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牛子的傳說故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牽牛子的傳說故事
朝開午休善避陽,玉簪喇叭勤變妝。
脆弱擅纏藤蔓幕,蕾卷陽傘莖反向。
利水消腫逐峻瀉,脾胃弱虛應提防。
近代驗方實增多,熟制牽牛藥更良。
名人逸事
教育家葉聖陶家庭院中栽種十多盆牽牛花,從牆頭垂下十條麻線,每兩條距七八寸,讓牽牛的藤蔓纏繞上去。藉此鼓勵人們要奮發圖強,自強不息。
京劇藝術家梅蘭芳在北京寬敞居處栽數十株牽牛花,或蔓藤攀於籬間,援繩爬上屋檐。他每天微明起床站在花架前觀花練功習藝。由於管理好,其花大如碗口,素靜清雅。齊白石為之贈畫,題為「百本牽牛如斗大,三年無夢到梅家」,被藝術界傳為佳話。
宋代文同《牽牛花》詩云:
柔條長百尺,秀萼色千葉。
不惜作高架,為君相引接。
宋代楊萬里有詩曰:
素羅笠頂碧羅檐,曉卸籃裳着苗衫。
望見竹籬心獨喜,翩然飛上翠雲。
宋代賀鑄賦詩云:
野蔓牽牛過短牆,麥收時節並蠶忙。
迎門父老延行客,井汲清甘樹陰涼。
宋代蘇轍詩云:
嗟爾脆弱草,豈能凌晨霜。
宋代范稹之詩云:
青青柔蔓繞修篁,刷翠成花着處芳。
應是折從河鼓手,天孫斜插鬢雲香。
有詩云:
牆腰籬角碧茸茸,小草閒庭點綴工。
【傳說故事】
傳說很早以前,有一個村子,村中很多人得一種怪病。腹脹難忍,四肢腫脹、大便乾燥並有蟲子。很多醫生都治不好這種怪病,人們一直生活在痛苦之中。有一個與牛相依為命的牧童,非常聰明。一日,牛突然開口對他說話:「遠方有一座大山,山中長着許多像喇叭的小花,我帶着你找到它的種子,就可以治好全村人的病。」牧童聽後,帶着乾糧,牽着牛去尋找遠方的大山。歷盡千辛萬苦,牧童終於找到了像喇叭的小花,並帶着花的種子牽着牛順利回到家鄉。得病的村民吃了花的種子,都神奇的治好了病,恢復了健康。大家為了記念牧童,把這種花的種子叫「牽牛子」並把它種到地下,為更多的百姓治病。[1]
明代吳寬《贊牽牛》詩曰:
本草載藥品,草部見牽牛。
薰風籬落間,蔓聲甚綢繆。
誰琢紫玉簪,葉密花仍稠。
日高即犁斂,豈是朝君儔。
陰氣得獨盛,下劑斯見收。
便須作花庵,誰與迂叟謀?
《本草綱目》記載,李時珍善用牽牛。有一宗室婦人,年近六十歲,長年患有大便秘結,一般十多天便一次,其難甚於生產,痛苦十分。曾用養血潤燥通便的藥物,感胸膈滿悶不適;用芒硝、大黃等瀉下通便,亦無效。此情三十餘年。李時珍檢查病人較肥胖、細皮嫩肉、心情憂鬱,泛吐酸水,常患熱病,李認為,此三焦之氣雍滯,有升無降,津液化為痰飲,不能下潤腸腑,非燥比也。硝、黃又徒入血分,不能通氣,俱為痰阻,故無效。服牽牛子末皂莢膏丸,即便通利,一次脹消。牽牛走氣分,通三焦,氣順痰消,上下通快。
李時珍的外甥柳喬耽於酒色,陰部腫脹疼痛,二便不通,坐臥不能,晝夜呻吟。李時珍認為,濕熱邪阻精道,用川楝子、茴香、穿山甲及大劑量的牽牛子,水煎服,三劑而愈。 [2]