為特徵的道路。像Gary Glitter,Sweet,Slade這樣的樂隊跟隨了the T. Rex的審美觀,並改進成了另一種風格,這就是眾所皆知的glitter(更排外英國)。

但是因為這種風格對想象的依賴太重,迷惑有着令人驚訝的藝術面,被David Bowie和Roxy Music所概括。這種流派無論是從音樂還是歌詞看都更加充滿喜劇效果和野心勃勃;迷惑音樂為那些塑造他們意願中角色,將他們風格意識創造成完全藝術性,並探索潛伏在流行耀眼音樂表面下的黑暗的樂手們提供了機會。除此之外,獨立的美國迷惑搖滾樂隊就是the New York Dolls,他們自然的Stonesy proto-punk聽起來有別於同類的英國樂隊,但是他們的無價值的美學觀,異性裝扮的劇服使它們被明顯的歸為這一個陣營。迷惑音樂真正有效的打擊了電子戰正式通過1971年的T. Rexs,但是1972年使它風格突變的一年:T. Rex通過The Slider鞏固了它的聲望;David Bowie解散了它的經典Ziggy Sardust並且重組了Mott the Hooples star---發行了All the Young Dudes這張專輯;Roxy Music演出了他們極具影響力的初次登場;the New York Dolls開始了他們英國的第一次巡迴演唱會。迷惑搖滾在1976年創造了最高峰,當大部分它的殘留主力樂手都離開了這種風格或是放棄這份工作。然而,迷惑音樂對於主要成長在英國朋克運動中的小孩有一定的影響力,甚至在戲劇化般陰暗的前朋克中有更大的影響。當然,迷惑搖滾在80年代流行金屬中非常重要的,儘管除了Daf Leppard之外,許多的樂隊都來自美國並且對最初的發起者有很少的了解。

復興朋克

70年代裡,朋克音樂一直朝着美國主流音樂的方向發展,到了80年代已經出現了一批代表中堅力量的樂隊。90年代初----在朋克音樂出現將近20年後——美國第一次發行了本土的朋克搖滾打擊樂的唱片集和單曲。本質上說,復興朋克樂隊都是傳統主義者——他們延續了如sex pistols,the stooges,the jam,the exploited,black flag,dead kennedys,the descendents以及其他許多的堅定的朋克樂隊的音樂風格。自從80年代後期朋克演變為速度金屬後,這些傳統的朋克樂隊在音樂表達上自然比最初激烈了許多,然而這正是朋克音樂在美國吸引了大量聽眾的部分原因——音樂更為簡單激烈,很像是速度更快更為猛烈的車庫搖滾。第一批侵入美國主流音樂的朋克復興主義樂隊是green day和offspring,他們的成功促進了一批跟隨者的團結,如rancid,nofx,pennywise,和pansy division,同時,將被忽略的80年代的朋克樂隊如bad religion以及地下朋克流派如第三波斯卡復興推到了聚光燈下。

後車庫

西雅圖車庫音樂對美國主流音樂產生影響不久,就出現了一批所謂後車庫風格的樂隊。他們與西雅圖車庫音樂的主要區別在於:西雅圖車庫音樂堅定地追隨了80年代的地下另類搖滾樂風格,而後車庫音樂則更多地被概念上的車庫音樂風格——內在形式廣泛流行的,思想嚴肅的重搖滾——所影響。所以很多後車庫風格的樂隊只是簡單地模仿了車庫音樂的風格表達,卻不具有最初車庫藝術的獨立特質。後車庫樂隊承襲了典型車庫音樂中充滿焦慮,冷靜自省的音樂風格,並將其看作是車庫藝術的必要元素。即使處於低蘼時期,後車庫樂隊們也保持了十分嚴肅清醒的態度對待自身的存在,最終,車庫音樂的獨特元素成為了正統音樂本質上不可或缺的成分。後車庫風格幾乎影響了整個90年代的主流成熟的重搖滾音樂。雖然音樂中包含了另類的元素,後車庫依然是一種主流商業音樂——其渾厚流轉的車庫吉他演奏是音樂優美流暢,膾炙人口。很多樂隊在風格上十分相似卻又不完全相同;除了舊式車庫音樂,後車庫還借鑑了80年代初期的喧鬧流行,朋克流行,復興斯卡樂,另類金屬和古典紀念搖滾等音樂風格。此外,一部分怪異的後車庫風格的物品還因其黑色幽默而非低調憂鬱而大受歡迎。後車庫音樂在舊式車庫音樂產生不久後就已經浮出水面;代表舊式車庫風格的nirvana樂隊於1992年初進入巔峰時期,短短几年後,後車庫風格的bush樂隊和candlebox樂隊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舊式車庫音樂最初的的鼎盛時期過去後,後車庫風格開始興起,90年代中期到末期湧現出一批新生樂隊;其中一部分持續走紅,而另一些則曇花一現。時至今日,後車庫風格仍然興盛不衰,creed和matchbox20是美國最受歡迎的兩支該風格樂隊。

