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特拉塔尼亞龍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特拉塔尼亞龍屬
圖片來自dinosaurhome

特拉塔尼亞龍屬學名Tratayenia)是一已滅絕的大盜龍科獸腳類恐龍,殘骸發現於阿根廷布特德拉卡帕組,年代為桑托階

模式種和唯一的物種是羅氏特拉塔尼亞龍Tratayenia rosalesi),敘述於2018年3月。

特拉塔尼亞龍可根據每根背椎骨前部三個獨有衍徵以及骶骨的形狀區別於其它大盜龍類。該屬是大盜龍類中已知生存年代最年輕的一個屬,僅為8300萬年前。

發現與命名

正模標本MUCPv 1162由保存完好的部分骨骼組成,包括鉸接在一起的脊柱。其中有五塊脊椎骨可能是第七到第十一塊。這些骨骼中最大的鉸接部分是一串椎骨,包括最後兩節背椎、五個骶骨和大部分右髂骨。其他保存下來的骨骼包括兩根部分背以及恥骨坐骨的碎片。

這具骨骼最早是在2006年由國立科馬約大學的技術人員迭戈·羅薩萊斯(Diego Rosales)在布特德拉卡帕組發現的。此後不久,它被北卡羅來納大學的古生物學家胡安·波爾菲里(Juan Porfiri)發掘出來。波爾菲里和他的同事在2008年的一份摘要中發表了關於這種新恐龍的初步報告,並暗示它可能屬於鯊齒龍科[1]2018年,這個新的分類單元被命名為特拉塔尼亞龍,屬名Tratayenia指化石發現地特拉塔尼亞(Tratayén),種名rosalesi是為了紀念迭戈·羅薩萊斯。

敘述

特拉塔尼亞龍是一隻中型大盜龍類,可長到8m長。其與大盜龍南方獵龍岩壁盜龍關係密切。像大多數其他大盜龍類一樣,它的前肢上可能長有用來捕食的大爪子。對布特德拉卡帕組的研究表明,該屬可能是生存年代最晚的大盜龍類。特拉塔尼亞龍也是該地層體型最大的食肉動物,支持了在鯊齒龍科滅絕之後,大盜龍類是(從土侖階桑托階坎帕階早期)南美洲頂級掠食者的假設。

背椎

背椎又高又窄,椎體一側有一個凹陷,稱為側凹。這些特徵在大型食肉獸腳類動物的椎骨中很常見。一些椎骨的側凹上有骨頭碎片,這可能是較薄骨壁的殘渣,稱為分隔凹陷的隔片。該結構也見於其它大盜龍類和鯊齒龍科身上。特拉塔尼亞龍的脊椎神經弓比大多數其他獸腳類都要高而窄。管狀橫突(肋面)向上並向側面突出。一個大而深的凹陷直接位於每個橫突的下方,從前面和後面以薄片(又稱嵴)為界,前緣由前突椎板形成,後緣由後中央突椎板形成,這些特徵也見於大盜龍類的岩壁盜龍身上。

從側面看,前關節突(前關節板)是呈矩形,其前緣和下緣幾乎成直角。這是該屬的一個獨征。一個稱為前橫突板的嵴將副橫突板連接到橫突。該屬另一個獨征是前橫突板平行於副橫突板。其他獸腳類要麼有一個發育不良(或缺失)的前橫突板,要麼有一個相對於前橫突板成一定角度的副橫突板。每塊椎骨的前緣都有第三個獨征,即與兩對連接前關節突和神經棘的前橫突板(共四層)有關。在神經棘的底部,每對包含的兩層非常接近。但是隨着前橫突板越來越靠近前關節突,它們分叉形成類似於倒Y形的形狀。從前方可以看到這個結構,其分別位於椎骨的左右兩側。

脊椎關節後突(後椎骨關節板)的形狀更典型,每個椎骨的後邊緣有一個小的,像刀片一樣的下椎弓突,從下面分成三個嵴。當從側面看時,神經棘較高而呈矩形,當從前面看時,它的薄厚較為均勻,大部分是完全垂直的,但是其中一個發現於骨盆附近的脊椎稍微向前傾斜,就像各種異特龍超科一樣。保存下來的肋骨碎片彎曲且中空。它們通過兩個不同的與椎骨相連,這些被一個很大的開口分開,而這個開口可能與空腔相連。

骶骨與骨盆

特拉塔尼亞龍有五塊骶骨(髖骨),這是獸腳類動物的標準特徵。它們的背椎在許多方面非常相似,例如大型的側凹、高而窄的椎體和橫突下的薄層狀凹陷。然而,它們只有一個衍征:與第一節椎骨相比,第二至第五節骶椎的神經脊柱前後寬度急劇增加。事實上,第五骶骨的神經脊柱前後長度是第一骶骨的兩倍。這種特徵也在暴龍巴西桑塔納組羅穆阿爾多段中一具未命名大盜龍類殘骸的骶骨(SNMS 58023)中觀察到,[2]因此它不能作為該屬獨有的特徵。一些骶椎具有融合在一起的神經棘,最後三個向後彎曲。第四骶骨的形狀與桑塔納發現的骶骨相似。

髂骨明顯氣腔化,這意味着它充滿了空腔。髂骨的氣腔化現象在獸腳亞目的大盜龍類中最為常見,如氣腔龍和岩壁盜龍。髂骨外表面的氣孔類似於氣腔龍,但是它的上邊緣是直的,與後者彎曲的髂骨形成對比。在模式標本中發現了一種被認為是恥骨突的結構以及坐骨碎片,其坐骨呈長而細的軸狀,上面覆蓋着凹槽。

參考文獻

  1. Porfiri, Juan D.; Calvo, Jorge O.; Juarez Valieri, Ruben D.; Santos, Dominica D. A new large theropod dinosaur from the Bajo de La Carpa Formation (Late Cretaceous) of Neuquén, Patagonia. Ill Congreso Latinoamericano de Paleontologia de Vertebrados. 2008. 
  2. Aranciaga Rolando, Alexis M.; Brissón Egli, Federico; Sales, Marcos A.F.; Martinelli, Agustín G.; Canale, Juan I.; Ezcurra, Martín D. A supposed Gondwanan oviraptorosaur from the Albian of Brazil represents the oldest South American megaraptoran. Cretaceous Research. 2018, 84: 107–119. ISSN 0195-6671. doi:10.1016/j.cretres.2017.10.019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