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狄氏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狄氏劑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目前,世界上只有兩種文字,一種是方塊文字,如漢字[1]、日文和韓文,還有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西夏文[2]、契丹文,喃字等;另外一種是字母文字,主要包括拉丁字母文字、阿拉伯字母文字、粟特字母文字等。

名詞解釋

狄氏劑,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化學式為C12H8Cl6O,有劇毒 ,純品為白色結晶性粉末,工業品為褐色固體,不溶於水、甲醇、脂肪烴,溶於丙酮、苯和四氯化碳等有機溶劑,主要用作殺蟲劑。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狄氏劑在2A類致癌物清單中。

理化性質

熔點:175~177℃

沸點:330℃

密度:1.75g/cm3

折射率:1.676

閃點:155.3℃

外觀:純品為白色結晶性粉末,工業品為褐色固體

溶解性:不溶於水、甲醇、脂肪烴,溶於丙酮、苯、四氯化碳。

分子結構數據

摩爾折射率:77.48

摩爾體積(cm3/mol):205.9

等張比容(90.2K):573.9

表面張力(dyne/cm):60.2

極化率(10-24cm3):30.71

計算化學數據

疏水參數計算參考值(XlogP):3.7

氫鍵供體數量:0

氫鍵受體數量:1

可旋轉化學鍵數量:0

互變異構體數量:0

拓撲分子極性表面積(TPSA):12.5

重原子數量:19

表面電荷:0

複雜度:516

同位素原子數量:0

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8

不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不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共價鍵單元數量:1

毒理學數據

1、急性毒性

LD50:46mg/kg(大鼠經口)

2、致突變性

微生物致突變性:鼠傷寒沙門菌1mg/L

DNA抑制:人Hela細胞400μmol/L

程序外DNA合成:人成纖維細胞1μmol/L

DNA抑制:人淋巴細胞100mg/L

姐妹染色單體交換:倉鼠卵巢40mg/L

DNA損傷:小鼠成纖維細胞25μmol/L(24h)

生態學數據

1、生態毒性

LC50:0.016mg/L(96h)(黑頭呆魚);0.008mg/L(96h)(藍鰓太陽魚);0.006mg/L(96h)(大鱗大馬哈魚);0.25mg/L(48h)(蚤狀蚤)

EC50:1.27mg/L(24h)(水蚤)

2、生物降解性

好氧生物降解:4200~25920h

厭氧生物降解:24~168h

3、非生物降解性

空氣中光氧化半衰期:4~40.5h

4、生物富集性

BCF:4860~14500(鯉魚,接觸濃度0.001mg/L,接觸時間10周);5390~12500(鯉魚,接觸濃度0.001mg/L,接觸時間10周)。

儲存方法

儲存於陰涼、通風良好的專用庫房內,實行「雙人收發、雙人保管」制度。遠離火種、熱源。包裝密封。應與氧化劑、酸類、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儲區應備有合適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用途

狄氏劑為接觸性殺蟲劑,無內吸性,有一定特效,對大數昆蟲有強觸殺和胃毒的活性。

應急處理方法

泄漏應急處理

隔離泄漏污染區,周圍設警告標誌,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學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小心掃起,置於袋中轉移至安全場所。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無害處理後廢棄。

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生產操作或農業使用時,應該佩帶防毒口罩。緊急事態搶救或逃生時,建議佩帶自給式呼吸器。

眼睛防護:可採用安全面罩。

防護服:穿相應的防護服。

手防護:必要時戴防護手套。

其它: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後,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流動清水徹底沖洗污染的皮膚、頭髮、指甲等。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徹底沖洗。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注意保暖,必要時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患者清醒時給飲大量溫水,催吐。可用溫水或1∶5000高錳酸鉀液徹底洗胃。立即就醫。

滅火方法:霧狀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