獨立搖滾

獨立搖滾這個名字是從「獨立」這個詞來的,這個詞代表了按照自己樂隊的思想去做和發行唱片時小份額,低預算的特性。雖然大部分獨立種類的音樂是靠主公司的牌子來進入市場,占取銷售份額的,但是他們做決定的過程仍然是依照自己想法的。同樣的,獨立搖滾可以自由的探究聲音,情感和歌詞的主題,無需迎合大眾的口味---大眾和個人口味的利潤是不一樣的(儘管他們是這樣做的,畢竟,還是想在商業中停留)。它根深蒂固於80年代的美國地下和另類搖滾,雖然自從那時開始地下搖滾樂已經開始發生了些小小的變化。感覺上這個詞被廣泛的使用,獨立搖滾真正的使它自己從另類搖滾中脫離出來是在Nirvana衝擊主流的前後。大眾口味逐漸將另類改造為嚴肅硬核的新形式,在過程中使它更predictable和testosterone-driven。獨立搖滾是一種亞文化的體現;不是所有另類搖滾都是通過Nirvana的激發,也不是全都想要如此。儘管獨立搖滾還沒明確分離涉及商業的朋克團體,但它還是不特別關心樂隊是否繼續特立獨行還是出賣給了主流;一般認為,首先它不可能在創作多種音樂形式的獨立搖滾和符合大眾口味這兩方面上達到平衡點。差不多有很多原因來解釋獨立搖滾樂隊不相容的特徵,但是以下的是一些共識:這種音樂可能太反覆無常以及天真的;太怪異;太敏感和憂鬱;太頹靡和病態;太空想和催眠;太自我和情感密切聯繫歌詞;在它的作品中太低保真和低預算;在音調和重複段中有太多的稜角;太陰冷和研磨;包裝了太多Sonic Youth/Dinosaur Jr./Pixies/Jesus & Mary Chain-style的吉他噪音;在歌曲結構中太多的傾斜和破碎;受太多試驗或是其他非主流音樂形式的影響。不管這種特殊的性質,這種搖滾的創者和聽眾都和另類音樂剛開始的時候很相像,排除由於這個交匯處,獨立搖滾還是對於過度的testosterone採取很謹慎的態度。當然獨立搖滾從沒有很大的影響力或是強大的感覺;它只是很少有,或是從沒有男子氣概。在90年代到來的時候,獨立搖滾發展為相當多的亞潮流並且相似於它的臨近音樂形式(indie pop,dream pop,noise-pop,lo-fi,math rock,posr-rock,space rock,sadcore,或是他們之類的),所有的這一切似乎都確實保持了地下現象的平衡。

Acid Rock

(酸性搖滾)

酸性搖滾是幻覺搖滾的一種激烈、大聲的變奏。它吸取了盛期已過的Cream和Jimi Hendrix即席演奏的精華。酸性樂隊依賴變奏的吉它、柔美的歌聲和長時間的即興表演。酸性搖滾存在的時間並不長——在幻覺劑的生命期限里,它不斷的發展並形成一個中心——最後沒有解散的樂隊演變成了重金屬樂隊。

金屬

(Metal)

