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特高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特高壓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 特高壓

英文縮寫: UHV

電壓符號: U(個別地方有用V表示的)

電壓單位: 伏特

特高壓英文縮寫UHV;電壓符號是U(個別地方有用V表示的);電壓的單位是伏特,單位符號也是V;比伏大的有kV(千伏)、比伏小的mV(毫伏),uV(微伏),它們之間是千進位。在我國,特高壓是指±800千伏及以上的直流電和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電電壓等級。 [1]

現狀

對我國電力建設的意義

特高壓能大大提升我國電網的輸送能力。據國家電網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一迴路特高壓直流電網可以送600萬千瓦電量,相當於現有500千伏直流電網的5到6倍,而且送電距離也是後者的2到3倍,因此效率大大提高。此外,據國家電網公司測算,輸送同樣功率的電量,如果採用特高壓線路輸電可以比採用500千伏高壓線路節省60%的土地資源。

我國當前特高壓情況

目前中國已經建成的超高壓是西北電網750千伏的交流實驗工程。首個國內最高電壓等級特高壓交流示範工程,是我國自主研發、設計和建設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1000千伏交流輸變電工程--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範工程,全長640公里,縱跨晉豫鄂三省,其中還包含黃河和漢江兩個大跨越段。線路起自山西1000kV晉東南變電站,經河南1000kV南陽開關站,止於湖北1000kV荊門變電站。2008年12月30日22時,該工程投入試運行,2009年1月6日22時,順利通過168小時試運行。

直流方面,四川向家壩--上海±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示範工程已順利投入運行,這是目前規劃建設的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距離最遠、容量最大的直流輸電工程;錦屏-蘇南±800kV特高壓直流線路工程也於2012年5月13日順利通過竣工驗收。

國家電網公司在2010年8月12日首度公布,到2015年建成華北、華東、華中("三華")特高壓電網,形成"三縱三橫一環網"。

同日,國家電網宣布世界上運行電壓最高的1000千伏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範工程已通過國家驗收,這標誌着特高壓已不再是"試驗"和"示範"階段,後續工程的核准和建設進程有望加快。

2015年7月24日,在江蘇省東台市,1000千伏淮南-南京-上海線特高壓交流工程開建。1000千伏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壓交流工程是國家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12條重點輸電通道之一,變電容量1200萬千伏安,線路全長759.4千米,新建輸電線路2×780公里,工程投資268億元。該工程是迄今規模最大、建設難度最大的特高壓交流工程,建成後可增強長三角地區電網互聯互通、相互支援的能力。

中國的特高壓輸電網,建設不到10年就具備了世界最高水平,創造了一批世界紀錄。晉東南-南陽-荊門線路是世界上第一個投入商業運行的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向家壩-上海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則是世界上同類工程中容量最大、距離最遠、技術最先進的。中國的成就,被國際大電網組織稱之為"世界電力工業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中國未來將在特高壓骨幹網的基礎上建立全國智能電網,目前在這一方面的投入已經超過了美國。

作為國家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12條重點輸電通道中首批獲得核准並率先開工建設的特高壓工程,跨越淮河長江的皖電東送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於2014年9月開工建設。原計劃於2016年3月投入運行,現2015年10月工程即將進入驗收階段,可望提前投入運行。

特高壓未來發展藍圖

分析人士表示,未來5年,特高壓的投資金額有望達到2700億元,這較"十一五"期間的200億投資,足足增長了13倍之餘。

2011年3月16日公布的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提到,"適應大規模跨區輸電和新能源發電併網的要求,加快現代電網體系建設,進一步擴大西電東送規模,完善區域主幹電網,發展特高壓等大容量、高效率、遠距離先進輸電技術,依託信息、控制和儲能等先進技術,推進智能電網建設,切實加強城鄉電網建設與改造,增強電網優化配置電力能力和供電可靠性。" 這將意味着特高壓輸電工程已被正式列入國家"十二五"規劃當中。

國家電網發展策劃部專家張克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核電、風電包括作為清潔能源的水電,未來的發展都將有賴於建設特高壓電網。以風電為例,國家規劃風電在2020年達到1.5億千瓦以上的裝機容量,但目前八大風電基地的裝機容量已經占到總裝機容量的80%,其中五大風電基地都在三北地區(華北地區、西北地區、東北地區),僅新疆、甘肅、內蒙古、吉林等省及自治區的風電裝機就有8000萬千瓦,因此風電消納存在很大問題。只有藉助特高壓電網才可將如此集中和不穩定的電力傳輸到華北和華中等負荷中心。他表示,特高壓建成後,可大規模開發風電,並做到高效率消納,從而將一度頗為嚴重的棄風現象控制在1%。

國家電網公司發展策劃部主任張正陵接受《路透》採訪時表示,特高壓(UHV)智能電網對內地電力發展是必須的,未來五年國家電網將投入6200億元人民幣,建設20條特高壓線路,以將西南的水電和西北的風電傳輸至中國東部。發展特高壓電網不僅是技術革新,還實現遠距離運輸,解決中國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和利用,且能改善當前中東部面臨的嚴峻環境壓力。

所謂特高壓電網是指交流1000千伏、直流正負800千伏及以上電壓等級的輸電網絡,它的最大特點是可以長距離、大容量、低損耗輸送電力。內地76%的煤炭資源在北部和西北部,80%的水能資源在西南部,而70%以上的能源需求在中東部,普通電網的傳輸距離只有500公里左右,無法滿足傳輸要求。

截至目前,內地特高壓電網已完成一條特高壓交流線路和兩條特高壓直流線路,共達4633公里,在建的有兩條交流和兩條直流線路,達6412公里。

2015年10月7日,國內變電容量最高的6000兆伏安1000千伏特高壓主變器系統在蘇州完成安裝。此舉標誌着全球在建規模最大、變電容量最高、單體供電能力最強的1000千伏特高壓變電站核心工程建竣。

1000千伏特高壓蘇州變電站是國內首座雙站同址建設的特高壓變電站,首期工程安裝到位的電力系統分別服務上海和江蘇。該變電站遠景將建設6組3000兆伏安主變器系統,變電總容量達18000兆伏安。

作為"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重要節點,蘇州變電站建成投運後,對於提高華東地區清潔能源和電網負荷接納能力,增強長三角電網抵禦重大故障能力和皖電東送可靠性,均具重大意義。

技術的主要特點

(1)特高壓直流輸電系統中間不落點,可點對點、大功率、遠距離直接將電力送往負荷中心。在送受關係明確的情況下,採用特高壓直流輸電,實現交直流並聯輸電或非同步聯網,電網結構比較鬆散、清晰。

(2)特高壓直流輸電可以減少或避免大量過網潮流,按照送受兩端運行方式變化而改變潮流。特高壓直流輸電系統的潮流方向和大小均能方便地進行控制。

(3)特高壓直流輸電的電壓高、輸送容量大、線路走廊窄,適合大功率、遠距離輸電。

(4)在交直流並聯輸電的情況下,利用直流有功功率調製,可以有效抑制與其並列的交流線路的功率振盪,包括區域性低頻振盪,明顯提高交流的暫態、動態穩定性能。

(5)大功率直流輸電,當發生直流系統閉鎖時,兩端交流系統將承受大的功率衝擊。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