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狙公失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狙公失狙,楚有養狙以為生者,楚人謂之狙公。旦日,必部分眾, 狙於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實。賦什一以自奉。

原文

   楚有養狙以為生者,楚人謂之狙公。旦日,必部分眾, 狙於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實。賦什一以自奉。或不給,則加鞭箠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違也。

一日,有小狙謂眾狙曰:「山之果,公所樹與?」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與?」曰:「否也, 皆得而取也。」曰:「然則吾何假於彼而為之役乎?」言未既,眾狙皆寤。其夕,相與伺狙公之寢,破柵毀柙,取其積,相攜而入於林中,不復歸。狙公卒餒而死。

郁離子曰:「世有以術使民而無道揆者, 其如狙公乎! 惟其昏而未覺也,一旦有開之,其術窮也。」

——劉基《郁離子》

賞析

這是《郁離子》中最富有民主性和戰鬥性的一篇寓言。它表現了作者在元末農民起義風暴的影響下,對社會階級關係的新認識。

是誰養活了誰?表面上看,是狙公養了一群狙(ju猴子)。但實際上,是狙公強迫猴子用勞動果實供養他。一旦猴子覺悟到這種「賦什一(交十分之一作稅)以自奉」的剝削的不合理,起來反叛,狙公就只好餓死。

故事發展的關鍵是「寤」(覺醒)。作者對眾狙的覺悟過程作了生動的描繪。開始是害怕與順從狙公,「皆畏苦之,弗敢違」;後來,小狙首先覺醒,接着在小狙的啟發下,「眾狙皆寤」,最後,破柵毀柙(xia木籠子),滿懷仇恨,攜其積入於林中。可以說,這正是被壓迫人民由忍受到覺醒以至走上反抗道路的歷程的象徵性寫照。

「寤」,既為現實壓迫所致,又是對傳統反思的結果,它需要有對傳統觀念的勇敢懷疑和否定精神。過去,群狙畏苦而不敢反抗,就是錯誤地相信了狙公養狙的謊言和剝削合理論。小狙則敢於獨立思考,提出的問題表達了天生萬物、權利平等的新觀念,從根本上動搖了剝削制度的理論依據,進而導致自我意識的覺醒和對傳統的反叛(「然則吾何假於彼而為之役乎?」)。這一震聾發聵的聲音,產生在那個時代,是很了不起的。

作者對人民的被迫反抗,是採取同情態度的。但本文寫作的主要目的,是企圖使統治者有所「寤」,結尾評論說:「世上有一種只知用種種手段奴役人民而沒有道義作為準則的人,他們的命運大概會象狙公吧!只是人民還在昏睡中沒有覺醒,一旦有人開導他們,這些人的手段也就沒有用了。」這是對統治階級當權派的警告:「水則載舟,亦以覆舟」,一旦激起民變,是很危險的。作者之所以能有這種認識,是官逼民反的現實,即元末農民起義的偉大力量給他教育,使他有所「寤」的結果。[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