Heavy Metal( 重金屬 ):在眾多搖滾的類型中,重金屬是在音量,男子氣概和戲劇化風格上最為極端的。在重金屬聲音的體裁上有很多的變種,但是他們都通過在喧吵的效果,失真吉他的演奏(通常演奏重複段)和簡單,重擊旋律上儘量取得共識。重金屬自從它存在那天開始就不斷引起爭論---批評家從傳統上抨擊了那種故意吸引大部分青少年的舞台劇效果,還有一些保守的組合經常抗議他們所感到的包含有害,邪惡意味的歌詞。儘管有重重困難,重金屬從它的誕生就還是成為了穩定流行的搖滾音樂形式,有足夠的能力去適合這個時期,仍能保持它完美的未被侵蝕的核心吸引力。儘管如美國在聲道選擇上的叛逆的形式,重金屬在很大程度上還是英國的創造物。最初重金屬的種子是在60年代英國藍調運動中被播下的,特別是在那些發覺已很難適應美國藍調naturalng的樂隊中。這種韻律更加沒有規則,增強了電子樂器的使用成為更加重要的特點,特別是通過像the Kinks,the Who,Jimi Hendrix,Cream和the Jeff Beck Group這些創新的樂手。然而,正如可提出證據加以證明的那樣,最初真正的金屬樂隊是Led Zeppelin。最開始,Zep演奏藍調曲調比任何人都更為沉重和喧吵,並且通過獲取許多音樂源極很快創造一種以大規模,有質感為代表的重型搖滾。更少精細但是可能更大影響力的是Black Sabbath,他的黑暗,沉悶的吉他重複段創造了一種幻想中的世界末日,充滿了毒品,死亡和超自然的迷惑。接下來被Zep和Sabbath所丟棄的這種風格,很多美國的樂隊在70年代把重金屬更改為更易接近的的形式;Alice Ccooper和Kiss易記的曲調和殘暴的舞台表演;Aerosmith的sleazy boogie;Van Halen的浮華吉他引子和狂熱的派對搖滾。在70年代末期,一些隱藏的英國樂隊號稱為英國重金屬新浪潮(包括Judas Priest,Iron Maiden,Motorhead)開始演奏金屬更為快速,傾斜和使用更多恐嚇。他們的出現為80年代新的美國金屬---鞭撻金屬提供了影響力,這個新事物定性於對金屬新主流流行的突破,它的出現是以Def Leppards Pyromania為代表的。金屬在80年代的輝煌期里是最為享受的,由於大量的glammed-up流行金屬樂隊,除了鞭撻金屬樂隊激烈演奏複雜的重複段外,有時會融入些柔美的聲樂作品。像Metallica和Megadeth這樣的鞭撻樂隊形成了狂熱的歌迷從而在車庫脫去了他們流行金屬外衣的同一時間推動他們進入了主流。90年代的主流金屬以一種新的叫做另類金屬的混合物為中心,它(在它有效的商業形式上)通過hip-hop和工業的繁榮期結合了grinding trash和grunge的影響力。其間,地下以更粗糙,陰冷的風格成長,產生了兩種類似的,起源於鞭撻的風格,被叫做死亡金屬和黑暗金屬,他們創作了一些最為重要的研磨,劇烈,超速的音樂和金屬世界從未展示的graphic shock tactics。

