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犯罪通論》是1991年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克昌。

圖書是以傳播文化[1]為目的,用文字或其它信息符號記錄於一定形式的材料之上的著作物,圖書是人類思想的產物,是一種特定的不斷發展着的知識傳播工具[2]

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緒論、犯罪構成、犯罪形態和排除犯罪性行為四編,基本上囊括了犯罪論的有關內容。本書立足於我國的立法、司法實踐和研究成果,並適當兼顧國外的立法規定和刑法理論,努力對各個問題進行全面深入的探討。

在學術觀點上,本書既不人云亦云,亦不一味追求標新立異,而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實事求是,評說利弊,比較得失,擇善而從,或提出己見,充分說理。

目錄

緒論

第1章 犯罪論序說

第1節 犯罪的本質

第2節 犯罪的概念

第3節 罪與非罪的界限

第4節 犯罪的分類

第5節 犯罪論的體系

第一編 犯罪構成

第2章 犯罪構成理論概述

第1節 犯罪構成理論的歷史發展

第2節 我國刑法學中的犯罪構成概念

第3節 犯罪構成與刑事責任

第4節 犯罪構成的要件

第5節 犯罪構成的分類

第3章 犯罪客體

第1節 犯罪客體的概念

第2節 犯罪和體的種類

第3節 犯罪對象

第4章 犯罪的客觀方面

第1節 犯罪客觀方面概述

第2節 危害行為

第3節 危害結果

第4節 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係

第5節 危害行為實施的客觀條件

第5章 犯罪主體

第1節 犯罪主體概述

第2節 年齡與刑事責任能力

第3節 精神障礙、生理缺陷與刑事責任能力

第4節 精神障礙、生理缺陷與刑事責任能力

第5節 生理醉酒與刑事責任能力

第6節 犯罪的特殊主體

第7節 關於單位犯罪主體問題

第6章 犯罪的主觀方面

第1節 犯罪主觀方面概述

第2節 罪過的概念和形式

第3節 犯罪的故意

第4節 犯罪的過失與意外事件

第5節 認識的錯誤

第6節 犯罪動機與目的

第二編 犯罪形態

第7章 故意犯罪階段上的犯罪形態

第1節 概述

第2節 預備犯

第3節 未遂犯

第4節 中止犯

第5節 既遂犯

第8章 共同犯罪

第9章 一罪與數罪

第三編 排除犯罪性行為

第10章 正當防衛

第11章 緊急避險

第12章 其他排除犯罪性行為

參考文獻

  1. 文化的作用是什麼,光明網,2015-10-14
  2. 知識傳播工具的變化,觀察者網,2020-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