另類金屬:在其初始期,另類金屬以相對於那些可直接分類音樂的不同尋常的敏感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重金屬是這種音樂的核心,但是這些樂隊太不規則了,應且他們的影響力對於適合地下的鞭撻金屬來說太折衷了,所以他們主要的樂迷都是些喜歡重型吉他搖滾的人。然而,在車庫音樂幫助另類金屬更豐富從而獲得了大量聽眾,特別是當更多的有闖勁的樂隊逐漸考究他們的音色後,另類金屬開始成為90年代重金屬中最流行的風格。當它表現出幾乎最少重金屬分類類型的時候,它的形式和80年代早期的另類金屬就很不大相同了。同時,大部分倖存下來的硬核朋克樂隊都已轉入到了金屬領域的潮流,推動了地下重吉他搖滾樂隊在別處找尋靈感。最早的帶有重金屬風格的另類金屬分為前衛搖滾(Janes Addiction,Primus),車庫朋克(Soundgarden,Corrosion of Conformity),噪音搖滾(the Jesus Lizard,Helmet),瘋克(Faith No More,Living Colour),說唱(Faith No More,Biohazard),工業(Ministry,Nine Inch Nails),迷幻音樂(Soundgarden,Monster Magnet),甚至是世界音樂(later Sepultura)。這一切的演變並沒有在一個特定的場景下發生,只是不斷增長的想去嘗試已經形成的那種越來越依靠樂器的純演奏形式。一些這樣的樂隊終於在大眾中獲得了很大的影響力,特別是通過巡迴演出,並且他們還為在1993-94年逐漸顯露的另類搖滾奠定了基礎,形成了以Rage Against the Machine 和Korn為代表的說唱金屬,以Tool為代表的不協調音樂,以White Zombie為代表的重。和以Nine Inch Nails為代表的流行突破。這些樂隊將成為在剩餘的90年代期間連同Pantera那種有別於任何鞭撻金屬樂隊的粗厚,溶解的即興重複風格在聲音的製作和另類金屬類型的風格上最具影響的力量。像很多另類金屬樂隊,Pantera是嚴肅的,陰冷的和內在的,但是他們示範了關於此如何具有男子的氣概。在90年的中後期,大部分新的另類金屬樂隊開始玩起了把單一鞭撻,說唱,工業,硬核朋克和車庫混在一起的風格。這種新的聲音更多的包括了比hooks或memorable riffs更多的碾核特徵和劇烈進攻,因此更多地依靠工作室錄製完成它所展現的力量;然而,它俘獲青少年那種隱藏的主流金屬所代表的男子氣概,從而成為一種商業崇拜。Korn,Marilyn Manson,和Limp Bizkit這些有時配以aggro-matal,nu-metal,或者(incorrectly) hardcore內容的樂隊是這場新運動中最大的明星,並且在這十年的末期,無數新的樂隊開始表演那種類似80年代後期微金屬分支的帶有成年性質暴力行為(ironic,given alternative metals vehement rejection of hair metals attitude)的風格。

Black Metal(黑金屬):以邪惡、異教崇拜以及撒旦思想為其主要訴求,通常在歌詞含有反基督、反宗教的傾向即被歸為黑金屬,除了傳統重金屬固定樂器之外,經常會使用其他樂器如鋼琴、小提琴,或歌劇的女高音,在歌曲中營造出一股詭異又嚇人的恐怖氣氛。「黑金屬」以來自北歐的重金屬團體最具代表性。代表性樂隊:Emperor,Mayhem,Enslaved,Dark Funeral

工業金屬:當純正的工業帶着它主要的來自試驗音樂和電子舞曲暗示,工業金屬使電吉他扭曲的噪音成為了音樂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一些工業金屬樂隊讓他們的歌曲建立在圍繞着金屬風格吉他重複段上,當其他的使用更多它能創造出的粗糙刺耳和研磨的質地。另一方面,工業金屬一般比起straight-ahead金屬來說,帶有更多的侵略魄力,由此幫助了這種風格橫穿於習慣了以吉他為主的金屬和另類音樂的聽眾。工業金屬的歌詞也反映了黑暗和標準重金屬的侵略性,儘管敏感性通過對朋克和另類搖滾個人意識上的疏遠被篩選出來。無論它的憤怒是轉向人性內還是表露於社會,工業金屬永遠表達一種陰冷和受折磨的焦慮的感情,通過它的重擊牆壁般的噪音來抒發來自世界邊緣的接近絕望的疏遠。Ministry是最早的一個在80年代末普及工業金屬的樂隊,以他們為標誌的建築在重複演奏jackhammer guitar,電子,試驗和失真聲音上的碾磨;然而,Nine Inch Nails才是在90年代早期真正把聲音帶向主流社會的樂隊,因為Trent Reznor在譜曲和多層作品上的才能。由於NIN在成功上的激發,許多類似聲音在另類廣播上突然出現了,在近十年末期,許多流行另類金屬樂隊將工業金屬電子的優秀作品適當的融入到了他們侵略性的混合音樂風格中。

農業金屬:當純正的工業帶着它主要的來自試驗音樂和電子舞曲暗示,農業金屬另闢蹊徑,採取炫目的標題和嚴肅點批判精神奪人眼球。一些農業金屬樂隊讓他們的歌曲建立在圍繞着金屬風格批判歌詞重複段上。另一方面,農業金屬一般比起工業金屬來說,帶有更多的侵略魄力。

前衛金屬:前衛金屬將金屬樂的打擊,音量,和侵略元素與前衛搖滾的宏偉的偽古典的張揚相混合。當然,有些樂隊強調了其中一個元素對另一元素的影響——---例如,dream theater。相比與其他的樂隊,他們更傾向於前衛風格——---但是所有樂隊都體現了音樂中的基本的張揚風格。以pink floydian,queensryche為代表,前衛金屬於80年代末浮出水面。曾有一度,前衛金屬相當隱秘(雖然像and justice for all這樣的金屬音樂的唱片集和前衛音樂的唱片集一樣繁多,並且被一一分類),在整個90年代,前衛金屬都保持了低調的存在。然而,其流行程度已經足以產生交叉碰撞,最顯著地體現為queensryches的「silent lucidity」.可是儘管如此,前衛金屬作品並未在90年代獲得很大的經濟收益。而如queensryche,dream theater這樣的樂隊在這十年裡一直成為了這一風格的標誌。然而到了90年代末,前衛金屬毋庸置疑地成為狂熱的中堅分子的一致方向。

死亡/黑色金屬:死亡金屬由80年代後期的鞭撻金屬而來。帶着堅硬的歌詞和對鞭撻病態的困擾走着極端路線,死亡金屬是---就像它的名字所暗示的一樣---僅僅是關於死亡,痛苦和受折磨的內容。這些殘酷寒冷的歌詞被不斷喧鬧,重型的重複着,這種風格受到很多像Black Sabbath遲緩金屬般的影響,Metallica就是典型的代表。死亡金屬樂隊也同樣受了很多70年代藝術搖滾複雜歌曲結構的影響,儘管大部分的這些複雜的歌曲結構是從Metallica那裡學來的。死亡金屬從沒有在大眾中產生共鳴,但是對於一些頑固的重金屬樂迷來說,Metallica 和Guns N Roses是最優秀的---他們在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早期買了數百萬的唱片---或者還有流行金屬,如Poison。死亡/黑色金屬在90年代保持了一小批忠實的樂迷。台灣歌手代表作:黑色月亮

哥特金屬:哥特金屬被陰暗,不斷喧吵的哥特搖滾的冰冷氣氛和重金屬侵略所包圍,發現了在戲劇意識和用宗教,驚駭來裝飾的抒情詩般的吸引力兩種風格中存在着的中間立場。像前朋克般居先的哥特金屬,曖昧的仿古,金屬樂隊般如Rainbow,Dio和Judas Priest般已被被形容為哥特的次要的嗓音,如果沒有更多的特徵,那麼除了真正的哥特金屬總是被哥特搖滾直接影響之外,縹緲的合成器效果和幽靈般的感覺同樣和吉他重複段一樣重要。因此哥特金屬常常保留請求聽眾站在天平的兩端。哥特金屬最先在80年代中期前段浮現,以洛杉磯為中心,所以也常被叫做「死亡金屬」,這個以Christian Death為首的發生地。很多哥特金屬樂隊自從在美國和歐洲跳躍起來之後,便通過tongue-in-cheek Type 0 Negative在90年代更廣的另類金屬聽眾中爆發了。

視覺系搖滾

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的歐美。視覺系樂隊以其誇張唯美的造型和強烈的視覺刺激為主要特點,是一種具有蘊涵極大商業潛質和轟動效應的商業音樂。這種音樂形式歷經20年的發展及商業運作,已經在亞洲地區擁有廣泛的市場基礎及消費群,後來日本人開始模仿繼而發展VISUAL ROCK,視覺系樂隊所傳達的獨特的美學理念迎合了年輕一代的審美觀和娛樂方向,並派生出一種泛文化現象,其中涵蓋唱片、服飾及其他商業領域,在為樂隊帶來巨大聲譽的同時,也為相關產業帶來滾滾財源。

從音樂角度看是歐美ANDROGYNOUS(陰陽搖滾),GLITTER ROCK(華麗搖滾),THEEATER(誇張搖滾)的繼承和發揚視覺系(日語:ヴィジュアル系)是從日系搖滾發展出來的一種樂團類型。視覺系這個名稱實際上和任何音樂類型無關,是用來指稱那些擁有誇張服裝與化妝的樂團。X/X Japan最早的視覺系搖滾樂隊之一,也是視覺系搖滾最重要的樂隊,Visual Rock這個總稱是其全稱而來。X/X Japan不僅推動了整個視覺系搖滾向主流文化發展,也在全亞洲範圍內激起了搖滾的狂潮。X已故主音吉他手Hide被尊為視覺系搖滾的第一人.其主要代表樂隊還有:Glay,Luna sea,Dir en grey等。不過視覺系搖滾樂並不是一個以音樂風格所建立出來的流派,所以它也不會在音樂風格上獲得傳承。『以視覺表現與音樂結合』是視覺系搖滾樂團最重要的關鍵。

6風格種類

Acid Rock( 酸性搖滾 ) Acid Jazz(酸性爵士) Adult AlternativePop/Rock( 成人另類流行/搖滾 ) Adult Contemporary(成人時代) Album Rock( 專輯搖滾 ) Alternative Dance(另類舞曲) Alternative Pop/Rock( 另類流行/搖滾 ) Alternative Country-Rock(另類鄉村搖滾) Alternative Metal( 另類金屬 ) Alternative Rap(另類說唱) American Punk(美國朋克) American Underground( 美國地下 ) American Trad Rock(美國傳統搖滾) Anarchist Punk( 無政府主義朋克 ) Art Rock(藝術搖滾)Arena Rock(舞台搖滾) Aussie Rock(澳洲搖滾) Big Beat(重打擊樂) British Folk( 英國民謠) British Metal(英國金屬) British Punk( 英國朋克 ) British Trad Rock(英國傳統搖滾) Celtic(凱爾特音樂凱爾特民謠) Celtic New Age(凱爾特新浪潮) Celtic Rock( 凱爾特搖滾 ) Christmas(聖誕音樂) College Rock(學院搖滾) Computer Music(計算機音樂) Contemporary Instrumental(工業時代) Country-Rock(鄉村搖滾) Disco( Disco ) Doom Metal( 厄運金屬 ) Dream Pop(夢幻流行) Electronica( 電子 ) Emo(情硬核)Euro-Pop( 歐洲流行 )Folk-Rock(民謠搖滾) Funky Breaks( 驟停打擊樂 ) Garage Punk(車庫朋克 ) Glam Rock( 迷惑搖滾 ) Grindcore( 碾核 ) Guitar Virtuoso(吉他鑑賞家) Hard Rock(硬搖滾) Hardcore Rap(硬核說唱) IDM(智能舞曲) Industrial Dance(工業舞曲) Instrumental Rock(器樂搖滾) Jazz-Rock(爵士搖滾 ) Kraut Rock(德國搖滾) Latin Rock(拉丁搖滾) Madchester( 曼切斯特音樂 ) Negative(哥特金屬)Neo-Glam( 新華麗搖滾 )Neo-Psychedelia( 新迷幻搖滾 ) New Wave( 新浪潮 ) New York Punk(紐約朋克) Noise Pop( 噪音流行 ) Political Reggae(政治雷吉) Pop Underground( 地下流行 ) Pop-Metal( 流行金屬 )Post-Punk( 後朋克 ) Power Metal( 能量金屬 ) Progressive Metal( 前衛金屬 )Proto-Punk( 原型朋克 ) Psychedelic Pop(迷幻流行) Punk Revival( 復興朋克 ) Queercore( 同性戀核 ) Rap-Rock(說唱搖滾) Riot Grrrl( 女權朋克/搖滾 ) Rockabilly(山區鄉村搖滾) Scandinavian Metal(斯堪的納維亞金屬)Singer/Songwriter( 演唱者/歌曲作者 ) Soft Rock( 慢搖滾 ) Speed Metal( 速度金屬) Sunshine Pop(陽光流行) Swedish Pop/Rock(瑞典流行/搖滾 ) Synth Pop(合成器流行樂) Thrash( 鞭撻金屬 )Trip-Hop(神遊舞曲) Vocal Jazz(人聲爵士) Visual Rock(視覺搖滾) Baroque Pop(巴洛克流行)Blue-Eyed Soul(靈魂樂) British Blues( 英國藍調)British Invasion(英國入侵)British Psychedelia(英國迷幻)British Rap(英國說唱)Britpop( 英倫搖滾 )Celtic Fusion( 凱爾特溶解 )Celtic Pop(凱爾特流行)Chamber Pop( 會所流行 )Club/Dance( 舞曲 )Comedy Rock(喜劇搖滾)Contemporary Celtic(當代凱爾特)Country( 鄉村音樂 )Dark Ambient(黑暗氛圍)Detroit Rock(底特律搖滾)East Coast Rap(西海岸說唱)Ethnic Fusion( 文化溶解 )Experimental( 試驗音樂 )Experimental Rock(試驗搖滾)Folk-Jazz( 民謠爵士 )Funk Metal(瘋克金屬)Fusion( 爵士樂 )Garage Rock Revival(復興車庫搖滾)Glitch( 電子脈衝 )Goth Rock( 哥特 )Grunge(垃圾搖滾)Hair Metal( 微金屬 )Hardcore Punk( 硬核朋克 )Hardcore Techno(硬核數碼)House( 歌劇 )Indie Pop( 獨立流行 )Industrial Metal( 工業金屬 )Jazz-Rap(爵士說唱)Jungle/Drum 'N Bass( 舞曲/鼓與貝斯 )L.A. Punk( 洛杉朋克 )Lo-Fi( 低保真 )Merseybeat(默西之聲)Neo-Prog( 新前衛搖滾 New Romantic( 新浪漫 )New Wave of British Heavy Metal( 英國重金屬新浪潮 )No Wave( 無浪潮 )Political Folk(政治民謠)Pop( 流行 )Pop/Rock( 流行/搖滾 )Post-Grunge( 後垃圾 )Post-Rock/Experimental( 後搖滾/試驗 )Progressive House(前衛歌劇)Prog-Rock/Art Rock( 前衛/藝術搖滾 )Psychedelic( 迷幻音樂 )Pub Rock(酒吧搖滾)Punk Metal(朋克金屬)Punk-Pop( 流行朋克 )Rap-Metal( 說唱金屬 )Rave( 銳舞 )Rock & Roll( 搖滾 )Roots Reggae(根源雷吉)Shoegazing(自賞派音樂 )Slowcore( 慢核 )Space Rock(太空搖滾)Stoner Metal(石人金屬)Surf( 海浪音樂 )Symphonic Black Metal(交響黑金屬 )Techno( 數碼 )Trance(迷幻舞曲 )Twee Pop(矯飾流行)Visual Rock(視覺搖滾,日式搖滾)World( 世界音樂 )

7相關樂隊

he Beatles(披頭士),the GazettE(日語:ガゼット、大日本異端芸者ガゼット),

Linkin Park(林肯公園)Led Zeppelin(齊柏林飛艇),Black Sabbath(黑色安息日),Nirvana(涅槃),Queen(皇后),The Rolling Stones(滾石),The Doors(大門),The Who(誰人),U2,Pink Floyd(平克·弗洛伊德),The Beach Boys(沙灘男孩),The Velvet Underground(地下絲絨),The Band(樂隊) ,Sex Pistols(性手槍) ,Guns N' Roses (槍炮與玫瑰),aerosmith(空中鐵匠)等等……

在中國內地搖滾界中被公認為「搖滾之父」的是崔健,港台地區搖滾天王是黃家駒。

著名的搖滾音樂人有蘇見信、謝天笑、竇唯、張楚、何勇、黃家駒、左小祖咒、許巍、鄭鈞、汪峰、王勇、周曉鷗等等

中國大陸地區著名的搖滾樂隊有零點、唐朝、黑豹、魔岩三傑、新褲子樂隊、後海大鯊魚、反光鏡、逃跑計劃、超載、花兒樂隊(早期)、萬能青年旅店、輪迴、指南針樂隊、熱血樂隊、冷血動物、春秋、末裔、紅色部隊、鮑家街43號、方科與妖、天堂、子曰、面孔、戰斧、陳屍、窒息、瘦人、GALA、弒君、夜叉、死因池、施教日、扭曲的機器、Silver Bullet樂隊、聖金樂隊、痛苦的信仰、麥田守望者、二手玫瑰、非魚樂隊、齒輪橡皮樂隊等等;

香港地區著名搖滾樂隊有Beyond、達明一派、太極樂隊等;

台灣地區有信樂團、伍佰、五月天、獅子合唱團、草東沒有派對、閃靈、Double X、亂彈樂隊等。

搖滾樂不僅唱出人們對愛情,美好生活的追求,還發泄出對現實世界的不滿,涉及到戰爭與和平,民主與政治等諸多方面。其種類、風格繁雜,從幾個大的方面來看,現代搖滾的發展主要基於黑人音樂、地下文化、現代科技以及後現代浪潮,形成以金屬、硬金屬、新金屬、朋克、歌特、迷幻、說唱、黑色氛圍、車庫、Emo為主要風格的音樂。[1]

隨着中國經濟思想文化的發展,更多的青年開始融入搖滾樂,著名的搖滾樂大聚會「草莓音樂節」是中國搖滾界的大型音樂演唱會,極大的發展促進了中國搖滾樂的發展,發展了一批新興的青年搖滾朋克樂隊,傳播了中國搖滾文化。但由於搖滾精神與本國國情衝突,搖滾一直不被大眾所認可。

中國Rock and Roll詞彙

地地下——如果說國外的地下已經是一個自成體系的傳播和價值世界,那麼地地下就指一個各自孤立的、更不被了解的世界。Low-Low Fi——借用自《南京地下音樂記錄97-98》。參見「Lo-Fi」。如果說Lo-Fi是一種技術和美學,那麼Low-Low Fi則更粗糙和無奈。

小小樣——如果說小樣(demo)是指音樂創作之後和正式錄音之前的草稿,那么小小樣就是指缺乏必要技術和設備支持下的小樣,它有時候表現了樂隊的決心,有時候表現了無知。

果兒(骨肉皮)——1,台灣一支早期地下樂隊;2,groupie的中文翻譯,指願意和樂手發生性關係的搖滾樂女追星族。

鐵托——非常忠實的支持者。1999年被北京樹村一帶的外地地下樂隊發明。

戰士——2000年前指把搖滾樂當做生命的樂手,2010年前指把銳舞當做生命的玩家,2010年後指把看演出、跳舞、參加各種party和聚會當作生命的地下娛樂專家。

塑料毒品——對有些人來說,用塑料製成的音樂製品就是無法戒除的毒品。

死磕——北京俚語,竭力堅持、決不罷休。

扒帶——90年代盛行的學習搖滾樂的重要手段,指反覆聽和模仿演奏錄音帶上的音樂,藉此達到學習或表演的目的。

8文化影響

搖滾樂把非裔美國人的「種族音樂」介紹給成長中的白人青少年。這種音樂的流行,使黑人音樂家接觸到白人聽眾,也使白人音樂家接觸到黑人聽眾。交叉文化感染促進了種族間相互了解。

搖滾樂流行的時代,美國的種族衝突進入一個全新時期。奴隸製取消以後,美國一直有所謂的隔離但平等政策。從19世紀末開始,這一歧視條款逐漸激起黑人的民權運動,而同時也有一些白人種族主義者鎮壓此類反抗。白人青少年聽黑人音樂的問題,在社會上不可避免地觸發了強烈的種族主義反應,種族主義者認為,這一行為破壞了必須存在的種族隔離。也有很多觀察家認為,搖滾樂預示了種族隔離的末路。黑人和白人共同創造的新的音樂形式,使不同的種族分享同樣的感情經驗,促進了跨種族協作。最終最高法院在1954年取消了隔離但平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